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民工组成的担架队,抬着十几个伤病员,在两道人墙的中间走过来。一个女兵一边走,一边把一条军毯盖在一个伤号身上。后面是一个瘦高个子军医,背着药箱,急匆匆地往前赶,脸上渗出了汗水。他是军区医院的负责人,大家都管他叫“瘦高”。走在他身边的,是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廖休同志。
“廖副主任!”关华看看政治部副主任走过来,迎上一步,招呼了一声,“廖副主任,转移吗?”
似乎是边走边想问题的廖休,冷不丁听到一声呼叫,猛地抬起头,脸上略带惊异的神色,打个沉儿,说道:
“哦,是你,老关!”他抢先把手伸出来,谦和地同关华握了握手,然后站到关华身边,掏出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蓝手帕,摘下军帽,慢慢地擦拭已经拔顶的额角,“鬼子要扫荡了,能不转移?你不都见了吗?医院在转移,一个护士,一个大夫兼领导,十几个伤病号,这就是咱们军区的医院。有什么办法呢,眼下就这个条件嘛!”
关华说:“您随他们一块转移?”
三十*岁就有些微胖的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看了看他身前身后拥挤的人群,把嘴凑到关华耳朵边,压低声音说:
“老关节病又犯了,不能跟主力走,只好随几个后勤单位,在根据地坚壁起来。”接着,他哈哈笑笑,大声说:
“革命需要嘛!哈……”
关华点点头,两眼注视着走过去的担架。
紧跟着医院后面,是兵工厂的工人,他们有的抬着鼓风机,有的抬着铁砧子,有的背模具,有的扛着大锤和拿其他零星工具……这就是兵工厂。在兵工厂的后头,是一群妇女,挑着鞋帮、鞋底和一些裁得的衣裤料……这是军区的被服厂。随着而来的,是区党委的报社、印刷厂的一些同志。
“看见了吧,老关?”廖休把他那张稍微有些浮肿的脸,朝着关华淡淡一笑,说道,“医院,兵工厂,被服厂,报社,印刷厂,这五摊子,八十来号人,走不能走,打不能打,全是些没有战斗力的人。再加上你们,有一百来口子吧?”
“我们?”关华吃惊地问。
“是啊!”
“怎么回事?”
廖休看看关华英俊的脸,笑笑:
“小伙子,回头冯政委会详详细细地和你谈。”
他戴上帽子,和关华握握手,正要走,后头有人喊了声“廖副主任”,他便站下来。
“噢……”他说,“老郭,来来,给你们介绍介绍。老关,他是刚从陪关来到咱们根据地参加抗战的,叫郭中堂,现在区党委民政科。为了照顾他爱人,”政治部副主任指了指郭中堂身后的一个女人,悄声对关华说,“她怀孕了,所以,他们也只好随我们在内线坚壁了。”
关华点点头,和这个有一张黝黑窄脸的青年握了握手。在这同时,他又看了看郭中堂身后那个脸色苍白、然而十分漂亮的女人,不觉一怔:她不是军区文工团的吗?他们结婚了?什么时候?
等郭中堂和他的爱人往前走的时候,廖休附在关华耳根子上悄声地说:
“鬼子给老郭二十万金票,请他帮忙买羊毛,他却从陪关跑到拄天山,把钱全部交给抗日政府了。啧啧,难得的一个好同志哎!”
他那机密的样子,认真的态度,仿佛这件新闻是他第一个透露的。其实,两个月前,区党委已经通报表彰了郭中堂的事迹。关华看过那个文件,今天又看到了郭中堂本人,确实感到这个人挺了不起,抗日爱国的精神满强的。
“好,老关,希望你们赶快跟上!”关华正瞅着郭中堂的背影发怔,廖休跟他打个招呼,随即掉转身追上去,和郭中堂夫妇一块儿走了。
关华和廖休分手以后,怀着一颗急切的心,分开人群,匆忙奔向司令部。
秘密战 第三章(1)
司令部在庄子的北头。
前院,人们在有条不紊地忙着:装箱子,烧文件,空室清野,准备转移。
后院最东面的一间,住的是军区政委冯强。他独自一个人站在窗前。那清癯的面容,显得有些疲倦,紧闭着嘴唇,双手抱在下腹前面,显然,他的伤势还没有好利索。
他是今年春天,鬼子突然奔袭拄天山地区领导机关时,不幸腹部负伤的。十天前,带伤从医院赶了回来。
眼下,屋里已经整理好,一切转移前的工作,都已经准备就绪。通信员最后取下军区地图,冯政委还依然一动不动地伫立在窗前。
他的心绪,好像缭绕山腰的云雾,眼下,正萦绕在几天前刚刚结束的一次军区党委会议上。
会议认为,敌情太严重了。敌人摆出拉网合围的姿态,企图扑捉我主力决战,长驱直入根据地,推行保甲,强化治安,一举摧毁根据地,消灭八路军,达到其“毁灭性大扫荡”的目的。所以,敌人调动了以陪关城为中心的十三个县城两万多日伪军,分兵五路,向拄天山抗日根据地铺天盖地地压来。
偏巧在这时,区党委和军区党委,又收到了延安发来的电报:要各抗日根据地准备收抄党中央关于整风的文件。怎么办?频繁的作战转移,连个相对安定的环境都没有,收抄二十几篇整风文件,困难实在太大了。
军区党委决定:成立一个专门收抄文件的电台工作队,人员机警,队伍精干,总共二十多人,坚壁在根据地的群众当中。
这支工作队由谁来负责呢?它要求政治、军事、电台业务,各方面都很强才行。它虽然坚壁在根据地,但什么样复杂的情况都可能出现,无论出现怎样复杂的情况又都必须能应付。担子不轻啊!
党委书记冯强经过再三的权衡得失,反复地比较全区部、队中的干部,一个青年指挥员的英姿跃入脑际。多年以前………
1932年,正当桃李盛开的季节,百战百胜的红四军,又来到闽西的一座山城……龙岩境内。受尽白匪摧残的群众,含着热泪迎接了自己的主力部队。在这些受苦受难的群众当中,有一个从北方拄天山逃难来的、十六七的苦孩子,抓住团长冯强的袖管,缠磨着要当红军。
冯强收留了他,不久又送他到中央苏区的无线电训练大队,学习收发报。这个聪颖机敏的少年,就叫关华。他很快就能上机工作,独当一面。两年以后,他随同中央红军主力一起,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一爆发,冯强便奉命率领一个旅插入拄天山地区,开辟敌后根据地。关华那时已经是电台台长,他不管斗争如何激烈残酷,环境如何艰苦险恶,总是能迅速地把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