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幼儿心理学课本电子版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及时教给幼儿相应的新词,幼儿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能较容易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时,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常用、重复的,这种重复既有利于幼儿加深对新词的理解,也有利于幼儿学会正确、恰当地使用新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词汇,是很重要的。在游戏、散步、吃饭、劳动等活动中,老师都要注意组织幼儿观察周围事物,通过与个别幼儿或全班幼儿的谈话,来帮助幼儿丰富词汇。如吃饭时,教幼儿练习称呼主食、副食、餐具的名称;穿衣时,教幼儿叫出衣服和衣服各部分的名称;游戏时,教幼儿正确描述出玩具和其他游戏材料的外形特征、用途;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天空、大地、庭院,说一说“蓝蓝的天”、“红红的太阳”、“百花盛开”、“蝴蝶飞舞”

、“小鸟吱吱欢叫”、“地面铺上了绿色的地毯”等等,使幼儿能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日益丰富和广泛起来。

(五)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以丰富幼儿的词汇。

文学作品经过艺术加工,词汇生动形象,精炼优美,经常给幼儿朗诵或讲读一些优秀的童话、儿歌、故事、散文,有益于幼儿词汇的获得、丰富和发展。象童话《小水滴旅行记》中的“太阳公公升起来了,放射出万道金光”,“浑身热烘烘的”;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中的“狐狸把我抓住,走过黑幽幽的森林,走过急腾腾的河流,走过高耸耸的山头”;散文《美丽的秋天》中的“圆圆的苹果笑红了脸,黄澄澄的柿子象金色的灯笼挂满了树枝”;《小雪花》中的“闪光的银瓦”、“丰满的棉桃”、“松软的棉絮”、“美丽的白纱”等等,都生动形象,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幼儿学起来积极性很高,兴趣盎然,并且非常愿意模仿,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幼儿的言语 第六章:怎样使幼儿说话完整、连贯年幼的孩子说话,常常语不成句,层次混乱,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整、连贯地叙述。比如,一个幼儿说:“老师,鼻子流血了,打架了,在那边,衣服破了,不过来。……”

从这段话中,你根本听不明白是谁和谁打架了,谁的鼻子流血了,谁的衣服被撕破了,谁又不过来。老师常常需要根据幼儿的手势、表情,询问旁边的小朋友,才能明白他们说的意思。因此,提高幼儿言语水平,必须注意培养幼儿说话的完整、连贯性,使他们能沿着一定的思想线索进行讲述,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

要求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难度确实较大,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循序渐进,逐步训练。口头造句是口语练习最简单的形式,可以从口头造句开始,引导幼儿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请幼儿用“美丽”一词造句,孩子可以说“动物园里有美丽的孔雀”,“院子里的花真美丽”,但不能只说“美丽的孔雀”、“真美丽”等不成句的词组。请幼儿用“许多”造句,孩子可以说“我有许多玩具”,“动物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但不能只说“许多玩具”、“许多小朋友”等半截子话。这样反复练习、订正,能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完整的句子,说话应该怎样说得完整。

以后,在幼儿有一定口头造句能力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一步教幼儿复述故事等,逐步培养起幼儿言语的完整、连贯性。

为使幼儿能够完整、连贯地描述图片和叙述参观或节假日的见闻,老师最好在幼儿谈话前,按照图片情节的发展次序或参观活动的先后顺序,向幼儿提些问题。比如,参观动物园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先向幼儿提问:参观动物园是怎样去的?在车上遇见了什么?到动物园以后看见了什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熊猫长得怎么样?它爱吃什么?动物园的动物为什么养得这么好?帮助幼儿理出讲述头绪,知道该讲什么,怎样安排内容的先后次序,从哪儿讲起,到哪儿结尾。

这样,幼儿有老师提问线索的引导,又是想好了再说,因此,请他们来叙述时,一般就不会出现内容前后颠倒,来回重复、或遗漏、欠缺等情况。

幼儿上课时间少,自由活动时间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与幼儿交谈。谈话的内容可以是很广泛的,如“你最喜欢什么玩具?”“昨天回家路上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在家里干了些什么?”星期一早晨幼儿来园时,可以和幼儿谈谈星期日的生活:“昨天到哪儿玩去了?”“谁和你一起去玩的?”“看见了什么新东西?”

