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铁规则读后感300字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看到了有利的一面,即中国有可能在铁矿石市场主张更大的话语权。邹建一再强调,2005年是铁矿石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作为世界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将在以后的铁矿石谈判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明年我们再回到新一年度铁矿石长期供货价格的谈判桌上,要谈判的将是矿价到底降低5美元、10美元还是15美元的问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邹建当时曾有过这样一番表态。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大家第一次开始对新一年的铁矿石谈判充满期待,似乎定价权已经掌握到了中国手上。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首席谈判者上场(1)

2006……2007年

首席谈判者上场

2006年铁矿石谈判到来之前,中国的气势来得比以往都强烈。

按照往年惯例,铁矿石谈判一般从当年12月开始,最晚到第二年3、4月间结束。谈判还未开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就高调宣布,中国将在11月中旬与铁矿石主要供应商展开谈判。罗冰生还亮出了中国的态度,预期2006年全球铁矿石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全球海运贸易的铁矿石价格应在2005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向合理价位回归,即价格向下调整。

利益天平另一头的三大矿业巨头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一致认为,2006年的铁矿石市场仍将保持供不应求局面,要求将新一年的合同价格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提高10%到20%。

事实上,供需双方的暗自博弈从9月份就开始了。

9月底,三大矿业巨头突然陆续造访宝钢,先是力拓铁矿总裁鲍宜安,接着是必和必拓市场和技术专家,最后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罗杰·艾格奈利和铁矿部执行董事马丁斯也按捺不住飞赴上海。

三大矿的登门公关过程都洋溢着友好和谐的气氛,供需双方避而不谈铁矿石价格。必和必拓CEO顾之博的一番外交辞令巧妙地化解了这个敏感问题:“全球商品市场归根结底是市场,而市场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家公司或几家公司都很难以任何方式在任何时段内影响或左右市场价格。”

不过,在三大矿谨慎的言辞中,外界还是看出了他们涨价的意图。淡水河谷CEO罗杰·艾格奈利不断向媒体放风,由于兴建锌矿和投产需要一定时间,铁矿石的供需状况仍不平衡,供给依然紧张,而中国的铁矿石需求还在迅速增长,希望明年的铁矿石价格能够提高3%~5%或5%~10%。

顾之博甚至巧妙地将往年铁矿石大幅涨价的原因推到了中国身上,他说,过去许多年世界能源市场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甚至供大于求,但中国突然加速的需求打破了这种平衡。必和必拓为平衡供需,在过去几年已经为中国市场专门新开发了数个项目,但这种大规模的投资扩产还需要时间来完成。

中国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咬住一个目标:降价。

中钢协率先放出减产的消息,召集国内45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代表召开“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提出减产5%的要求,以稳定国内钢价。早在7月份,国家发改委就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加速了钢铁企业的整合,近1亿吨的落后装备产能面临淘汰。

商务部的支持紧随其后。12月5日,商务部外贸司对外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06年铁矿石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报告的潜台词很明显:三巨头的供求不平衡论站不住脚。与此同时,商务部和发改委的官员们在不同场合都一致表示,2006年的铁矿石价格应该下降。

发改委工业司司长刘铁男甚至公开指责三大矿,言辞激烈:“进口铁矿石是中国的一项长远战略,但目前中国钢铁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超过需求,导致9月份以来钢材价格全面回落,95%的品种跌破成本价,当然这与今年铁矿石价格上涨也不无关系。铁矿石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必然的趋势,不排除再出现1999年给回扣、买方市场的可能。从感情上讲,当我们钢铁行业全面亏损、最困难的时候,你们不要再捅一刀子,否则记你一辈子!” 。 想看书来

首席谈判者上场(2)

为了扩大谈判力量,中方也在积极寻找其他的铁矿石进口渠道。10月份,中钢协同印度方面达成协议,印度同意整合本国铁矿石资源,统一对中国出口铁矿石的价格;11月份,时任商务部部长的薄熙来在韩国釜山和智利外长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而智利的铁矿石储量在世界排名第三位。

