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 第81部分(第2页)

第81部分(第2页)

(五)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作为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总领导机关。

(六)联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敌人,并将一切对中国人民武装抗日作战表同情、援助或守善意的中立的国家和民族视为我们的朋友。'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竞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83~685页。'

上述纲领不仅明确提出全体军队总动员、全体人民总动员和总武装的方针,以及成立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总领导机关和解决抗日经费的具体办法,而且还提出了建立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这个著名的《抗日救国六大纲领》,经来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李杜等1779名国内著名人士签名公布,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响应和支持。

1935年8月1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力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呼吁停止内战,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和武力抗日。号召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并实行抗日救国,收复失地等10项方针,主张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作为抗日的先锋。实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全国同胞总动员,用一切新旧式武器,武装起千百万群众,抗击侵略者。“八一宣言”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共中央对实行全国总动员,进行抗日救国神圣事业提出的最具体的纲领性意见。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抗日救国宣言中,又重申了上述方针。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上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革命势力的事业,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成功的,必须准备花费长久的时间”,“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52~153页。'

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必须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回答美国记者斯诺的问题中,就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和方针指出,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

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至于这个战争会延长多久,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有力地发展起来,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能给中国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来得快,则这次战争将迅速结束,中国将迅速胜利。

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

关于战略方针,毛泽东说:“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下,它的士气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大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443~446页。'

毛泽东回答斯诺的中心点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主要靠中国人民的大联合;如果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发展和国际援助等各种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中国军队应该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和游击战。

1937年3月1日,毛泽东在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的谈话中,对中日战争的趋向和结局,作了精辟的论断,对国际反日联合阵线的建立,提出了纲领性的主张。毛泽东首先就中日两国之间是否还应该进行谈判的问题指出,我们是不拒绝谈判的,我们的和平条件是日本取消对中国的侵略政策,交还东北四省及察哈尔北部,撤退华北驻屯军,停止一切侵略行动,只有在这些原则之下,才进行谈判。一切牺牲中国领土主权的谈判,我们都要反对。但是,日本现在是军阀政府,这种谈判的可能并不存在。因此,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德日协定之后,战争的威胁更加紧了一步。毛泽东说:“在日本进攻中国时,不管在什么时候进攻,中国都应该立起抗战。”即使“没有友军,中国也是必须抗战的。而且以中国的资源与自然条件,是能够支持长期作战的。”“日本对中国战争的最后结果,将不是日本的胜利,而是日本财政、经济以及政治的崩溃。”'《新华日报》1937年3月23日。'

毛泽东提出:“日本已有他的强盗同盟,中国决不能自处孤立。所以我们主张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阵线。这种联合阵线是援助中国的,同时也是各国互助的。”'《新华日报》1937年3月26日。'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全国抗战爆发前的相当一个时期,中共中央对中日战争的形势,指导中国抗战的路线和方针,以及战争的前途和结局等问题,都有了深入的研究,并反复向全国人民提出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一系列主张。

这对推动局部抗战时期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武装抵抗,对促进全国抗战局面的出现,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全国抗战爆发后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一)对全国抗战和国防问题的方案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对全国抗战的战略基本方针以及重大国防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和细致的方案。7月8日发表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提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275页。'

7月15日,朱德在《实行对日抗战》一文中提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问题是抗战,“它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这需要我们动员与集中全国一切人力,智力,财力与物力以赴之!”'《解放周刊》第1卷,第12期,1937年7月26日出版。'

7月2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中,提出争取实现全国性抗战、反对妥协的总任务及5项主张:

1、全国海陆空军总动员,实现对日抗战;

2、全国人民总动员,实现大规模的组织民众与武装民众;

3、全面的抵抗,根绝日寇在中国的一切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殊势力与汉奸亲日派;

4、统一的积极的抵抗,采用攻势防御的战略方针,发动抗日的游击战争;

5、建立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l年版,第292、293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