小说园

小说园>国宝李渡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第一章 盗宝狂潮(1)

历史上,那些令我们后人铭记在心的,总是那些充满遗憾与苍凉的段落,难怪《燕都丛考》中说:“呜呼!人生盛衰之数,岂有常哉!”故宫的国宝作为中华民族镶嵌在人类文明皇冠上的珠宝,20世纪上半叶它为躲避战火而颠沛流离的坎坷命运无疑是人类文化历史上最悲壮的交响乐之一。  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成为第一位入主紫禁城的皇帝,到清末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明清两朝共24个皇帝在北京故宫居住,故宫里富藏代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艺术珍品。在20世纪初,内忧外患,兵荒马乱的时刻,这些旷世珍宝的命运也就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了。  故宫又称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垣而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曾经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大星垣中央,因此成为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宫。天帝自然是至高无上的,而人间的皇帝则是人间的至尊,我国古代的建筑大师和工匠以非凡的技艺和丰富的想像力,设计建造了人间皇帝富丽堂皇的居处,建设者为了推崇皇帝的至圣至尊,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建筑手法,突出了人王地主的特殊地位。故宫是我国建筑史、文明史的一大辉煌杰作。北京故宫从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开始筹建,永乐十八年完工,征集全国著名的工匠十万多名,民夫一百多万人……清朝在乾隆和康熙时期也大规模进行修建。  辛亥革命之后,宣统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后,溥仪小朝廷退出前宫三大殿,在后宫偏居。民国政府和清室签订了十九条优待条款,其中有逊位的溥仪仍旧居住在后宫的条文,这段时间故宫不仅殿宇失修,而且文物亦大量流失……  1923年,那年冬天,北京的雪也是格外的大,宫里的雪像是扫不完,降下来的雪紧密的,大朵的,拼着命地向下飘。雪花是那样轻柔,那样安静地落到了琉璃瓦上,那样小心地铺到台阶上,怕惊醒了故宫里人们的好梦。太和殿的屋顶,宫墙,御道,都变得臃肿了,成为白色的世界。 雪越下越大,柳絮一般轻盈地滚过去,无声地沾在衣服上,落在帽子上,挂在睫毛上……消了,又聚上来,擦了,又沾上来。空中已经看不见什么了,只有重重叠叠、一层又一层的雪雾。  紫禁城像被包围在棉花团里,落似花瓣的漫天大雪,密密实实的,近处还能够分辨出雪花,稍微远一点,雪花就被编织成窗帘,或者是纱布,把远处的宫殿都笼罩了,迷迷蒙蒙,有些像影子。再遥远一点,就如厚重的山水画了,白茫茫,天地相连,什么也看不清。  那年溥仪裁撤故宫中的太监七百多名,后来有三百多名无处可去,成为街头乞丐。  故宫里的太监,在清朝的时候,大多是连帮结伙来京城的。出太监最多的地方是山东省乐陵,宫里就有“山东帮”,大家相互照应,大老远来北京,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伺候皇上,万一光宗耀祖挣个前程也说不准。河北的河间、大城、文安、沧州,天津的静海,北京的昌平、平谷……也是出太监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比较苦的地方,当太监是生活所迫,不然谁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走绝户道儿?