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刘禹锡传翻译 > 第9部分(第2页)

第9部分(第2页)

正在王叔文恼火之际,长安城中又出现了无名揭帖,指斥他“贪贿无厌,滥用奸人”,还煞有介事地列举了几个行贿人的姓氏,不由得人不信。

王叔文怒气填膺。他虽然拗不过亲友故旧的缠磨,授了几个县参军以下*品的职位,但一直暗暗警戒自己,从未受过一文钱的贿赂。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查缉严办!

册立太子大典一旦正式举行,前景更堪忧虑。得赶紧与韦执谊商议对策。

已是午餐时刻,王叔文哪能下咽,立刻传令备马前往中书省。

甫一上马,忽然想道,平素常与韦执谊聚谈,都是在休沐日或天晚回府之后,大多数朝臣并不知晓他们的密切关系。此此时突然造访,是否过于鲁莽呢?

转念一想,事不宜迟,知道就知道吧!岂能瞒得了一世?把心一横,扬鞭绝尘而去。

王叔文与韦执谊议了许久,却无满意结论。关于无名揭帖,韦执谊当即表示,立刻差人查访,拿获肇事者,严加惩治。但是提到立太子的事,他却面有难色,说朝臣大多赞成,连杜佑那样的和事佬也未流露反对之意,若是进行阻挠,后果只怕更糟……

四月初六日,顺宗驾临宣政殿,正式举行册立太子大典。

皇太子纯,体仁秉哲,恭敬温文,德协元良,礼当上嗣。朕奉若丕训,宪章前式……

赞礼宦官宣读时,阶下群臣的反应差别鲜明:身着紫、绯两色朝服的高品显贵多数人面露喜色,山呼庆贺;另一些人面色冷然,庆贺之声也较低弱,其中除韦执谊、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外,都是着青色朝服的低职微官。

大典结束后,伴着杂沓的脚步声,议论声像沸水般响成一片——

“太子神清气爽,仪态庄重,至大尊荣加身,不露一丝喜笑,真乃天子之器呀!”武元衡赞叹。

“是啊,是啊,社稷有望,苍生有幸呀!”卫次公应和。

“天佑我大唐,太平盛世许是要重现啊!”郑文明竟然喜极而泣。

王叔文感到寒意四袭,在宽阔的龙尾道上,同辈诸人的脚步声显得那么无力,那么轻微……

刘禹锡也是愁眉紧蹙,四周杂沓人声有似洪水令人不快,拐过道角,脑海中不知怎地忽然跳出杜子美的《蜀相》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王叔文和刘禹锡是“二王刘柳”诸人中立志最高、树勋建业之心最切者,为大唐天子重振朝纲,为社稷百姓兴利除弊,他们曾暗暗祈祷上苍保佑,顺利推行下去,不要功败垂成。可眼下,宏图未成一半,权柄却要……落于他人之手了!

韦执谊素来心情矛盾,目睹了立储大典上的孤立情景,心中不免惊惶起来,忙召请刚任命为太子侍读的陆质。

韦执谊嘱咐陆质,趁为太子讲解经义之机试探其态度,并特别提醒:“千万要顺乎自然,不可草率唐突,以免弄巧成拙。”

陆质信誓旦旦地表示决不有负所托。

但这位老夫子对权谋通变究竟知晓几何,韦执谊心中无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刘禹锡传 二十一 形势逆转A

二十一 形势逆转A

陆质应命去东宫讲解《论语》。

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句,陆质发挥道:“孔圣择徒不分贵贱,择师不问庸智,如此方能博采众长,修成显学。圣王明主遴选有才之臣,亦不在于高门寒素。”

太子李纯不说话。陆质斗胆接着道:“譬如度支副使王叔文出身寒微之门,至尊崇信,宰相倚重,太子可知否?”

李纯一听,瞪起眼睛,厉声斥责道:“遴选朝臣岂是寡人应为之事?陛下只命先生讲解经义,为何羼杂这些东西!”

太子明显不悦,陆质吓得两股战战,连连告罪,慌忙退出东宫……

老夫子向韦执谊汇报,韦执谊只觉失策,安慰了几句连自己也不相信的话,将他送出门去。左思右想,觉得还是找王叔文及同辈诸人商议为好……

想通过陆质对太子施加影响,以争取他同情和支持革新大业,事实说明无效。

耳目将陆质被太子呵斥一事报知内侍省知事薛盈珍,薛盈珍喜上眉梢,忙对刘贞亮转达,两人开怀大笑。

“看来太子对王叔文一党厌恶至极。这对我辈大大有利呀!”刘贞亮欣喜道。

“是啊。”薛盈珍道,“现在该添上一把柴了!下一步应如何举动?”

“升王叔文的官。”刘贞亮一字一顿道。

“升……官?升他的官?升什么官?”薛盈珍吃惊地问。

“户部侍郎,最好加赐紫服。”刘贞亮压低声音道,“但有任也有免……”

薛盈珍这才若有所悟。

经过一番秘密活动之后,二十三日,顺宗颁诏,任命王叔文为户部侍郎,赐紫服,免去翰林学士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