在谈话时,老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注意给幼儿以正确的模仿榜样,老师说话要连贯、完整,不说“半截子”

话,不前后颠倒;另一方面是要坚持要求幼儿将话说完整说连贯,不能用手势、表情来代替某些词语,不能一会儿说这事,一会儿又说那事。当发现幼儿讲述有问题时,要及时给以指导和纠正。比如“六一”后谈话时,幼儿说:“挂着大灯笼,挂着美丽的彩带。”老师就应提问:“什么地方挂着大灯笼?什么地方挂着美丽的彩带?”“是谁挂的?”引导幼儿将欠缺部分补充进去,把话说完整。有时幼儿说着说着没有适当的词了,想说而说不出来,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教给他合适的词或句,或启发他自己选用确切的词句来表达。有时幼儿说着说着偏离了主题,这时,老师就要通过提问,把幼儿的思路再引回到原先说的主题内容上来,使幼儿仍围绕着原来的主题,有条理地把事情叙述得完整、连贯、清楚。

总之,教幼儿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话,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多练多讲,并及时给以示范、指导,使孩子在反复学习、练习中不断提高。

幼儿的情感 第一章:为什么要重视幼儿情感的培养人在认识客观现实中的种种对象和现象时,常常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态度,或喜爱、兴奋、愉快、赞赏,或厌恶、痛苦、愤怒、恐惧。这种种表现,就是情感。一般幼儿自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周围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到入学前,都可能具备对周围现实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要重视幼儿情感的培养呢?

首先,情感在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行动的动力。高尚的情感推动高尚的行为,比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促使战士们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使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废寝忘食,付出毕生精力。相反,卑微的情感,也会导致人的卑鄙的行为。情感在成人行动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也是如此。一个有同情心、友爱心的孩子,可以为了别的小朋友的快乐,而把自己心爱的图书让给他看,把最喜欢的玩具让给他玩,而粗暴、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则有好东西就独抢独占,谁要是不小心碰撞了他一下,就又打又闹;一个富有互助感的孩子,能为小朋友的进步感到高兴,向他学习,为小朋友的落后感到着急,主动关心帮助他,而一个自私、嫉妒的孩子,则当小朋友进步时,就不服气,挑人的不足,当小朋友退步时,就瞧不起他,不愿和他在一起。幼儿期正是儿童各种情感形成、发展的时期,他们可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也可能形成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因此,我们从小注意他们良好的情感的培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情感对幼儿的认识过程,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论是在感知、注意、记忆过程中,还是在思维、想象过程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情感因素的作用。有一个实验,请A、B、C三组小朋友,分别观察一张主题、内容完全相同,但色彩不同的图片:A组观察的图片色彩鲜艳,B组观察的图片色彩暗淡,C组观察的图片无色彩,看幼儿观察图片时注意集中的时间和观察后的记忆效果。结果表明,A组儿童注意集中的时间最长,记忆的效果也最好。因为幼儿喜欢观察色彩鲜艳的东西,而不喜欢观察色彩不鲜艳的,更不喜欢无色彩的东西。

实验结果也表明,当幼儿情绪轻松愉快时,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如在画意愿画时,老师给幼儿以充分的精神自由,积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幼儿沉浸在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创作情绪中,儿童往往能画出许许多多新鲜的题材,表现出意想不到的丰富的构思,而如果老师急于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给儿童,一会儿说这样画不好,一会儿又说那样画不好,横加干涉,无理责怪,幼儿就会精神紧张,画出来的画往往主题单调、构思简单、内容贫乏,形象呆板。可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幼儿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就先要考虑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感第三,幼儿情感的发展与幼儿个性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稳定的情感,会逐渐成为幼儿的性格特点,如老师经常要求幼儿帮助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叠被,慰问生病后回班的小朋友,主动搀扶摔倒的小朋友。要求幼儿午睡起床尿尿时,注意轻手轻脚,不影响别人,上课做作业时,注意相互谦让不挤着同桌等等。这样就能使幼儿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同情心和关心体贴别人的情感,久而久之,这种情感就成为幼儿性格的一部分,成为幼儿对待周围人们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幼儿情感的发展影响幼儿性格形成的方向。比如,在集体中感到愉快,喜爱集体活动的幼儿,容易形成热爱集体,活泼、开朗的性格;而在集体中感到拘束、不喜爱集体活动的幼儿,则容易形成孤僻、冷漠、怯懦、忧郁的性格。所以,从小培养幼儿具有什么样的情感,直接关系到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很小时候起,就注意培养、发扬其积极的情感,并克服、消除其消极的情感,为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打好基础。

