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解:其一说,我国古代以“夏”为名,因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
其二认为,华夏为历史上的夏族,因自然环境的变迁,夏族也相应地向四处迁徙,东迁中原的称“东夏”,西迁甘肃的称“西夏”,原地不动的称“大夏”。而中原土地肥沃,人口集中,东夏即是华夏。
其三是以文化高低而定,文化高的民族称为“华”,文化高的周礼地区成为“夏”,合起来就是华夏。反之,文化低的四方而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华夏文化也就是代表中国本源的始文化。中国的始文化应从三皇开始。
据文献载,三皇之首的伏羲,在南陀山和湔山寻找到规木和楛木,制成弓箭。又受到蜘蛛网的启发,用绳结网,大网可以网兽网鸟,小网可以网鱼网虾。从此改善了狩猎方式,保障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此时,伏羲见天下大治,民众喜悦。便调六律、五声、八音,创下了《驾辨》、《劳商》、《凤来》、《立基》等古曲,使中国始有音乐。
先民在劳动中本就有抑扬顿挫的呼号,伏羲创造的音乐旋律恰好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于是人们弹起了瑶琴、唱起歌,开始了弦歌千扬、诗情逸唱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惟有中华民族文明肇始,就以优美浪漫的音乐诗歌传承后世。后来编纂的风、雅、颂便是先民遗留下来的辉煌灿烂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再之后的楚辞、汉乐府、晋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继先祖遗风发展创造出来的。
伏羲的另一个贡献是他98岁时在渭水创造出的高智慧哲学理念:易理、太极、八卦。后经周文王演译成《周易》。
《周易》、《诗经》、《书经》,就成了中国古文化的支柱。
伏羲不愧是中国的三皇之首,他在人类的初期文化中就能创造出这样高智慧的哲学理念,在人类发展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的近万年的繁荣昌盛,尽管这中间断断续续地产生过战乱和暴政,毕竟无伤大局。纵观世界上不少文明古国(如巴比伦、赫梯、亚述、波斯、罗马等),在盛极一时后都已消失,只有华夏儿女受伏羲文化的教化,盛时会克制自我,弱时能自强不息,养成一个崇尚道德、思想峻极、境界高远的民族和具有宽厚、和平、仁道、尚礼的国风。
华夏文化的分支陶文化,也是伏羲时代管陶氏发明的。人类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家庭的建立,更是伏羲的妹妹,也是三皇之一的女娲倡导建立起来的。
华夏文化始于伏羲时代,其后传承十五世,直到炎帝、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数千年的太平盛世,无不与华夏文化内涵有关,公元前,到了春秋战国,可谓是一个奇妙无比的时期,生产力在战车的呼啸中进步,文化也在刀光剑影的间歇中繁荣。历史在这里为炎黄子孙的各色能人、哲人、文人、贤人、仁人乃至圣人,提供了一个奇特的空间,于是炎黄子孙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后无超越的绚丽灿烂的文化奇迹,中国的诸子百家在这段时间里诞生了。如思想家的申不害、尸佼、告子、环渊……儒家的孔丘、孟柯、颜回、仲由、曾参、冉雍、卜商、言偃、冉求、颛孙师、荀况……道家的关尹、老聃、田骈、庄周、列子、杨朱、庚桑楚、文子、填到……墨家的墨翟、禽滑厘、高石子、高何、县子硕、治徒娱、公尚过、弦唐子、耕柱子、魏越……纵横家的鬼谷子、苏秦、苏代、张仪、公孙衍、端木赐、陈轸……军事家的田穰苴、孙武、吴起、孙膑……名家的邓析、尹文、惠施、公孙龙……法家的卫鞅、李俚、韩非……阴阳家的邹衍、梓慎、裨灶……冶炼家的欧治子、干将、墨阳……文学家的屈平、宋玉……天文学家的甘德、石申……水利学家的白丹、李冰……相马家的伯乐、九方皋……医学家的扁鹊……农家的许行……鉴别家的卞和……木艺家的鲁班……工商企业家的猗顿、郭纵、卓氏……都为华夏文化又注入了新的内涵,使中国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之邦。笔者敢说:中华民族的华夏文化绝不落后外来文化!但无论是西方的历史学家或中国当代的历史学家编著的《世界通史》或《上下五千年》,几乎都将埃及作为文明史
的开端。西方人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历史短,没有古文化可言。因此将古埃及文化列为文明之首,中国的现代历史学家本身就生活在文明古国里,华夏文化并不比古埃及文化出现晚,怎么可以忘却华夏文化也嚼西方人剩下的馍呢?君不见同是近5000年在浙江出土的中国艺术品,比埃及古文化逊色吗?为什么自己明明是东方的中国人,非要唱西方的调呢?再有:因埃及有金字塔科学家便推断埃及是首先与外星人接触的民族,同是近5000年,中国的三星堆文化(在今天的四川省广汉南兴镇)出土的青铜器人头偶像为什么酷似今天所知倾斜的大眼睛、颀长的大耳的外星人形象呢?难道在4500年前至5000年前,外星人只接触了埃及人就没有接触中国人吗?否则三星堆文化中的这些青铜偶像是凭什么想象出来的?4500年前的三星堆人的想象力能与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外星人”形象不谋而合吗?是不是当年的外星人曾在三星堆人面前自诩为神呢?
