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世界电影史中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导演是 > 第34部分(第1页)

第34部分(第1页)

罢工的爆发这一插曲是以一种“不动的形象”作为表现剧情的主要方法。因兵工厂工人罢工而停止转动的机器,是和“奸细们”在他们房间里侧着耳朵倾听外面动静的不动形象交替地出现的,这种不动的形象表现得既紧张而又自然,比起“活的模特儿”的夸张动作,更富于感染力。

影片以一个比喻的手法结束。掀起暴动的工人被枪杀。但被子弹打穿的主人公虽然快要死去,却仍继续向前迈进。在这一充满文学气息和诗意的画面里,杜甫仁科的简洁手法获得成功的地方,正是冈斯夸张的手法遭到失败的地方。抒情的表现手法显然是这位乌克兰大导演最突出的特点。

杜甫仁科在他的那部杰出的无声片《土地》中,采取了抒情诗中三个伟大的“永恒”的主题,即:爱情、死亡和取之不尽的富饶的大自然。影片主题完全是现代的,它和《总路线》的主题一样,描写土地集体化的斗争和它所遭到的困难。

爱森斯坦所不善于处理的农村环境,在农民出身的杜甫仁科的手里却处理得非常成功。在影片《土地》里,他表现了伟大画家的那种热烈的情感和几个由于真实而极感人的造型主题,如阴云密布的天空下的农田、阳光照耀下波动着的麦穗、秋雨飘打下的累累苹果、乌克兰的国花向日葵等等。

影片的一个中心插曲最足以显示杜甫仁科手法的特征。银幕上映出田野、夜晚、农家和他们的菜园,以及低垂的向日葵。在炎热的夏夜里到处有一对对的情侣偎依在一起,小伙子的手搂着姑娘们的腰,嘴唇相接,呼吸相通,一对对的情侣象塑像般的静止不动,只有他们的呼吸是唯一的动作。这种表现狂热爱情的画面,在过去银幕上从未出现过。在这些情侣当中,出现了影片的主人公——集体农庄的主席,和他的未婚妻拥抱着。随后,他离开了她,沿着一条两边有篱笆的道路,漫步向前走去,一面闭着眼睛回想他所爱的那个少女的形象。接着他忽然在夜间一个人跳起舞来。步子越跳越快,越跳越大,然后突然跌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原来他被躲在篱笆后面的富农开枪打死了。在这一从爱的不动形象到死的不动形象的情节之后,紧跟着就出现了送葬的场面。牺牲者躺在棺材里,面孔露在外面,由一些边走边唱挽歌的青年男女引导着前进。沿着篱笆夹道,树叶和结着累累果实的树枝轻轻地在死者的脸上掠过。当送葬的行列通过时,一个怀孕的女人用手在脸上划着十字,面孔上露出那种产前痛苦的神情。

人们很难在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里,在爱森斯坦敲打饶钹的“杂耍镜头”里,或者在普多夫金用对位法造成的巧妙的格调变化里,找到这种抒情的诗意和热烈爱情的镜头。这种镜头即使是最天真的类比,也能给人一种深刻的共鸣和真实感。有声电影的出现虽然妨碍了《土地》一片在外国获得成功——这部影片直到1931年方始输出国外,但杜甫仁科这部影片对法国和英国的年轻电影创作者说来,显然起了极大的影响。它的抒情风格对纪录电影学派也修正了他们那种严格而有些拘谨的“电影眼睛”的作法。

以上四位苏联电影大师以他们相反的风格、性格和故事主题各树一帜。但是这四位大师还不能将一个丰富而多采的时代的全部趋向表现出来。

除以上他们的杰出作品以外,苏联还有很多重要的影片;我们在这里只能概略地提一提这些影片的片名和摄制者的姓名。

旧俄时代的导演,在新时代里已经显得落后,可以说他们没有产生过一部真正重要的作品;但加尔金的《十字架与毛瑟枪》却给人一种粗犷的雄伟感觉;普洛塔占诺夫的讽刺片(如《圣约尔根节》、《三百万卢布的诉讼案》),也具有稍嫌粗俗的想象力;热里雅布日斯基的《邮政局长》则显示了一位极有名的演员、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培养出来的莫斯克文的才能;最后,维斯考夫斯基的《暗淡的礼拜天》则含有一些极优美的群众运动的镜头。

