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能让先生屈尊来汝阳出仕,实乃汝阳文士之幸!”
缓缓放下茶盏,李默对着文士开口说道。
这文士不是别人,正是被天下文士极为推崇的王之涣。
王昌龄此行不但在绛州府请到了王之涣还顺便将高适也给“拐”到了汝阳。
话说高适本来就是想帮个忙,可一路走来与王昌龄是越聊越投机,对汝阳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加上他本就看不惯安禄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暗中带着一家老小在王昌龄的帮助下,悄悄地离开了长安。
“主公切勿如此,诸如曾先生、丹先生等皆是大才,能得主公赏识亦是老夫之幸!”
王之涣急忙道。
其实,初次听到高适和王昌龄邀请他来汝阳出任汝阳书院一职的时候,他还稍微有些犹豫,可后来听到曾夫子、丹丘生、王维一众名士都在汝阳出仕的时候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名士就是这样,只喜欢和与自己同水平的人一同打交道。
若是换做其他诸侯,他肯定不会答应。
“先生谬赞!汝阳书院这几日就能建成,一旦建成,书院之事就有劳先生。”
李默微微点头。
只要有王之涣这个招牌,就不害怕招募不到有用的人才。
“主公放心,书院一事老夫定当竭尽所能!”
王之涣急忙又道。
“对了,主公,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略作沉思,王之涣忽是想到了什么,再开口。
“先生但讲无妨!”
“主公,我等一路走来,听闻襄阳王在南阳边境集结七万大军要对汝阳发难,而我汝阳只派了一万大军前往应对,主公的意思可是打算只保汝阳?若只保汝阳。。。。一旦襄阳封锁其他官道,书院怕是招募不到多少文士!”
王之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其实不仅仅是他有这个想法,一旁的高适亦是如此。
二人听到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询问王昌龄,结果王昌龄的回复就短短一句话,“二位放心,我们汝阳的一万大军够用!”
如此反倒让二人愈发好奇,不知汝阳之主到底在作何打算!
他们是真的很想听听这位主公的计划。
“先生放。。。。”
报!
无巧不巧,就当李默刚要开口的时候,一名侍卫忽是出现在了大堂门口,
"启禀主公,南阳传来八百里加急!"
“讲!”
“罗云将军领汝阳军一万铁骑大败襄阳大军,并将襄阳主帅齐宣斩落在乱军之中,罗云将军现已领兵直取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