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的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在实践中锻炼、探索,求知的路才能越走路越宽。
现在诸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设计大赛、“阿拉神灯杯”实用软件设计大赛之类的比赛层出不穷,微软、IBM、SUN、Intel等大企业也纷纷举办或赞助各种软件竞赛活动。对于在校的软件相关专业的学生、软件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广大软件爱好者而言,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动手机会。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应用,软件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清华紫光在软件人才方面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重要的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干,一方面是很多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干。这些毕业生一开始往往对软件开发无从下手,必须有人带,慢慢地才能独立工作。这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人才培养方法,既不能胜任大规模的软件开发,也经不起大市场的检验。所以发现人才,打开人才和企业间的屏障,搭建桥梁就显得格外重要。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社会责任(7)
与印度相比,我国的软件人才总量不足,团队规模也非常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产品难度相当大。但是,信心就是力量(详见真经十),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立足本土市场开发实用软件,我们还是很有优势的。以紫光为例,最早开发的紫光汉字输入法,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很不起眼。可就是这小小的输入法,却被指定安装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中,因为用户觉得紫光输入法用着舒服,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这说明小软件也会有大市场,本土有本土的优势。振兴中国软件业势在必行!
“阿拉神灯”能否振兴中国软件业
文·郭燕春
软件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焦点,它从根本上制约着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阿拉神灯”取自于著名的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在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中,勇敢机智的阿拉丁用宝物神灯战胜了诡计多端的魔法师。阿拉神灯象征着希望和未来。不久前开始实施的“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项目中的实践活动之一——“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正式启动了。
软件工程师奇缺
来自CCID的统计显示,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软件从业人员约55万人,专门从事软件技术工作的软件人员超过25万人。外企和出国是我国软件人才流动的两大去向。我国每年培养的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约有5万人,其中进外企或出国的占到50%。我国国有企业流出的软件人员中有流向了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有前往国外深造。
我国软件产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国软件技术人员约有19万人,此外,还有30万人在从事计算机应用、科研与教育工作。但这些软件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从事程序开发、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人员,软件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技术工人的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上也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
作为“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的主办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领导希望通过这一赛事,给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局面。主办方希望通过高额奖金征集软件作品这种形式,发掘软件人才,同时,在社会上营造关注软件产业、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并以此为契机促进软件产业的振兴。
中国软件业的内伤
多年以来,国产软件似乎一直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业界一度弥漫着“前有微软,后有盗版,国产软件如何办”的疑惑,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数据库几乎都是国外产品的天下,国产软件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在狭小的工具软件、教育软件、财务软件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的企业,或者利用政策上的空隙,或者利用价格战,或者尽量适应国内应用的需要,得到了一些发展的空间。但是,无论是高举民族软件的大旗,还是在狭小的市场中痛打价格战,抑或是利用政策和制度的壁垒小富即安,却很难找出一家在市场上直面竞争对手、能够利用本土优势和综合竞争实力,真正与国外厂商相抗衡的软件厂商,无怪乎有人称:“中国软件太软。”
首先,中国软件业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低。2002年,全球软件及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6965亿美元,其中: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为133亿美元,占全球软件产业销售总额的,相当于美国的121,日本的15。韩国软件产业销售额占全球的,我国比韩国还低。
其次,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2002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占GDP的,远低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1996年至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31%、、27%、33%、34%,年均增长率约为30%,2002年,年增长率略有提高,约38%。这样一个增长率虽然高于世界软件产业同期的平均增长率,但这一速度比印度软件产业起飞时期低近20个百分点,比爱尔兰低近5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软件产业尚未进入起飞阶段,与我国当前信息化过程中硬件增长率相比极不相称,难以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软件产业的需求。
第二章 社会责任(8)
CCID发布的报告显示,2002年中国软件市场国内品牌软件产品销售额为亿元,占35%的市场份额,国外品牌软件产品的销售额为亿元,占65%的市场份额。
第三,国内软件产业基础薄弱,无力与跨国公司抗衡。据CCID的调查,我国软件产业规模结构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50人以下的企业占55%左右,50人至200人的企业占42%左右,1000人以上的仅有中软总公司、东大软件、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等十几家公司。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人均产值平均不到15万元人民币,而微软每年人均产值高达62万美元。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软件产业投资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无序和盲目状态。当前,国内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已有数千家,其中有100多家外资、合资企业。大多数企业中,软件人员一般在50人左右,只有少数达到近200人,而达到1000人规模的,只有用友公司等两三家。如果进行评估,中国软件产业无论从产业规模、企业实力,还是从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上,都处于初级阶段。此外,缺乏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也是目前我国软件业的问题之一。
培养人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