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区域经济学原理有哪些 > 第28部分(第1页)

第28部分(第1页)

三、空间近邻效应246

空间近邻效应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根据空间距离衰减原理,区域的经济影响力是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的,那么,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中,各种经济活动或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远近不一样,相互间发生联系的机会和程度也就存在差异,因而对它们的空间分布与组合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在满足发展所需条件的前提下,各种经济活动一般都会采取由近及远逐步推进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空间、建立分支机构、寻求发展合作伙伴等。②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可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要素是有限的,同时市场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因此,位于同一区域或相互靠近的各种经济活动在利用资源及要素、开发市场时势必会发生激烈竞争。如同类经济活动之间会对相关资源、要素进行全面竞争,不同类经济活动对能源、劳动力、资金、基础服务设施、土地等一般性资源和要素也会展开竞争。相反,如果经济活动彼此在空间上相距较远,则它们之间的竞争就可能减小。③影响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相互靠近,除加剧竞争外,也有机会彼此开展分工与协作,形成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在分工与协作中提高经济效益,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反之,如果各种经济活动相距较远,则它们之间开展分工与合作会减少,进而在发展上获得相互促进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空间近邻效应的上述作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节  区域经济的空间开发模式

从资源空间配置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开发的目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提高资源空间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逐步缩小区际差距,实现合理的空间均衡和经济一体化。前者称为效率或增长目标,后者称为均衡目标。一般而言,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个区域要同时实现上述两个目标相当困难。因此,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要针对不同的经济目标实行不同的开发模式。 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落后或者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一般采取极点开发模式;在经济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或者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一般采取点轴开发模式;而在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或者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则通常采取网络开发模式(魏后凯,2001)。247

一、增长极开发模式

增长极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在区域经济开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在佩鲁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增长极理论演化为产业增长极(功能增长极)、区域增长极(地理增长极、空间增长极)两大理论流派,强调对特定产业或区域进行优先开发,通过特定产业的发展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或通过特定区域的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248

增长极开发模式强调集中开发、集中投资、重点建设、集聚发展、政府干预、注重扩散等。但增长极开发模式的应用必须结合具体国情、区情,切忌盲目套用。增长极理论是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经典的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诸如较为广阔的市场、通畅的运输网络、发达的城市经济、健全的城镇等级体系等。因此,在落后区域实施增长极开发,必须首先构建起当地的产业联系和空间联系,并培育市场环境。在区域规划实践中,区域增长极开发规划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崔功豪等,1999、2006):249

(1)增长极与城镇的关系。不能把增长极与城镇等同起来。增长极一般要依托城市,或在城市附近建立,但并非所有的城镇都是增长极。增长极是指具有推进型产业的产业集聚点,它能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起到经济集聚与扩散的作用,同地方经济融合为一体。只有具备推动型或启动型产业的城镇才能称之为区域的增长极。

(2)增长极类型与规模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对外经济联系条件、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市场的变动趋势来选择推进型产业,并确定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主导部门和发展规模。

(3)选择适宜的地点培植增长极。增长极通常不是布置在具有相当规模的城镇建成区中,而是在原有城镇的附近或边缘,在不发达的较低层次的发展轴线上。这样既可以使增长极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又能使一定区域获得增长极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4)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功能。增长极最主要的功能是推动型工业,核心是建立强大的工业系统。但增长极也应该是创新中心、社会交往与信息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因此,培育增长极既要大力发展推动型工业,也要大力发展满足区域发展多种社会职能的服务设施。

(5)建立增长极体系。要从城镇体系发展的要求出发,考虑增长极的体系问题,应有不同规模、等级的增长极,并考虑增长极的分工与联系。

(6)对增长极要集中投资。要完善增长中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于增长极发育成长的软环境,以此产生较高的投资效果。

作为一种区域空间开发模式,增长极开发模式强调通过资源优先配置于某些特定区域,形成集聚经济效应,具有能在短期内促进特定区域经济迅速增长的作用。这对促进不发达区域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选择。但增长极开发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增长极开发往往带来区域内发展的不平衡。增长极对周围落后区域的推动作用及经济影响,主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传递。在增长极发展的初期阶段,极化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扩散效应被极化效应抵消后的净溢出效应为负值,亦即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往往以牺牲外围区域的发展为代价。只有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后,扩散效应超过极化效应,净溢出效应为正。因此,增长极开发需要正确处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相关问题,并在适宜时机从增长极开发向点轴开发过渡。

(2)增长极开发对区域设施和环境配套要求较高。增长极作用的发挥需要有适当的周围环境与配套设施的建立。如果增长极中的主导工业和推进型企业属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大工业,而周围区域又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配套,工业企业只能增加对区外的购买和销售,那么经济〃飞地〃现象则不可避免。

(3)增长极对区域内就业的贡献不高。增长极一般以现代工业为目标,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较为先进,培育增长极并不可能解决较多的就业问题。

二、点轴开发模式

(一)点轴开发的内涵

点轴开发是增长极开发的延伸,它要求在区域增长极开发的同时,重点对连接各增长极的线状基础设施束(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进行开发。由于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产品、信息、技术、人员、金融等,对附近区域产生扩散作用,最终在基础设施束上形成产业聚集带。250具体而言,即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个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轴线以及轴线地带的若干个点(城市及城市区域…发展中心)予以重点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开发的注意力愈来愈多地放到较低级别的发展轴和发展中心上,并使发展轴线逐步向较不发达地区延伸(包括发达地区内距发展轴和发展中心较远的地区),将以往不作为发展中心的点确定为较低级别的发展中心,此即点轴开发模式。251

(二)点轴开发的作用效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