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金融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演进及收敛性 > 第10部分(第4页)

第10部分(第4页)

2.Hu,Fred.Chinas banking reform,mission impossible?in China Insight.

December,2002

3.Hu,Fred.Chinas banking system needs a big bang.in Financial Times.

January,2003

4.胡祖六.中国银行改革应实行大推进战略.经济观察报.2003年9月

5.Daewoo证券研究报告,2003年11月6日

6.Datastream

7.新加坡发展银行2002年公司年报

8.WOORI金融和KDIC的谅解备忘录,1999

关于中国银行体系引进国际战略投资的几大问题(1)

长期以来,脆弱的银行体系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一大隐忧,构成了对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及长远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在威胁。但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银行改革领域大刀阔斧,采取了一系列果决的行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银行改革的攻关年,也是获得重大突破的一年。通过中央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及其他资源为重点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和剥离不良资产,三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以及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皆先后完成了大规模财务重组,基本上甩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显著地改善了其资产负债平衡表质量。目前,这几家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达到或超过8%,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至5%以下,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提升至50%以上。关键财务指标的显著改观,为这些银行内部机制改革、引进国际知名的战略投资者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交通银行于2005年6月成为了首家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的中国内地的商业银行,从国际机构投资者和香港零售投资人那获得了空前倍数的订单,IPO集资额二十余亿美元。其后不久,建设银行又在香港上市成功,集资额高达80亿美元之巨,成为2001年以来全球最大的股票首次公开发行。

这些来之不易的斐然成就,为中国的银行改制蜕变,为真正稳健、有效率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创造了前提条件,大大增加了中国国内公众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体系的信心。但是,国有银行财务状况的暂时性好转,加之当前十分有利的国际资本市场环境,引发了一些人的盲目乐观情绪和认识上的混淆误解,甚至导致了对中国银行改革的基本模式与手段的质疑和批评。尤其是,国外战略投资这一本来被广泛认同的政策举措突然间成为了学术界和大众传媒关注与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围绕中国银行改革是否有必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什么是构成合适战略投资者的标准,国有银行资产是否被贱卖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作一讨论,旨在澄清目前一些广为流行但似是而非的意见和观点。

银行体系引进国际战略投资的积极意义

中国国有银行体系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是:通过国家注资与剥离坏账进行大规模财务重组,以尽可能快地解决历史存量问题;通过股份化包括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传统的产权与经营机制,健全公司治理;通过股票公开发行进一步募集充实资本金,强化对银行的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推动促进银行的持续改革,以提高和巩固银行改革的最终成果。

这个思路参照了国际上银行重组的经验,又融合了中国具体国情,为中国银行改革提供了一条清晰、务实、可靠的路径。

在理论上来讲,股份化或民营化改变了国有独资的传统格局,增加了私人资本持股比重,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变银行的产权结构与经营机制。但实际上,中国十余年来国企改革的实践表明,单纯的股份化并不能保证原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真正改善。中国不少A股股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经营业绩差强人意就是明证,而某些早已股份化的所谓股份制商业银行之表现也可以说令人失望。

鉴于银行体系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政府巨额注资的直接和间接成本,银行改革决不可半途而废,功败垂成。因此,中国政府明智地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就是为了千方百计确保“花钱可以真正买到新机制”。具体而言,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有四大好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中国银行体系引进国际战略投资的几大问题(2)

1.补充资本金

通过中央政府动用外汇储备资产、央行票据和财政资源等方式对中行、建行、工商银行以及交行进行注资与剥离坏账,这些重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表得到了清理,基本财务指标有了明显好转。例如,财务重组后,中行和建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在2003年底分别为与和与。即使各行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中国银监会的最低要求,它们离世界先进银行的水平也还有较大差距。国际上有雄厚财务实力的银行除了满足“监管资本金”要求,每年还会产生可观数量的“剩余资本金”(excess capital),可以用于战略兼并、开拓新业务、股票回购或增派股息。中国强劲的宏观经济增长为银行今后各项银行业务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能保证银行能够抓住业务扩张机会。尤其是中国银行体系的业务和收入结构高度依赖传统信贷息差收入,这类业务相对于国际一流银行比重较高的收费业务来说对资本金要求更高。因此,雄厚的资本是本国银行继续保持市场领先份额、维持业务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一个明显而直接的好处就是在中国政府注资后能够进一步充实银行资本金。一些人把银行必须满足的监管资本金要求与银行审慎稳健和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资本金混为一谈,以为政府注资后便可高枕无忧,无须新的资本投入。这种看法是片面而短视的。鉴于中国银行机构所面临的特殊风险因素和特殊增长机会,即使政府注资后其资本金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依然偏低,而非过高。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是充实一级资本金的有效途径之一。显然,对于那些没有条件直接得到政府注资而资本金又严重不足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国际战略投资雪中送炭的作用尤为重要。

2.增加公众投资人的信心,确保IPO圆满成功

在中国国有产业重组改革走向资本市场过程中,已有许多利用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成功案例。中石油在2000年初(NASDAQ网络股市泡沫破灭前)上市,遇到了艰巨挑战。作为中国最大国有企业,传统产业和旧经济的代表,加上母公司在苏丹的投资,美国劳工组织和右翼宗教势力的阻挠,中石油股票发行困难重重。最终,英国石油公司(BP)作为战略投资者参股,在关键时刻让公众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于中石油IPO的顺利完成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对于能源与电信等行业,银行上市的难度更高了许多。由于国内外公众与投资者长期以来对中国银行体系缺乏信心,即使一年前还很难想象任何一家中国银行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顺利上市。交通银行首开先河,是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内地银行。发行时香港零售投资认购倍数高达205倍,国际机构认购达20倍,总订单高达535亿美元之巨。投资者对交行股票如此热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汇丰银行的参与。汇丰对交行的战略投资和合作协议是交行IPO股票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大大提升了市场信心,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投资者对交行乃至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前景的预期。建设银行最近成功完成了集资额80亿美元的自2001年来全球最大的IPO项目,而就在发行前数月,建行还笼罩在丑闻的阴影之中。其前后两任董事长相继涉嫌贪污*案,一个已在监牢服刑,另一个突然去职受审。这些丑闻进一步增添了公众对中国银行体系内控与公司治理的担忧。除了政府注资,宏观经济稳定和郭树清率领的新管理团队等积极因素,建行的战略投资者——美洲银行与淡马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任何一个有资本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士都会知道,具有良好声誉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于中国国有银行的上市是多么重要。国际战略投资者帮助国有银行提升市场信心,刺激股票需求,取得有利定价,从而为IPO的成功提供了可靠保障。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关于中国银行体系引进国际战略投资的几大问题(3)

3.移植先进管理经验

不容争辩的现状是,中国的银行机构目前在信贷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金融产品、IT技术等诸多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差距甚大。即使通过政府注资完成了为消化历史问题而必需的财务重组,谁也不能担保中国的国有银行体系已经永远地走出了险境。如果这些银行不能迅速地加强风险控制、改善经营管理,不良资产问题完全可能随时卷土重来。因此,引进世界一流的优秀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不但可以带来资本金,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产品技术和最佳惯例,从而帮助中国的银行机构迅速地提高管理经营水平。

4.提供持续改革的“催化剂”

财务重组只不过是银行改革的开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商业化的银行运营在中国历史太短。在长期国有独资和与之相应的僵化人事制度下,国有商业银行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与现代金融格格不入的官僚政治文化。中国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有全球竞争力的银行体系,就必须在银行机构内部建立起一种专业、高效和不断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