大部分太监都是因为穷困无着,被迫走上了这条“断子绝孙”的“绝户”路。太监俗称老宫,史书上称作宦官、内官、内臣等。《后汉书·宦者列传》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最初的宦官多是因为犯罪受到“宫刑”,被遣到宫中做杂役。  天色越来越暗,漫天的雪花夹着冰冷的风,让人感觉格外凄凉。皇宫门口,乌鸦似的站满了太监,他们全都神色痛苦,有哭的有闹的,更有两眼发呆,不知所措的,一队护军紧张地监视着太监们。 一太监拼命地跑着,一队护军在后边追着,护军喊着:“站住,站住!”太监拼命地跑,终于被堵到了一个死角。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盗宝狂潮(2)

“我说,您老们别看是个半拉子,可是腿脚还挺利索。”一护军头调侃着笑道,“平时欺负我们护军的时候,那厉害劲儿哪去了?”太监们扑通跪下恳求着哭喊着让留下之类的话语。护军鄙夷地上下打量着他们,二话不说就上来撕拽着,向宫外方向拉扯。一个太监死命地抱住一个柱子,大叫着:“我不出去,我不出去。我一小就到了这里了,我伺候过万岁爷,万岁爷啊……您老让我这么一个半拉子到哪儿去?”  “死太监,赶紧滚蛋,别惊了驾。”军棍无情地打在太监的头上、身上,可他依然死命地抱着柱子,头上的血滴滴答答地流下来,在地上画成一道鲜红的血痕。  一内务府官员把一张桌子摆在了空场上,桌子上,一本大遣散簿子摊开着。旁边放着几大箩作为太监遣散费的银元。官员坐下,众太监立刻鸦雀无声,眼睛死死地瞪着桌子。  “李海。”那个内务府的官员厉声叫着,“李海,在不在啊?聋了?领遣散费!等什么哪?”李海走了两步,走到了桌子前。内务府的人不耐烦地说:“伸手,拿钱。”李海的手颤抖着,眼神里透出犹豫的表情。内务府的人一脸鄙视地说,“到底怎么回事?还打不打算要这钱?这钱可是万岁爷赏的……”李海突然跪下,凄惨地哀求着:“跟万岁爷回一声,我不要这钱。别赶我走,千万别……求老爷了。”  “怎么着?你还赖上万岁爷了?滚!” 官员冷着脸骂道。李海痛苦地自言自语:“老爷,我一辈子在宫里,临了,您二十块钱就打发了?再说了,我这没家没业的,您让我到哪儿去啊?”内务府的官员嚷着:“现在是民国了,找民国政府去。”说完,不耐烦地推开他,向后面的太监喊:“行了!你要不要?下一个,林三。”李海木讷地拿起了二十块钱,慢慢向宫外走。突然,他把钱一摔,冲着护城河冲了过去。其他太监惊恐地叫着:“老李,李子……”李海一头扎进了水里。冰冷的水中,泛起一串气泡,瞬间没有了动静。  太监们愣住了,目送消失的李海,脸上渗出了绝望的表情。内务府的人叫着:“都甭看了,快点领钱。不想要的滚蛋,还省事了!”太监们一动不动。内务府的人叫着:“怎么着?想造反?”  突然,太监们乱了营。有人往墙上撞着,头上流着血……有的叫着,有的冲向了桌子,抢着箩里的钱,有的坐地嚎啕大哭,更有人叫着要见万岁爷……许多太监拼命往里冲,想找皇上,护军们拿着鞭子,冲着太监们抽打着。一时间,宫门口乱成一团,哭声、叫骂声、皮鞭声、厮打声……此起彼伏。  拿了遣散费的太监,一个个排队等候在宫门口,等着护军的最后搜身盘查。这些当初为了进宫丢掉了“命根子”的太监们,谁都没料到临了落得个这样草率的打发。宫中的宝物开始不断遗失,太监之间心照不宣,大家都得为以后的生活作个打算,以前对于皇上的敬,用这样的方式暗暗地转化成隐隐的切肤之恨……  在护军虎视眈眈的注视下,太监们个个低着头,有的还心虚地慢慢地向后退却着。一个太监想顺着墙边悄悄溜出去,被护军拦住,一把将包袱打开,里外认真地翻看着。那个太监立刻紧张得腿直打颤。突然,护军拿出一个玉如意,冷眼看着太监:“这是什么?”太监紧张地解释说:“是上头赏的。”  “放屁!如意有往上递的,哪还有往下赏的。再说了,你一个杂役,哪位主子能赏你这么贵重的东西。来啊,送慎刑司。”众护军一拥而上,抓住了那个太监。  此时轮到一个穿着臃肿的太监被检查,护军翻着他的包袱,没发现什么东西。“爷们,得饶人处且饶人,差不多就得了。”太监央求着,护军不情愿地松开了手,他慢慢地向门口踱去。看着有些怪异的太监慢慢地走向门口,心存疑虑的护军突然大喝:“慢着!回来。”这个太监一愣。  “想走?没那么容易。” 太监颤抖地问:“怎么了?你们不是搜过了吗?”  

