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勒胡马全文免费阅读 > 第二十六章武装大游行(第1页)

第二十六章武装大游行(第1页)

这是建兴三年,年初之时,长安朝廷果然遣使下诏,允许裴该继承钜鹿郡公的爵位。这回裴该没再推却,也没先派人去跟建康打招呼,一则那本来就是自家的东西,即便陕东大都督也管不到袭爵之事,二则么,招呼打过一次就够了,多了反倒显出软弱谄媚之态,还可能使人起疑。

去秋徐州大熟,裴该再次爆兵。他又从长江北岸招募了不少的流民,军屯之数保持在一万左右,却将大批经过一整年训练的农兵转化为职业兵——当然啦,还不可能彻底脱产,倘若农忙,是仍旧需要去田地里劳作的。风林火山四营名目照旧,但数量扩充了三倍,各营分设左中右,设三副督实掌营事,原本的四位营督,每人手里实际上捏了三个营还不止。

就此战兵达到万人,辅兵也是万人。

辖下四郡国的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再加上盐铁和铸钱之利,实已堪为天下第二富足之处——第一是建康城,那里终究拥挤着豪门数百家,暂时还没法比啊。原本每到秋收,东海王妃裴氏都会拿出一部分王家税收来,并裴该在丹湖旁产业的收入,运至淮南,最初这是雪中送炭,如今却只成锦上添花而已。

根据从事周铸的统计,此后只要不闹大灾,岁岁平年,就可以维持两万左右的大军——是指的基本脱产的士卒,而非屯垦农兵。

当然啦,这是就这年月普遍的士兵供应水平来计算的,但裴该终究来自于两千年后,实在不习惯瞧着自己麾下兵马一多半儿面有菜色,甚至于若非战时,往往连填饱肚子都难。裴氏之兵,主食可是近乎敞开供应的——即便经常是掺杂着稗糠的粗粮——为的是让他们有力气参加训练,此外盐、菜不缺,偶尔还有肉食。卞壸就曾经提醒裴该,说:“使君待士卒过厚,即大户人家奴仆,亦未必都有此等衣食。彼等饱食无忧,如何还有战心?”

裴该心说你这理论就奇怪,难道非得饿着肚子才肯冲杀拼命么?哦,也对,那打赢了之后就能去抢钱、抢粮、抢女人,弥补平日之缺了……当下笑一笑,对卞壸说:“彼等但知胜则可长保衣食,败则毫无所得,岂肯不用心呢?况且,天下养兵,无有我这般恩厚的,则必不肯散去,更不肯投敌了。”

他估计要是石勒等军阀在此,靠着这四郡国之地,大概三四万胜兵、六七万辅兵都能拉起来——当然也得有足够的男丁才成——然而自己绝对不能跟他们学。精兵政策不仅仅是为了打胜仗,也是为了尽可能不骚扰地方,否则的话,兵过如蝗,我是救世啊,还是特意穿越过来乱世的?

去年冬季,裴该曾再次亲率一营兵(大营,等同于旧有的三个营)北上,去取东海郡,可是因为手头没有足够的人手留镇,最终只得跟流寇一般,掳掠了万余百姓,便即折返——也没碰到什么强敌,简直就只是一次武装大游行而已。

然后转过年来,初夏之时,本来还算农忙季节,不该轻易用兵的,裴该却偏偏点起风、火二大营,以及文朗所率骑兵二百——套用后世词汇,那算是裴该的“家丁”了——足足五千兵马,浩浩荡荡离开淮阴县,沿淮而西——正好是在陶德领着裴嶷等人归来的半个多月前。

裴该此次动兵,原因很复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是去增援祖逖。

话说去岁六七月间,刘曜率殷凯、赵染等将进攻北地郡,司马邺使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持节、西戎校尉、录尚书事,并领雍州刺史麴允率军抵御。麴允初战获胜,生擒汉将殷凯,但随即遭到刘曜主力的猛烈反击,被迫退守,不敢再战。不仅如此,麴允还驰书长安求援,并且建议放弃长安城,奉司马邺前往上邽,去依附司马保。

索綝自然不肯答应,乃请司马邺下诏,严词切责麴允,并召周边各部齐聚长安,以为固守之态——然而召唤良久,却几乎无人响应。冬季,刘曜军逼近长安城,索綝被迫遣使出关,去向祖逖求救。

于是祖士稚西进到襄城,还联络蓬关的陈午协同出兵。陈午命其叔父陈川率军往助,但当祖逖在郏县附近遭遇刘粲、靳明等将所率胡汉军主力,战事不利的时候,陈川相隔不到十里地,却坐山观虎斗,一动都不动。最终祖逖苦战得胜,刘粲、靳明仅得身免,但晋军精锐也折损甚众,加上粮秣被胡军焚烧,无力继续前进,只得倖倖然折返谯城。

那么为什么陈川不肯救援祖逖呢?后来才知道,当日辰亭之战,陈午遣李头率兵来助,李头作战勇猛,颇得祖逖礼遇,所以回去后他就经常叹气,说:“我若能得祖豫州为主,虽死无恨也!”陈川听闻此事,异常恼恨,等到此番出兵,李头也在麾下,他就干脆找了个借口处死李头,并且驻军观望,想看祖逖出糗。李头部将冯宠旋率所部四百余人脱出,投归了祖逖,告诉他李头遇害之事。

