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我与父辈作者简介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8。赌博

9。走向短路

10。电视

11。铁成

12。连云

13。歇息

14。后事

15。面向死亡

16。去处

第五章 我的四叔

1。日子与生活

2。一件布衫

3。静夜

4。一桩事情

5。一头沉

6。收麦后

7。在车站

8。回乡

9。返

10。墙里墙外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文学不是消磨时间的器物

——读阎连科《我与父辈》

打开电视,香车美厦、锦衣玉食的,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掌管了上亿资产的房地产公司,小丫头20出头就已经靠码字赚得上百万,这种种流光溢彩的景象,让我们感觉距离苦难已经很遥远。阎连科的《我与父辈》,不啻给了我们当头一棒:苦难并没有走远。作者的父亲,被哮喘夺走52岁生命之际,唯一也是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电影放映员上家里来放一场《少林寺》,家里却因为拿不出10元钱而无法让这个辛劳了一辈子的农民如愿,这,发生在20多年前;作者的大伯,一个靠给四乡乡亲织袜子为生的手艺人,为给自己的儿子们支撑起娶妻生子的房子,寒冬腊月里带着一家老少去河滩捡石头去卖换得买砖买瓦买房梁的钱,这,发生在10多年前。作者的四伯,为了生计不得不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去城里当被乡亲羡慕的苦工,却还不得不把在城里受的窝囊气掖在心窝里,也就是眼前的事情。

掩卷而泣,我倍感愧疚。

不久前,我在我的博客里贴了一篇题为《我和我妈》的小文,对我妈颇有微词。网友非常客气给了我这样的评论:“妈妈永远是给我于我们生命的人,无论做错了什么”、“你还没有走进妈妈的心灵世界,终有一天你会懂得世上只有妈妈好”,读后我还腹诽他们:你们是没有遇到这样的妈妈。如果一本《我与父辈》仅仅惊醒了我的感恩之心,那真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我们这一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于是,我们有能力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国内的甚至是国外的;我们也有能力给我们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衣食住行样样能让他们如意。得意之余,我们回身看看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读什么学校能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全凭自己的本事,父母哪里肯为这个殚精竭虑?至于吃和穿,多吃了一个葱油饼或衣服给挂了一个小口子,都会被爸爸妈妈呵斥甚至招致一巴掌。我不止一次也不止听一个人说过这样的话:“假如我父母当初能够……我肯定比现在好。”我附和过这样的埋怨。是阎连科的这本书,让我反省:这样责难我们的父辈,公平吗?我们等于是把我们的父辈放在了天平的那一端,在这一端,我们搁上了被30年飞速发展改变了的生活的砝码,还怪罪我们的父辈当年为什么不使使劲让砝码往上翘一点点,这公平吗?阎连科在父亲死后的这20多年里,一直为那10元钱、为没让父亲临终前在家里看上《少林寺》自责着,作家敢于将这样的自责公之于世,难道只是为让自己曾经幽暗的心灵晒晒太阳吗?我毋宁相信是作家用他的良心昭告被幻象迷惑了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苦难已经是很遥远的往事了;我毋宁相信作家如子规啼血一般警示我们,我们的父辈不会比自以为是的我们付出的爱少,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有价值!

这样的昭告和警示,对我们的后辈有意义吗?80后乃至90后们在讨厌这个社会戴上有色眼镜评价他们的所作所为的同时,却做着匪夷所思的抉择。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父母双双下岗,他非但不因为父母在他难以想象的困境中扶助他走出大学校门去反哺父母,而是以谈金钱为耻作为幌子心安理得地从父母可怜的生活费里分一杯羹。去责骂这个80后吗?不如审视一下我们这些“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的父母:当我们昂首挺胸地走在小康的康庄大道上时,是不是也分出一点时间与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回头看看,就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我们曾经那样为生计奔波过。其意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父母喜欢用的一个词“忆苦思甜”,更在于让也许会走得很远的我们的孩子们不忘记自己来自何处。

在处处繁华的幻象中,阎连科用平实的语言说了一个我们业已淡忘的道理: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追逐富足而忙碌的人们用来消磨时间的器物,它可以摆脱低级、肉麻和无病呻吟的形象,而成为记录社会、启迪人民的重要工具。

吴玫

2009…4…23

《我与父辈》:亲情的闪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