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缨一夜好眠,第二天起身时,祝青君等人也都陆续起来了。
行辕的伙食比在祝府也不差,苏喆挟了片脆藕,嚼着嚼着眯起了眼睛,味道不错!
林风道:“有这么好吃吗?”
苏喆道:“你不懂!”
两人拌了两句嘴,看祝缨在默默地吃饭,忙也不说话了,加快了进食的速度。当堂五间,祝缨在正中吃,北地子弟们都散在两边的隔间里。这边安静了下来,那边也沉默地吃着,一时之间只听到碗筷相撞与人类咀嚼的声音。
等到所有人都吃完,随从们撤去了碗碟,祝缨才说:“都加紧做事。你们几个,将本地的状纸收一收,分类,看一看。遇到不会写字的,也安排人将他们的事记一下。做完了,换下一个地方。顺便打听一下当地的士绅风评。”
苏喆等人忙说:“是。”
祝缨又问刺史们送她的礼物在哪儿,祝青君道:“照您的吩咐,只酌情留下了一些,其余的已经退回去了。我这就去拿来。”
祝缨道:“不用,我亲自去看,忙你的去吧。”她略提高了一点声音,让所有人按照分组做事去。
她自己却叫上了金良,到了暂时存放物品的房间。
金良道:“便是都收了,也没什么。你跑这一趟这般辛苦,这些官儿,事都干不好,还要你操心,是该着他们孝敬你的。”
祝缨苦笑道:“北地这个样子,拿了于心不忍,不拿么……他们得吓死。又坏了‘规矩’成了异类,就更加办不成事了。我手上有什么?就那四十个小子,还是这个月现攒的。得‘合群’。”
金良道:“就没有清廉又能干的?”
“清廉的少,能干的也少,既清廉又能干的就更少了!事急从权,只好要个能干了。不说这个了,帮我看看,咱们得给郑侯挑些见面礼。”
金良听了,不由自主地微笑了一下。
两人挑选礼物,金良道还犹豫着,不能把祝缨的东西都搬给了郑侯。祝缨看了出来,道:“你只管选,要说都搬去也行。他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这些我还嫌薄了呢。”
金良道:“君侯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府里待你与别人也不相同的。你一向有心。”
祝缨道:“当年郑侯也没少给我好东西。”礼物也没有特别的贵重,不过她又让银文去买了些猪羊果酒,好散给郑侯的行辕。不在乎有多少,但是得有。
做完了这些,祝缨对金良道:“劳你监督收拾礼物。”
金良痛快地答应了。
祝缨则回到了临时的书房,铺开了纸笔,祝银上前道:“大人,我来吧。”说着,便开始给祝缨研墨。
祝缨起初写得很快,是一些要在北地发的公文,先是行文四州,她来了,是来干什么的,要百姓安心之类。
然后是行文各级官府,这是发给各级官员的,她来只为安定北地,其他的她不管。如果有之前自认犯了错的,限期投案,她会酌情宽大,许他们戴罪立功。如果心存侥幸又或者还顶风作案,绝不饶恕。吏,就拿去升旗,官,直接枷送京城。
接着是对缺员的补充,各地有缺员,所以会顺次在各县考试——以县学生等为主,兼及本地的百姓。择优录取“实用”的人才。她会亲自去主持。
再公布赋税、徭役的新的征发指标。她特别在其中注明了一条:已经收了的,不重复征,多退少补。这一条上,她又粘了个小条,注明自己派出去的人在收状纸的时候要顺便宣传一下。
最后,她取了一份空白的奏本,慢慢地写了起来。
她得给皇帝写奏本,这份奏本必经政事堂,必须得用心。出来这么久,只在途中发了两封报平安的简要公文,一份是写到了北地了,一份是写到边境了,现在得详细写写了。
她在这一份奏本里写了北地的百姓生活确实不如前,被洗劫的城池情况尤差,但她已经把北地稳定下来了,钱粮问题也在着手解决了。但是她有一种担心,觉得胡人大胜之后竟有一个多月没有再来,马上是冬天了,不趁着大胜再劫掠一番好过冬,有点不对。
第二部分写了自己在四城的作为,官吏忠贞死国者不少,为其报请抚恤。北地士绅忠君爱国、捐钱捐粮,子弟愿意报效朝廷,申请择当地子弟充任一些官职吏事。后面列了两份名单,一份死的,一份活的。写明不日安排这些死难者遗体返乡。
第三部分写已与北地四州协调,钱粮内部调济,正在调动北地的各级官员。同时说明了官员有缺额,此外还有些官员涉案,所以会暂选一批“熟谙”本地情况的官学生们先干着。
最后写自己不日启程,先拜会郑侯,与他协调一下地方与官军之间的问题。接着就在北地巡查,一有问题,就地解决。
写完,将这份奏本快马发往了京城。
此时,她正在阳刺史的辖区,估计发往京城驿马最快也就三天,再议一议,再批复下来。她刚好从郑侯处回来,正好可以着手办地方上的事了。
——————
奏本写好发出,阳刺史等也再次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