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哈军工传统值得发扬光大 > 第47部分(第1页)

第47部分(第1页)

主要是从地方高中毕业生中招生。另外,军工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亦应有个长远规划,这样才好把招生工作纳入正常轨道。

15 唐铎归国 哈军工盼来苏联首批顾问(5)

5月15日,彭德怀亲自向军委主席毛泽东呈送一份报告,报告中说:“军事工程学院去年秋招生一期学员982名,该院要求今年再抽调1200名……要办好这样大的工程学院,确实困难很多,在我国历史上尚系创举。学校需要的各种器械装备极多,能够担任教授的人才有限,以及目前我国财力情况等等,都无充分保证。故在军委例会上经过研究,需将该院提出的每年收生数字适当减少。会后又经张宗逊同志约集有关部门具体讨论,估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全军最低需要3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拟确定该校每年毕业800名学员。……该校只需把现有编班由15人扩大至20人,不需再增加设备,即可完成。是否可行,请核示。”

这份彭德怀签名的报告除送毛泽东外,又多打印六份,分送聂荣臻、张宗逊、陈赓、总政治部、总干部部和军委办公室。

毛泽东当天就看到了这份报告,迅即做了批示:

“彭德怀同志:同意这个计划,即每年以毕业八百人为限度。

毛泽东

五月十五日”

这是毛泽东对哈军工的第一个正式书面批示,其速度之快,充分说明毛泽东对这所筹办中的大学给予极大的关注。在“五一”节庆祝活动中,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哈军工观礼代表团全体成员,陈赓向毛泽东一一介绍成员的姓名和职务,毛泽东握住周明【溪鸟】的手说:“你们都是军工的开国元勋啊!”

毛泽东听过陈赓的简短汇报后,边点头边说:“陈赓同志,要把军工建设好哟,让她成为中国的第二个黄埔军校。”

毛泽东心中牵挂着远在哈尔滨的军工学院,他相信他选择的陈赓必不会辜负自己的重托。

话分两头,在毛泽东批示彭德怀的报告之前,刚从北京回到哈尔滨的陈赓为一期学员的测验成绩犯了愁:将有200人左右因成绩不理想而难以进入本科学习,一下子冒出个“大窟窿”,可怎么补呢?他突然想到“留苏预备生”,这是当时国家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是新中国视为宝贝的人才,陈赓有办法了。

5月12日上午,陈赓端坐在办公桌前,窗外一片新绿,空气清新凉爽,他做了一个深呼吸,静下心来,挥笔作书,潇洒酣畅的钢笔字跃然纸上:

“周总理:

根据同顾问商量,军事工程学院每期应有八百人毕业始能勉强适应部队需要,现军事工程学院有学员九百人,但其中二百人需要补习文化,明年才能升学。现在必须设法凑足八百人,但马上从其他地方抽调非常困难,提议从留苏学生中(因条件稍差不能赴苏的)挑选百余人给我们,是否可行,请批示。

此致

敬礼!

陈赓

五月十二日”

5月25日,周恩来在陈赓的报告上批示道:

“原则同意,请安部长办,但其政治条件必须较好。”

秘书李琦立即拿着周恩来的批示去找安子文,具体落实陈赓的调人要求。

留苏预备生转入军工学习之后,不仅提高了学员的整体素质,也使一、二期学员面上有光:“上军工和出国留学是一个水平嘛!”

第二期招生的六个工作组迅速奔赴全国各地。半年前,全军有高等学历的年轻干部像被梳子梳过似的大多被哈军工招走了,这第二次选拔已所余不多,虽然各单位仍愿把自己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干部推荐给哈军工,但从部队来的合格学员仅够总招生数的三分之一。

甄硕义,河北人,1950年参加空军,不久进长春二航校学习。6月的一天,大队政委找他谈话:“小甄,组织上要保送你上大学呢!”甄硕义舍不得空军,有点犹豫。政委说:“现在不是让你离开空军,是送你到大学学习设计制造飞机呀!”甄硕义这才高兴地去北京空司参加考试,临走时,同班同学欢送他,大家说,你学会了造飞机,我们给你搞维修。经过严格的选拔,二航校就甄硕义一个人上了军工。而空军系统考中哈军工的仅35个人,当时空军干部部的领导直吐舌头:“哎呀,选拔军工的学员比选拔干部还要严格!”