祖逖大为恼怒,于是一方面写信给陈午,责问此事,一方面也派信使到淮阴去,说我最近遇挫,难以前进,长安岌岌可危,你赶紧再输送点儿兵马、物资过来吧。

裴该接信后,心说物资我多的是,可以先输运给你一部分,但是兵马就不能那么轻易送人啦——好吧,我亲自跑一趟,起码能够帮你助助声威。

裴该西进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为了示威。

那位未来的国舅爷虞胤跑江北来镀了短短一年的金后,便携带十多车箱笼,志得意满地返回建康去了,临淮内史换上了庾冰。庾冰字季坚,乃是庾亮之弟,他初来拜见裴该的时候,姿态放得很低,态度很诚恳,但一旦履任,当即便罢免了裴该此前所署各县令长,换上了自家亲信——这很明显是庾氏想在江北有所动作,要挖他裴文约的墙角啊!

几乎于此同时,裴该派去江东贩卖盐、铁等特产的商队,也经常性地遭受无理盘剥,利润率竟然下跌到了过去的四成。建康甚至还派人到淮阴来,说是湘州战事正烈,希望徐州可以帮忙供应部分粮秣,以及器械、马匹。

这要是一年前,裴该也就忍了,人在矮檐下,只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但如今他府库充盈,雄兵上万,就不必要再仰承建康的脸色了。对于建康派来的使者一行,他盛情款待,但对其要求却诸般推诿,最终只上贡了一万斛谷米、一万匹布帛,再加四车军械——正好是当年北渡之时,建康朝廷所资助的数量的两倍。

那意思:你给的,我都还了,还加上利息,汝等还待如何?!

但是对于临淮问题和商队问题,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裴该只是不想让王导、庾亮等人在背后掣肘或者予取予求而已,短时间内还不打算和建康政权正式翻脸,所以不可能驱逐庾冰,也不便武装护商……反复思忖之下,就此起了示威的念头。

裴该的计划,是先率军前往兖州,去给祖逖助助声势,然后渡淮而南,沿着长江北岸折返徐州,再搞一次武装大游行。建康方面最强力的军队就是江州王敦部,到时候隔着长江呼啸而过,再邀请王茂弘来见上一面,以观我军容之盛、粮秣之丰——六七月间正当青黄不接之时,我就能挥师千里,那钱粮有多充足,还用说吗——等王敦上报建康,王导、庾亮,汝等就必须在心里好好掂量掂量了吧。

第三个原因,不是示威,而是扬威。

裴该深恨于这年月通讯水平的落后,虽然他研读过后世史书,但一来史书上往往脱漏很多细节,二来经过自己的搅和,历史的走向也逐渐偏离了正轨,对于徐州之外的局势倘若两眼一抹黑,是断然无法驰骋中原的。于是他亲自训练并且派出了不少的细作,散布各处,还利用商旅来搜集各方面情报——虽然他不是搞情报专业的,但靠着来自后世的知识,自认不会比这时代的情报高手差得太多。

根据情报汇总得知,长安政权与建康政权之间已经开始产生龃龉,争夺的焦点就是荆州。长安方面派任第五猗为安南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率军南下,欲入荆州,但为司马睿所署荆州刺史王廙所阻,暂且屯兵于南乡之析县。裴该打算到析县去会一会第五猗,表面上是帮助建康政权威压之,其实是通过第五猗给长安带个消息:

东方并非只有祖士稚,还有我裴文约呢!你们想不想向我伸橄榄枝,以制约江东啊?那就赶紧开点儿好的条件出来吧。

而且荆州北部除了第五猗之外,还有宛城的荀菘。这位荀景猷本是河阴署任的平南将军、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并没有跟第五猗合流,相反却比较倾向于建康方面——不过貌似还并没有真正搭上线,建康政权也没有明确招揽他的迹象。

荀氏为颍川显族,中原大户,家系源远流长,更在裴氏之上,荀菘乃是大名鼎鼎的荀彧荀文若的玄孙。裴该手头正缺人呢,就琢磨着,既然你荀景猷并不倾向于长安,却又尚未投入建康怀抱,那你愿意不愿意到我这儿来呢?

这是真正的千金马骨,若得荀崧,说不定将来河阴的荀组那一大家子存身不住,也都会往徐州而不是江东跑哪。

提起荀菘,裴该就不禁会想起传说中对方那位著名的闺女荀灌娘——实话说他前世知道荀灌娘还比知道荀菘为早。不过十三岁就能突围求援,拯救父亲和家族,怎么听怎么不靠谱——当代贵族少女裴该也见过不少了,就完全想象不出一个武艺超群的初中……甚至只是高小女生来。尤其是荀氏这种书香门第,好几代只出文吏,不出武将,怎么可能基因变异到这种程度呢?

《晋书》常被嘲笑为“芜秽”,完全不甄选材料,什么神神鬼鬼、荒诞不经的事情都肯记录,很多篇章单截出来,就可以编一本《搜神前记》,定不使干宝专美于后。哦,或许得倒过来说,《晋书》很多篇章可能正是直接抄的《搜神记》。

要么此事根本子虚乌有,要么有这么一个荀灌娘,但绝对不会只有十三岁。不过此去见到荀菘,倒可以打问一下,探寻一番历史的真相,也颇为有趣啊。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故此裴该才会在夏季便即挥师西征。但他料想不到,此行还真见着那位荀灌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