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钢企倒戈背后
2009年6月10日,一条题为“铁矿石谈判中小钢企集体倒戈”的新闻突然出现在各大媒体,迅速引发巨大的冲击。
此时正是年度铁矿石谈判最紧张和最激烈的时候,因为前有日韩企业签下的首发价格,后有力拓威胁6月底停止供货的最后期限。
这则新闻称,目前已经有35家中小钢企和巴西淡水河谷达成长协矿协议,这35家钢企和淡水河谷达成的进货量大约为5000万吨。该报道还称,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则给出了一个更新的数据:“35家?那是1月份的旧数据了。现在至少有38家中小企业和淡水河谷签了长协合同。”他所在的公司也属于这38家企业之一。“我们刚刚从淡水河谷买了一船矿石。”
这则消息很快招致中钢协的强烈指责,指责的对象既包括炒作这则新闻的始作俑者,还警示了“不听话”的中小钢企。
在接受采访时,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回应的语气非常强硬:“铁矿石谈判已经上升到国家行为,不是哪个钢企也不是中钢协说了算的,中小钢企集体倒戈的说法是在混淆视听。中方与铁矿石企业的谈判还没出结果,怎么会有长协矿协议一说?合同签订,必须有具体的价格和具体的数量。根据相关规定,中小钢企根本就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格与淡水河谷签订长协矿协议。即使签订了所谓的合同,也报不了关,形同废纸一张!”
单尚华的一番话道出了中小钢企“没有权力”的窘迫地位,是钢铁行业里受歧视的一个群体。
河北一家中小钢企的老板对中钢协的诸多命令十分恼火:“中钢协说不论你买的是长协矿还是现货矿,只要参与了铁矿石买卖,都是违反规定。你现在长协价格没谈下来,现货又不让买,我们拿什么生产?”
类似的愤怒几乎在每家中小钢企都可以感受到,尤其是那些没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眼中,铁矿石谈判是大企业和钢协的事情,跟他们并无关系。在大企业和钢协的眼中,这些中小企业根本就不配使用长协矿,铁矿石谈判自然也与它们无关。
“小钢厂不能买长期协议矿,国家要限制小钢厂的发展,它们能耗太高,产业政策中它们是要被淘汰的。长协矿的分配问题是和国家产业政策及钢铁行业发展与布局联系到一起的。”
这个限制中小钢企购买长协矿的门槛就是“铁矿石进口资质”。
2005年,商务部通过了铁矿石进口资质限制,中钢协依托国家发改委、中国五矿商会依托商务部,各自制定了进口资质要求。在2005年2月底,五矿商会和中钢协共同举办会议,通过了《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钢协负责登记生产企业,五矿商会负责登记贸易企业,由此确立了112家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和贸易商,其中钢铁企业有70多家,贸易商有40多家。此前,铁矿石的进口商总共有500多家。
在对进口资质进行严格限制后,中国国内实际上形成了两套铁矿石价格: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直接按长协价格购买,而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则按照二手价格购买。这个二手价格没有统一标准,全凭一手买家说了算。
其实国家在这个价格上是有明确规定的。根据我国铁矿石进口代理制实施方案的规定,没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可以由其他企业代理进口,代理企业只能收取3%~5%的代理费。拥有进口资质的生产企业,除满足自用外,也可以按照代理机制给其他企业代理进口。这种模式主要借鉴了日本企业的做法,在日本,大钢厂负责确定长期谈判合同价格后,都是由几家大的贸易商作代理负责进口,代理费是进口价格的1%~3%。
但是,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所谓的代理制度只是空话一句。从进口资质确立的第一天开始,倒卖铁矿石的交易就开始萌生了。
中钢协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2006年,罗冰生在总结2005年铁矿石谈判得失时明确表示,个别有长期协议的钢铁企业和贸易商在低价进口铁矿石后,转手高价倒卖给了那些没有长期协议资格的小企业,造成了“一种产品,两种价格”,中国铁矿石市场价格被抬高,给了铁矿石供方“中国市场价格高”的口实。
代理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中钢协开始力推铁矿石进口代理制之初,号召大家到交易中心来交易,长协矿变现货矿只能加价5%,不能漫天要价。这个用心良苦的计划后来不了了之,根本没有企业愿意响应。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那些拥有特权的企业永远不会主动放弃这一绝佳套利机会。即使是后来中钢协三令五申,铁矿石倒卖交易也从未断绝过。
倒卖的铁矿石基本上都是按照现货价格走。2008年长协矿价格约为每吨700~800元,但唐山的钢厂从代理企业手中买进的价格每吨高达1400元,几乎翻了一番。这样算下来,倒卖一吨铁矿石至少能赚到600元左右,利润非常可观。我们对比钢铁企业的生产利润就知道倒卖铁矿石对钢企的吸引力有多大了。按照中钢协的统计,当时国内吨钢平均利润在200~300元吨。
铁矿石倒卖问题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表面上看,具备进口资质的企业共有112家,但实际上下面已经发展出来几百家中间商,每个进口资质下面都挂着数家贸易商,继续倒买倒卖。即使是挂着代理的名义,也收取了超额的代理费,这已经是业内人所共知的行业潜规则。
无论铁矿石谈判谈出什么结果,中小企业都只能购买倒卖的高价矿石,完全无法享受到长协矿的实惠。正因为这样,中小钢企自然不会去关注长协谈判的过程和结果,对于中钢协的若干指令也置若罔闻。
“中小钢企集体倒戈”的新闻之所以能引起业界极大的震动,恐怕还是因为这条新闻的逻辑实在是太有道理了。多年被排除在长协矿利益集团之外的中小钢企,已经成为最脆弱的突破口。
“三大矿一直瞧不上中小钢企,嫌我们规模太小,又受进口资质的限制,我们梦寐以求能够拿到长协矿。这个时候三大矿送上门来,我们当然会毫不犹豫地签合同。谈下来的价格再高,也比我们去买二手矿划算得多。”唐山一位民营钢铁企业老总由衷地感慨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利益集团寻租(1)
力拓间谍案爆发,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矿业进出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