除了号召减产来控制需求外,中国相关部门还针对铁矿石进口的无序状态进行了整顿,最厉害的撒手锏当数从5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按照新规定,只有上一年铁矿石进口量超过30万吨或今年前两个月进口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铁矿石进口资格。经过整顿后,中国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从上一年的500家锐减至118家,谈判的主导权也从企业收归至中钢协手中。

11月底,铁矿石谈判在日本、中国、欧洲三地同时展开。中国争取到谈判地点让国内钢铁业界喜笑颜开,中钢协有关人士相当坚定地向外界宣称“将会在进口铁矿石的价格标签上打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尽管前两轮谈判都只是预谈判,还未进入真正的价格战阶段,但争取到谈判属地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初战告捷。

2006年元宵节过后,宝钢谈判队伍立刻展开了第三轮谈判。由于双方对2006年度全球铁矿石市场走势的判断方向相反,矿商坚持要涨价,而钢铁企业坚持必须降价,第三轮谈判从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到2月20日,第三轮谈判结束,并未取得任何突破。

谈判桌上无进展,谈判桌外的市场却变化不断。首先是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在此期间开始迅速增长,1月和2月进口量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铁矿石在各港口积压严重,企业库存大幅上升。商务部对此大为光火,采取一系列措施严管铁矿石进口。

其实是宝钢大幅上调钢材出厂价,主要产品的涨价幅度都超过了10%。宝钢的调价一向被视为钢价走势的风向标,这就给处于关键时期的铁矿石谈判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宝钢在谈判中要求降价的重要砝码之一就是国内钢铁市场前景不佳。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宝钢提价的前一天,中钢协曾公开声明,由于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企业成本上升、赢利下滑,目前中国钢铁全行业都处于微利状态,因此,中国不会接受铁矿石价格上涨。

谈判僵局仍然未破。

与此同时,谈判的介入方却开始迅速升级。在第四轮谈判开始前,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高度关注2006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如果出现不能接受的价格,中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商务部明确指出,中国钢铁行业无法承受铁矿石价格再涨。中方政府的强硬态度立即引起了澳大利亚和巴西政府的关注和回应,澳大利亚联邦资源部部长就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实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限价的话,那么澳大利亚政府将会非常警觉不安,不排除澳大利亚政府干预的可能。巴西方面也回应已经敦促中国政府澄清是否考虑干预铁矿石谈判。

这段政治紧张时期并未持续太久,很快,各方政府纷纷表态“不介入谈判”。中国商务部悄然在其网站上修改了此前发布的“对铁矿石价格谈判高度关注”的声明,删除了部分态度强硬的措辞。国务院总理*和发改委主任马凯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也都表示,中国政府不会介入谈判。随后,驻澳大利亚外交外贸部也做出了同样的表态。

政府方面的博弈偃旗息鼓,伴随着谈判进一步推进的是层出不穷的口水战、舆论战。矿企方面不时放出风声,譬如透露谈判过程中要价的幅度,而外媒也频频报道宝钢妥协接受涨价等传言。中国方面也不落人后,“鞍钢在澳大利亚合资开矿”、“首钢、武钢海外买矿”等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

僵局一直持续到5月16日,由欧洲钢企打破。淡水河谷率先宣布,与全球三大钢铁巨头之一的德国蒂森克虏伯签下合约,2006年的价格在2005年的基础上上涨19%。在声明中,淡水河谷还意味深长地加上了一句:“该协议的达成,为正在进行中的其他谈判增加了砝码。”

很快,淡水河谷宣布与意大利里瓦钢铁公司、韩国浦项钢铁、法国阿赛洛·米塔尔结束了谈判,涨价幅度与此前一致。紧跟着日本除新日铁以外的钢厂也和力拓达成了协议,涨价幅度跟随淡水河谷谈定的结果。

中钢协对此一律坚决回应:中国拒绝接受19%的涨幅。

5月29日,新日铁宣布结束谈判,接受了必和必拓涨价19%的要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