在年轻的导演中,“奇异演员养成所”以它对演技独创性的极端注重和在题材中突出杂技的形式,而自成一派。在这方面,柯静采夫及特拉乌别尔格的作品我们留待以后再来叙述。特拉乌别尔格之弟伊利亚·特拉乌别尔格曾在《蓝色快车》(又名《蒙古列车》)中,表现了一种杰出的轻松活泼的情调和一种可与美国影片相媲美的运动感。尤特凯维奇在《花边》一片中显示了他那修养有素的精细入微的描写。艾尔姆列尔则以一种很近似于“奇异演员养成所”的风格,导演了《帝国的废墟》(又名《失去记忆的人》)一片。另一方面奥赫洛普科夫(曾从事于先锋派戏剧,他那种奇特的“新现实主义的”试验曾给先锋派戏剧很大影响)则在他的《被出卖的**》一片里应用了他的理论。费多尔·奥齐普由于摄制《黄皮护照》一片获得成功,以后在柏林又导演了一部由普多夫金主演的影片《活尸》,此后他流亡国外,堕落到专门拍摄一些商业性的电影。莱兹曼的《苦役场》、顿斯阔伊的《异乡河岸》、吉甘的《战神》和瓦西里耶夫兄弟的《冰河上的探险》,这些技巧还不大高明的影片只是一种风格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他们以后终于产生了优良的作品。

罗姆的《地下室中的三个男女》(又名《床和沙发》)一片在国外颇获好评,它是一部表现三角恋爱在苏维埃新的社会道德中变成怎样一种情形的影片。旧俄时代的电影演员欧尔加·普列奥布拉金斯卡娅所拍的《罪恶的村庄》(又名《梁赞的婆娘们》)是一部充满新鲜气息和丰富的民间传说色彩的影片,其中有些镜头——虽然是很小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为杜甫仁科开辟了先路。

在五年期间,苏联影片的生产不仅数量上非常丰富,而且包括各种各样的样式。和别的国家相比较,瑞典电影此时只限于表现真实;1920年的法国电影大师们则迷失于造型上的琐碎形式之中;而1925年以前的德国也只出现了三个人物和两种流派。

苏联电影的勃兴,只有1915年美国电影的突然兴起堪与比较。但是美国电影学派的发明和人物虽有助于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找到他们的道路,可是这些发明与人物与其说是出于有意识的创造,倒莫如说是在无意中发现的,而且很快地堕落到为商业性的电影服务。在苏联,个人的创造则可以有无限制的发展。各种不同的、甚至对立的风格都获得发展的便利。这种情况乍一看来好象和电影国有化政策相矛盾似的,实际上国有化并不排斥按照制片厂或各加盟共和国来设立独立的制片公司。这些公司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全俄照相电影股份公司”、“国际工人救济委员会影片公司”和“全乌克兰照相电影管理局”等,就都各有它们自己的特征。而另一方面,从前那种只注意营利的商业作风,在苏联电影事业上则已完全消灭了。

