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金融现代化是什么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是一项重要的考验。金融活动具有外部性、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特点,而且个别金融机构发生的问题很可能通过“金融传染”而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酷似核物理上的“链式反应”,危及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健。这就要求一个国家必须对于金融活动进行适当有效的监管。

但监管是一项极其复杂困难的工作,需要有良好的监管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完善的制度、先进的科技手段等最佳的要素组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在许多国家,历史一再见证“监管失败”的案例。监管未能有效降低金融不稳定与系统性风险。相反,不少国家的监管造成了严重的“金融压抑”,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新兴经济体,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行政干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因此,中国的监管体系(从设计到运行)体现了强烈的“行政色彩”,本质上是直接的行政管理,而非真正的“审慎监督”。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尚未能有效处理好“审慎监督”与“金融创新”的平衡,金融机构开设新业务、推出新产品步履维艰,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设立了过多的樊篱束缚。而且,现行监管体系客观上强化了金融机构的“道德危害”,背离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优胜劣败的自然筛选自然淘汰法则。因此,监管制度的改革应当成为中国金融下一轮整体改革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以促进金融体系效率的不断改善,并维持金融体系的系统稳定性。

金融与现代化(4)

第七,发达的金融体系可以显著地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增长取决于生产率,而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高速成长以后,目前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力图改变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增长方式,走自主创新、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转型,除了增加教育、科技与研发投资之外,金融体系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早期风险投资能够为企业家提供创业资本,资本市场不但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后续股权与债权融资,而且可为创业者提供财富货币化的机制与渠道。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验表明,自由竞争与财富创造是刺激科技发明与高风险创业活动最重要、最持久的诱因。单从教育体系与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比较而言,前苏联可以说与美国不相伯仲。但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为代表的IT革命、生物制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媒娱乐业等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都是发生在美国而非前苏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为资本的募集与高效率的使用,为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发明与创新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推动。

第八,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密切相连。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可以在闭关自守、闭门造车的条件下能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金融现代化必然伴随金融的国际化。

金融国际化有以下两层具体含义:

其一,金融服务的国界日趋模糊,本国金融机构可以在境内也可以在境外设立,既可以为本国企业和消费者,也可为外国企业和外国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样,外国金融机构也可以在本国境内为他国也可为本国的企业与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包括企业信贷、消费信贷、公司融资、并购重组、风险管理、财富管理等服务。换言之,当本国金融服务市场是开放的,内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进行公平竞争,从而保证本国经济能够享受到全球最先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

其二,资本可以跨境自由流动。一方面,外国的企业、机构与个人可以在本国进行长期直接投资、短期证券投资以及为本国居民提供信贷;另一方面,本国企业、机构与个人可以“走出去”,能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向外国居民提供信贷。也就是说,资本账户已经高度开放,本国货币无论是在贸易项目下还是在资本交易项目下皆可以比较自由地兑换。

显然,金融国际化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本国经济对于金融服务日趋复杂与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金融资产全球风险分散,从而显著提高预期回报率,乃至整体金融市场效率。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开放与竞争的加剧,资本跨境流动波动性的增加,为本国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利率与汇率政策)和审慎监管制度也相应提出了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发展上也有正负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总体而言,德国、日本、意大利与西班牙的金融体系受政府干预管制较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法律缺失,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的不足,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落后,金融业缺少国际竞争力。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国家的金融体系,以资本市场为主,具有较高的效率、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在外部冲击面前其反应也更为灵敏,调整更为迅速,从而在较长的时期展现了更强的系统稳定性。日本是典型的制造业强国,却是金融服务业的弱国。而美国和英国拥有全球最发达最先进的金融体系。这些不同的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参考借鉴。

考察人类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化的进程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金融业发展与深化的过程。后者仰赖于有效的法治、审慎监管、教育与人才、资讯透明、自由竞争与市场开放等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法律、社会、教育与文化发展水平的一系列因素。如果金融体系能够健康地发展,它就能够大大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提高投资效率与生产率,从而确保经济可持续的高速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现代化离不开金融现代化,而金融现代化也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终极的显著标志。

(本文原载于《中国金融》,2007年第13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国的银行改革:一次新的长征(1)

中国银行体系问题的症状

与只有短暂历史、尚不够成熟的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相比,银行部门的信贷规模要大得多,它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更为重要。例如,1998年底,中国国内信贷余额是GDP的120%,而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市场上A股和B股的市值总和还不到GDP的25%,见表1。

表1 银行和资本市场(占GDP百分比)

1992(%)1998(%)

国内信贷

股票市场市值NA

上海NA

深圳NA10

债券市场市值NA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CEIC

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体系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垄断,这四大巨头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截至1999年3月底,国内信贷余额达万亿人民币。其中,这四大巨头的信贷额占信贷总额的近72%,见表2。

表2 国内信贷未偿额 (选择的年份,期末)

19801985199019931996199719981999

国内信贷(10亿人民币)2425931 6693 4816 6417 8689 44210 186

国内信贷(占GDP百分比)

其中四大银行(10亿人民币)2 5584 5785 6636 7826 872

四大银行(占总信贷百分比)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

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的效益低下,资本不足,尤其是不良债权比例过高。1997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是11 560亿美元,总利润为18亿美元。而汇丰(HSBC)这家核心业务在香港的国际银行,同年的总资产是4 717亿美元,税后利润却达到55亿美元,如表3所示。

表3 亚洲地区银行盈利比较

税前利润(10亿美元)税后利润(10亿美元)总资产(10亿美元)总股权(10亿美元)ROAA(%)ROAE(%)

1997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