第一章 盗宝狂潮(3)

“是搜过了。可是,这里边的东西,我们可没搜。”说着,一个护军猛地将太监按倒:“把裤子脱了。”太监愣着神,知道自己的小把戏露馅了。众护军围上来,将太监按倒……  此时内务大臣郑孝胥刚好路过这里,瞥了一眼已经威风扫地的太监们,冷着脸敷衍他们。护军头显然明白了郑孝胥的意思,提高嗓门说:“弟兄们,还等什么?动手。” 众护军齐上,将太监的裤子扒了下来……涌动着走出紫禁城的太监们,在这漫天的大雪中,仿佛是盐堆里的黑色甲虫一般。一老太监恨恨地哼哼着:“等着吧,早晚你也有被赶出去的那一天……”  建福宫废墟前,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正恨恨地骂着:“真是便宜这些太监了。”内务大臣郑孝胥默默地立在旁边,看着眼前的狼藉,心里面痛惜着多少年的收藏,竟一把火全都毁灭了。旁边内务府总管耆英出着主意,“建福宫里原来有很多金佛,都熔在这灰烬里了,不如招标把灰烬拍卖给金店,所得的钱也好贴补宫里的用度。”溥仪叹了口气,无奈地答应着:“怎么个卖法啊?也没什么可卖的了。就论斤卖吧。”  在回内宫的路上,溥仪注意到了聚集在宫门口的陆续被打发出去的太监们。内务府总管耆英小声地替太监们说着话:“万岁爷,万岁爷,他们都不舍得万岁爷,都还想伺候万岁爷。您看是不是把他们留下……”  不等耆英说完,溥仪便发作般地骂着:“留下他们干什么?都是贼!他们都是贼!你说他们还惦记着朕,他们是惦记着宫里的这些宝贝吧。他们偷了寿皇殿百斤的金钟,连皇后凤冠上的珍珠都换成了假的。他们还有什么干不出来?再让他们呆在宫里,宫里这点家当迟早会被他们偷完。甭招我啊。谁再求情,就是跟我过不去。”  总管吓得跪地不敢抬头,溥仪跳下了车,问身边的郑孝胥查得如何,郑孝胥回答说:“万岁爷,果然触目惊心。宫中硕鼠横行,您看看,这里边有多少宝物?”说着让护军抬着一个大筐过来。筐里,都是搜出来的各种宝物。溥仪愣了一下,上去翻着筐里的东西,随手拿起一件来。  郑孝胥解释着:“万岁爷,您看看这个镂雕龙凤玉璧。这可是战国之物。雕工之精美,外形之圆润,世间无第二物可比。万岁爷,这可是好东西。”  溥仪听着,拿出一个画轴来惊讶地说:“郎世宁的画,他们也敢往外拿!郎世宁的画风兼中西,笔墨中另创法度,是绝世珍品。岂有此理,他们连这个也偷。”溥仪厌恶地将东西扔回筐里,小心地翻着筐里的东西。郑孝胥激动地说:“万岁爷,您看看这个,散氏盘出来了。这散氏盘可是铜器中的精品之精,上古所制,满布铭文,上古铜器颇多,但制作之美,布局之精,无出其右者。嘉庆年间收到宫里,到了后来,就不见了。”溥仪说:“这盘朕也没见过。”  郑孝胥说:“万岁爷,这件东西,在宫里可是失踪很久了。找遍宫中各处,从没发现,不知道到了哪里,原来被他们藏起来了。”  溥仪恨恨地骂道:“可恨,这些鼠辈!这些东西可是朕的祖宗二百多年传下来的。甭问了,都拉出去,斩了。”  郑孝胥小声地说:“万岁爷,现在是民国了。”  溥仪醒过神来似地自言自语:“民国?对了,民国了。民国有民国的衙门和警察,那怎么办?”郑孝胥出主意说:“万岁爷,咱们还不能拿他们大办特办。您想啊,这等于是告诉了举国民众,咱们宫里头乱了营了,那不是往咱们自己的脸上抹黑吗?就跟建福宫那把火似的。咱们明知道是……可是,咱们也得说是失火。”  溥仪颓丧地坐了下来,厌恶地吼着,“快点让他们滚,让他们滚!”  一太监过来说:“万岁爷,那个孩子又来了。”  溥仪一愣说:“上回没给他们钱?”  太监回答:“回万岁爷,他们不要钱。他们说,人是宫里头没的,得让宫里头给个说法。”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盗宝狂潮(4)