除了天才的维尔托夫之外,苏联纪录电影在1925年至1935年间也产生了一些重要的作品,如布里奥赫和斯捷潘诺夫的《上海纪事》(1928年),是一幅触目惊心的社会画,显示童工在工厂里的劳动和悲惨情景;图林与阿隆的《土西铁路》(1929年)是一部描写中央亚细亚建设铁路的史诗;莱兹曼的《大地在渴望》(1931年)虽然也象《土西铁路》那样,过于注重形式,但却能显示出一种征服自然、使不毛之地成为良田的诗意。波谢里斯基的《车留斯金探险船工作者》(1934年)和特罗雅诺夫斯基的《巴巴宁探险记》(1937年)是两部继承《斯科特南极探险记》的传统的优美的北极探险片。世界最优秀的新闻片摄影师之一的卡尔曼拍了两部激动人心的纪录片,报道西班牙的内战(1937年)和中国的战争(1938年);此外还有几部关于青年节的优美纪录片,在1940年之前,这类影片中最杰出的一部是卡拉托卓夫拍摄的《青春进行曲》。

由于电影事业在苏联是建立在前所未有的基础之上,所以新的学派能够获得迅速的成功。从1919年电影事业国有化的法令颁布以后,电影在苏联已不再是一种金融投机的工具,生产影片的目的也不再是为投下的资金增殖利润了。电影由此在本质上成为一种文化的工具、一种“真正民主的极大众化的艺术”(普多夫金语),为千百万观众表达出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和意志。苏联电影创作者从最初时期起就认识到他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正如斯大林以后所说的那样),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他们的作品能产生很大的反应,影响到本国国境以外的国家。

第十一章 法国和世界的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出现于电影方面大约在1925年前后,比它出现于绘画或诗歌方面晚了一二十年。1914年以前,阿波利内尔、毕加索和麦克斯·雅各布①曾以当时他们对于酒店的窗饰和苏维斯特与亚兰合著的小说《芳托马斯》那种出于兴趣的注意,关心过某几部影片。①纪约姆·阿波利内尔(1880—1918),法国象征派诗人;毕加索(1881—1973),侨居法国的西班牙画家;麦克斯·雅各布(1874—1944),法国作家。——译者。

此后不久,未来派的热烈倡导者马利内蒂(后来成为意大利科学院院士,死于墨索里尼统治时期)把电影也列入了他们新的表现方法之内。大战爆发使瓦伦蒂纳·德·圣波温的第一部未来派影片未获实现,但马利内蒂的门徒、戏剧家勃拉盖格利亚,却拍摄了一部由丽达·波莱丽主演、具有未来派风格的布景的影片,名叫《邪恶的诱惑》。可是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先锋派电影的先声,倒不如说是一部预示卡里加里主义的作品……。 ̄米 ̄花 ̄书 ̄库 ̄ ;http:www。7mihua。com

德吕克和他的友人,是从象征主义、俄罗斯的芭蕾舞或保罗·克劳台尔①的戏剧中培养出来的。他们对于后来产生先锋派的达达主义及立体主义,并不很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团结了那些将电影置于其他各种艺术同等地位的人,因此替后来的先锋派开辟了道路。在这方面,卡努陀的努力起了极积极的作用,他曾创立一个很活跃的团体,名叫“第七艺术之友俱乐部”,德吕克本人也组织了一个“电影俱乐部”,使文艺作家和电影创作者经常在那里会面。①法国作家、戏剧家、诗人(1868—1955)。——译者。

这些“电影俱乐部”不久就发生了变化。它们分布各地,变成了一种对电影有鉴赏能力和热情的观众的团体,经常不公开地放映新片,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无声电影末期,在法国巴黎和外省城市约有20多个这样的组织,它们在谢尔曼·杜拉克领导下,联合组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团体。在其他国家也有着类似的组织,如比利时的“影片俱乐部”、荷兰的“电影联盟”、德国的“电影之友社”、伦敦的“电影协会”,以及纽约的“电影艺术协会”等等。