贺称心是贵州军区文化速成中学教员,9月初,领导找他谈话:“立即办理移交手续,到军区干部部报到,参加哈军工招生考试。”贺称心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去年底就有两名教员从这所学校去了军工,他们来信说,军工紧张、严格、神秘!自己能考上吗?他的胆怯远大于希望。进考场那天,整个军区才11名考生。最后,包括他才一共录取了4人。赶到重庆西南军区干部部报到时才知道,云、贵、川、康所属部队一共录取了20人。在哈军工一位助教的带领下,他们一行人日夜兼程,奔赴哈尔滨。当他们又惊又喜地在文庙街下了汽车时,哈军工开学典礼已过去一个月了。

到各地重点中学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招生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且没有经验,为了保守秘密,他们往往不肯透露学院的地址在哈尔滨。后来陈赓在总结第二期招生工作时批评道:“保密是必要的,但不能神秘化,什么都不告诉学生,人家会相信我们吗?”

那是个崇拜革命军人的年代,解放军在人民群众中有无与伦比的威望。高中毕业生一见到解放军来招生,人人激动得热血沸腾。

。。

15 唐铎归国 哈军工盼来苏联首批顾问(6)

李玉崎是长春市人,刚从吉林省著名的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毕业,成绩优秀,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他本来想报考北京大学,那天,学校来了一位手臂伤残的老军人,言谈举止都显出军人的威武之风,他对经学校政审后选出来的学生们说:“国家需要你们当兵,如果愿意入伍的就跟我走,不愿意的也不勉强,去的地方是一所军校,叫103部队,考虑一下吧,小伙子们。”大家没有一个不跟他走的,上了火车还不知道103部队在哪儿。到了哈军工,经批准往家里寄了张一身军装的照片,爹娘才知道儿子在哈尔滨上大学,除此之外,学校的情况不许向任何人讲。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山西省的招生人员就比较放开,事先让学生们知道哈军工的基本概况。于是一位从小就见过陈赓、崇敬陈赓的小伙子,获得了考取哈军工的机遇,他叫李从德,山西洪洞县人,1945年11月,赵城第一次解放,11岁的李从德在赵城县人民剧团当小演员,在庆祝解放的演出会上,陈赓登上戏台和演员们握手,他高兴地说:“娃娃们演得不错啊!”李从德激动得跷起脚来向陈赓拍手。1946年8月,赵城第二次解放时,李从德已是太岳中学的学生了,他和几个同学为沿途的部队送茶水。陈赓骑着战马过来了,李从德连忙把一碗热茶递到马前,陈赓翻身下马,微微一笑,接过茶水一饮而尽,然后仔细端详着身材矮小、骨瘦如柴的李从德,温和地问道:“小鬼,你几岁了?”李从德说:“13岁了!”陈赓拍拍李从德的肩头说:“太岳中学的娃娃们也来支前了,你辛苦了!”说罢飞身上马继续前进。1947年4月,陈赓指挥部队第三次解放赵城,李从德在欢迎的人群中目送陈赓挥师南进。

1953年夏天,李从德通过全国高校统考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录取,当他得知哈军工招生的消息后,毅然舍弃了去北京上学的机会,重新报考哈军工,他要去当陈赓的学生。

山西的十名招生名额没有完成,最后还差一个人。山西省委科教处特地为李从德等九名“状元郎”举行欢送会,处长在会上说:“你们九个人能够考上军工大学,这是咱山西人民的光荣。”

一群从来没有离开过爹娘身边的娃娃们突然出现在陈赓的面前,哈军工能不能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军事工程师?中国没有任何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陈赓对第二期学员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第一期,他从关心爱护青年学生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