第四,儿童小时候的情感,是以后情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我国一直有“三岁看大,八岁看老”的古话。国外也流传着“三岁之魂,百岁之才”的说法。这同样适用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很难想象,从小连父母、老师都不爱的孩子,长大了能热爱人民,从小连自己所生活的幼儿园、学校、家乡都没有感情的孩子,长大了能热爱祖国;也很难想象,从小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与好奇,厌恶学习的孩子,长大了能有为科学献身的热情;从小就不爱观赏花草树木,不爱音乐、绘画的孩子,长大了能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因此,为使幼儿将来成为一个情感健康、丰富的人,我们需要从小就培养他们具有高尚、丰富的情感。

幼儿的情感 第二章:幼儿为什么会“人来疯”

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某班幼儿平时很遵守纪律。但当有人来检查常规时,一个个就浮起来了:有的追追打打,有的用水撩人,有的互相扮鬼脸,装怪相。老师急得脸红、冒汗,一会儿暗示这个“安静”,一会儿批评那个“别吵”,而孩子们却好象故意气老师,闹得更厉害了,教室象个乱哄哄的大商场。

又如某班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鸦雀无声。

忽然,门“吱”的一声被推开了,园长带着四、五位外国朋友进来。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即转向客人。开始,有一个小朋友轻轻说话,紧接着,有三、四个小朋友跟着说,不一会儿,全班幼儿莫名其妙地都说上了,有坐着说的,有翘起屁股趴在桌上说的,也有跑到邻桌上去说的。课上不下去了。但客人一走,孩子们好象也说完了话,又平静下来了。

幼儿这种由于来了客人而兴奋的现象,通常称之为“人来疯”。不少老师认为这是孩子淘气,捣乱、不听话,就狠狠批评、斥责,甚至惩罚一顿。其实,孩子的“人来疯”,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他们的情感受到外界事物影响而过分兴奋,又不能象成人一样很好地加以抑制的缘故,并非幼儿有意和老师为难,不听老师的话。

我们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较差,他们各个心理过程都容易受外界情景的影响,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情感也是如此。

幼儿的情感常常是由外界刺激的出现而直接引起,又随着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看见一个新玩具,他会情不自禁地想去摸一摸,但这新玩具被拿走了,换了一个上边有小猫头的新闹钟,小猫的眼睛一睁一闭,孩子又立刻被吸引了,再如刚入园的幼儿,看见妈妈和他告别,往往会伤心地哭,但妈妈走了,老师给他块糖吃,引导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很快他就会忘记了刚才的情景。这些都表明了幼儿情感的最大特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多变,不稳定。

由于幼儿情感很容易受外界情景的支配,因此,当班上来了许多客人参观、观摩时,幼儿往往容易兴奋、激动起来,不能抑制,并且幼儿间互相影响,一下子,这种兴奋情绪就弥漫全班。这时,老师再紧张、慌乱,又给孩子以消极影响,因此幼儿就越来越“疯”了。

针对幼儿发生“人来疯”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以预防、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一)培养幼儿的自制力,使幼儿学会自己管住自己。

要使幼儿懂得玩时应该好好玩,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讲,不能随便和别人说话,也不能逗着玩,不管什么时候,不遵守纪律的现象都是不允许存在的道理,并要求幼儿用此道理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二)来人参观、检查时,老师要始终保持镇静、稳定的情绪,不紧张,不忙乱,以自己积极、稳定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孩子。

(三)对“人来疯”的幼儿,要分清原因,区别对待。

对故意乘机带头起哄的幼儿,要适当进行批评。但对平时遵守纪律,来客人时偶尔跟着“疯”的幼儿,则要耐心教育,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进一步要求他们在来客人时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四)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可以在全班培养几个威信较高、又稳当踏实的孩子,作为大家效仿的榜样。这样,一开始几个孩子比较稳,渐渐地在他们影响下,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能自己管住自己。即使少数孩子在来客人时,情绪浮躁,但也不至于波及全班了。

幼儿的情感 第三章:幼儿情感好冲动,应该怎么办幼儿情感非常容易受外界情景的影响,也非常容易冲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幼儿由于某件小事而使得情绪处于激动状态。比如,为争一块积木,两个幼儿会吵得面红耳赤;游戏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倒另一个小朋友搭的“楼房”,他就会紧紧地抓住小朋友的衣服,气得说不出话来。这种现象在学前幼儿中是很常见的,在小班幼儿身上更为突出,他们常常动不动就哭,有时甚至一哭就哭个没完,躺在地上又敲地板又打滚。

当情绪处于激动状态时,幼儿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甚至完全听不见成人对他说什么,而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平静。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积极预防幼儿产生情绪冲动?当幼儿情绪处于激动状态时,又应该怎样使他尽快平静下来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幼儿产生情绪冲动的原因。

实验和观察表明,幼儿情绪的冲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