如果仔细挖掘,中国的古文化绝不落后世界任何民族!但使笔者不解的是:现代的中华儿女中有一批自诩为文化人的人,他们一旦谈及人类起源时,便大谈特谈英国人发明的猿猴变人说,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说起世界大哲学家、大圣人时,张口便是苏格拉底、柏拉图,闭嘴便是亚里士多德,似乎忘了伏羲、老子、孔子。每每一说到造物主时,必要搬出犹太人的上帝耶和华来,而忘却了盘古氏。一旦谈到为人类带来火种时,必谈普洛米修斯,而忽略了燧人氏。如果讲到爱神时,必称那位身背箭囊的小娃娃丘比特(儿童能懂多少男女间的爱情?还是西方儿童早熟?),而不提及女娲氏。当谈及美的化身时,总要学着西西里岛和罗马文学,抬出那位失去双臂的残疾人维纳斯(难道只有失去双臂才算美吗?还是只有光屁股的才算美?),殊不知尚有超群绝世的美貌仙子嫦娥、织女和洛神。尤其是现代的小学生,宁可放弃学习ㄅㄆㄇㄈ,也要死记硬背ABCD。为什么一定要引用外来传说和学习外国字母为荣呢?还是能说出几个外国人的名字或说上几句洋话,就显得文化高、知识渊博呢?
根据当前的英语已成了中国儿童必修的一门主课,大有成为中国第二国语的势头,有必要吗?如果考虑到有利于今后的世界文化交流,应该像当前美国人学汉语一样属于自愿型,不要搞强廹型!曾记否:当年被廹学俄语的孩子又有几人在未来生活中起到实际作用?几十年后在生活中难以找到发挥作用的俄语,早已忘掉多一半的人大有人在,这种学不致用的教育是不是在浪费孩子的精力和青春?当年主张普及俄语的教育使命似乎完成了,教育系统不再普及俄语而又改成英语了,谁敢保证若干年后会不会再普及联合国语?历史的教训要求中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了,千万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这种崇洋媚外文化的熏陶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曾经领先的古中国在近二、三百年的科学革命和文化主流中,几乎找不到中国人了。华夏文化不是下等的奴文化,当今人士何必非要仰慕外来文化呢?莫非外国的月亮真是那么圆吗?
10。对印度文化的思考
印度古称信德(Smdhu),印地语称“婆罗多”,她是南亚次大陆的主要文明古国,由于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古人因“核大战”又缺乏文字记载几乎失踪了。印度考古学家拉·巴涅尔在印度河下游发现的核大战遗址摩亨佐·达罗及在印度河上游发现的同时代的哈拉帕古城遗址(如今均在巴基斯坦境内),才确立了哈拉帕文化。
令人惊奇的是哈拉帕文化竟然超越了世界各地区的文化水准,在距今5000年前,两座古城不仅有城墙、谷仓、作坊、浴池、塔楼和整齐的街道,还有城市排水系统,更不可思议的是从他们使用的青铜鹤嘴锄上看,他们已经使用上焊接技术!然,这一切先进的文化都随着核大战消失了。
历史学家只承认哈拉帕的文字雕刻、金属物品、石刻印章,却不愿触及到核大战的史实,因为再善于雄辩的人,也无法解释5000年前的猴变人是如何拥有核武器并使用的。
奇怪的是哈拉帕文化后,印度才进入了神话与宗教的发展阶段。以梵天神为主的吠陀文化到婆罗门教的兴起,随后释迦牟尼和大雄的登场才改变了印度众多民族的精神命运。直到孔雀王朝统一了印度,佛教文化在印度才占了主导地位。
首先是印度的文学掘起,《吠陀》、《梨俱吠陀》、《摩呵婆罗多》、《罗摩衍那》、《佛本生经》、《往事书》、《风神古史记》、《沙恭达罗》相继问世,在哲学方面常与宗教结合,出现了正统哲学六宗,即:胜论派、正理派、数论派、瑜珈派、弥曼差派和吠檀多派,以及顺世派、阿什斐迦派非正统派别,宗教哲学的争论使人的思想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