溥仪冷着脸:“告诉他,就说他的父亲根本就没进宫。朕从来没见过那个男人,朕原来是看着他是如意馆的旧人,才乐意给他两个钱。如果再不要钱,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溥仪回身看着郑孝胥,郑孝胥惭愧地低下了头。  紫禁城门口,牛得禄带着余任道久久地望着里面。郑孝胥犹豫地走了过来。余任道见到郑孝胥,冲了过来。郑孝胥犹豫着:“任道,你来干什么?”说着,掏出钱来说:“钱也不多,养家也足够了。拿着它,做点小买卖也好,干什么也好。”余任道打掉了郑孝胥手中的钱,“我爹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算什么事?”郑孝胥劝解着:“孩子,很多事你不懂啊。”  “请教郑大人,是你找的余恩仲帮你清查内务府,你撇下了他不管,他一个人到建福宫里去查案。到现在建福宫一把大火,你总得有个说法吧。”孩子的舅舅——牛得禄禁不住插话说。  郑孝胥劝解说:“这件事,大家不张扬,还算是好结果。如果张扬,你们的性命,都不能保证。”牛得禄有些害怕了,拉着小任道的手就要离开。可是小任道挣脱了舅舅的手,仍然倔强地喊着:“我要我爹,我爹呢?”  郑孝胥说:“你爹有本事,有骨气,他比我强。我呆在宫里生不如死。孩子,多学点本事,离这地方越远越好。”说着眼圈红了。  余任道一步一回头,疑惑的目光眺望着高大的宫门。在这个少年的心中,那种愤怒比火山爆发还要剧烈,他在心中发誓一定要把父亲的沉冤昭之天下。少年的身形是弱小的,但那种憎恨的眼神,却让郑孝胥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锐气与力量。  父亲就这样走了吗?就这样留进自己的记忆?余任道不敢相信,也许从今天开始,自己真的要独自承受这人世间无尽的风雨了……昨天还真实地在自己面前的父亲,就这样阴阳两隔,距离那么那么遥远?自己和父亲千丝万缕的感情就瞬间被割断了?  余任道打定主意,一定要闯进去,看看在父亲失踪的地方究竟隐藏了什么。  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下决心驱逐皇宫里的太监?建福宫大火究竟是怎么烧起?是谁烧毁了珍藏无数国宝的建福宫?而皇宫门外小小少年余任道为什么向皇帝和大臣要自己的父亲?这谜案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话得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说起。  那年王公贵族们和老百姓一样人心惶惶地熬着日子,4月先是广州的革命党闹开了锅,10月就是武昌彻底革命了,黎元洪当了大都督,全国各个省也都开始折腾……袁世凯又走鸿运了,让他去议和,他的小算盘也是精明得没法说。南面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清朝皇帝气数已尽也不是什么秘密。  那年大太监李莲英死了,皇上赏他黄马褂,领二品顶戴,光宗耀祖……但那也是最后的辉煌了,以后的太监恐怕再没有那种风光了。皇宫里的太监,都寻找着自己的退路,算计着自己的“小九九”。  在冰冷的季节里,溥仪宣读了自己的逊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大清朝就这样结束了。风刮得很紧,雪片飞舞,天色愈来愈暗,紫禁城像寂静的死城一般。太监房舍里,太监们已经没了前清时候的神气。有的默然打坐,也有的闷头大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