从1920年开始萌芽的先锋派运动也在另一种形式下,即在较倾向于商业化和较广泛地和一般观众接触的形式下发展起来的。在很多大城市里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影院”,这种影院因和先锋派的剧院很相近似,因此被称作“先锋影场”或“先锋影院”。例如,在巴黎有让·梯德斯哥在著名的约克·柯布刚停业的剧院旧址创办的“老鸽笼影院”;此外,还有“乌苏林影场”、“巴黎之眼”和“第二十八号影场”等名称的电影院。在有名的“乌苏林影场”开幕典礼上,演员泰里埃和米尔迦曾这样说明他们的宗旨:“我们要从巴黎拉丁区的优秀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中间来寻找我们的观众……凡是足以代表一种独创性、一种价值、一种努力的作品,在我们的银幕上都将有它们的地位……”

先锋派的观众只限于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一点是它和苏联的“实验工作室”不同的地方;虽然两者在文学上和美学上的观点颇相类似,但“实验工作室”的企图,从它创立之日起,却在获得广大的观众。

达达主义是先锋派初期影片的根源。这个文学上的派别,这个具有破坏性而激烈否定传统的运动,是由罗马尼亚的年轻诗人特利斯坦·柴拉于1916年在瑞士苏黎世创立的。瑞典画家维金·艾格林在1917年开始创造一种“造型对位法”的连环绘画,这种绘画不久即采取长达几米的卷画形式(如1919年所绘的《横直线群》,1920年所绘的《对角线交响乐》)。1921年在“乌发公司”的支持下,他在德国摄制了一部名叫《对角线交响乐》的影片,这是一种由螺旋形和梳齿形的线条组成的抽象动画片。艾格林在他故世前的1924年,还完成了《平行线交响乐》和《地平线交响乐》两部动画片。

另一个德国画家汉斯·里希特绘制了一部由黑、灰、白色的正方形及长方形的跳动形象构成的影片,名叫《第二十一号节奏》。第三位画家华尔特·罗特曼最初绘制了一部由一些模糊不清、很象爱克斯光检查器中所看到的形体构成的影片,名叫《第一号作品》。罗特曼是第一个获得广大观众的人,他在摄制了另一些编号的“作品”以后,应弗立茨·朗格的要求,在《尼伯龙根》一片中插进一段《鹰之梦》的插曲,表现一些抽象的、象徽章形的物体的无声舞蹈。

从《对角线交响乐》、《第二十三号节奏》、《第四号作品》这样一些片名可以看出德国抽象派的意图是用一些活动的几何图形,象管弦乐队中的各种声调那样,来创造他们所谓的“沉默的旋律”和真正“视觉的交响乐”。

1921年维金·艾格林曾这样规定他的计划:“我要在纯艺术领域内造成一种重大的变革,即一种抽象的形态,就象通过听觉传达给我们的音乐感觉一样。”

德国先锋派内容严肃的作品,同充满快乐讥讽情调的法国先锋派的初期影片——如达达派美国籍摄影师曼·雷伊所摄制的《回到理性》,立体派画家费尔南·莱谢尔的《机器舞蹈》及雷内·克莱尔为弗兰西斯·皮卡比亚摄制的《幕间节目》等影片——适成强烈的对照。

《机器舞蹈》一片,正如片名所显示的那样,是一部表现物体和齿轮舞蹈的影片,这些物体和齿轮,是用动作的节奏或形状的类似联结在一起的。它不是一部抽象的影片,片中物体几乎都是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例如:游戏场的气枪、活动的木马、市场上的商品、摇彩的轮盘、银色玻璃球等。人物在这部影片里并没有完全被排斥,幽默感在它最后的主题,即根据报纸上“价值300万法郎的首饰失盗”这一头号新闻略加改变的主题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部影片里,费尔南·莱谢尔在杜德莱·茂费的协助下,把他绘画上的特点,即故意加以简化的景象,搬上了银幕。

《幕间节目》是一部娱乐性质的影片,它是穿插在鲁尔夫·德·马雷请弗兰西斯·皮卡比亚编写的一出芭蕾舞剧演出中间休息时放映的。鲁尔夫·德·马雷当时和一些先锋派的画家和诗人合作,在巴黎领导着一个瑞典的芭蕾舞剧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