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红楼读书郎最新 > 第171章 卷末章 一骑飞入京师来(第1页)

第171章 卷末章 一骑飞入京师来(第1页)

第171章卷末章:一骑飞入京师来

大概是在家里待得过于烦闷,林如海不仅给贾敏写了信,连韦应宏这个好友也有份。

今日正是休沐,当朝礼部左侍郎也有了闲功夫,坐在家中拆看起林如海的信。韦应宏才看上几行,就在书房里自语道:“什么人啊,真的是。”

也许是觉得太无奈,韦应宏说完自己就笑出声。笑罢,他又从书袋中,愤愤的拿起如海送给自己的棋谱,将它当作好友的那张臭脸狠狠拍打几下,“等你上京了,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说完,他就将棋谱丢到一旁。可也就过了半会,他又弯身从地上捡起来。错的是林如海,跟好友手写的棋谱有什么关系。

东西是好东西,且将就着拿来看看吧。如此想过,韦应宏喝上一口茶,正坐在椅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外头却突然出来宫中旨意,说是陛下召见。

韦应宏不敢耽搁,立马换上官袍,就往外头赶去。才走出去没一会,他又急吼吼跑回书房,拿起林如海手写的那本棋谱,揣入怀中哼声出门。

路上,他跟前来引路的夏守忠短暂聊过几句。知道陛下今日心情不错,韦应宏的心思也定上一定。

如此突然召见,他也担心又是陛下拿出公事,需要自己当场奏对。待过了宫门,夏守忠一路送韦应宏抵达御书房,替他禀过一声,就冲韦应宏笑道:“韦大人,请。”

这是陛下的近侍,韦应宏客气还过礼。自己才迈进门,就快步走到御前,作势就要行礼道:“陛下,臣”

“行了,行了。又不是朝会奏对,折腾这些虚礼做什么。”

李贽今年才四十五,年龄虽说不大。但未登基前,他曾长期蛰伏在西北边关带兵打战。脸上的风霜,纵然是养尊处优多年,也未见多少消退。

他的容貌本就端正刚毅,再加上这些风霜洗礼,举手投足之间更有沙场杀伐的果决。纵然眼下未着皇袍,其威风凛凛的气势,也叫旁人不敢轻易窥视。

韦应宏也是个妙人,他入京为官已经有段时间,深知陛下喜欢自己什么样。他又是武定元年陛下亲点的状元郎,当即很有底气的挺直腰,笑道:“那臣就却之不恭了。”

李贽就吃韦应宏这套,他运气不好,夺嫡登基后,与太上皇的关系闹得很僵,此生怕是不图什么孝顺的好名声。所以君臣的和睦关系,是他少数渴望追求的情感之一。也是希望后世史官,能给自己写上一笔的地方。

从御书房的桌上拿起一张白卷,李贽看着台下站立的韦应宏,摇晃着手,笑问:“知道朕手中拿着的是什么吗?”

“陛下,你还没给臣赐座呢。”韦应宏却回了一句。

李贽哈哈大笑,半是无奈半是斥责道:“伱第一次来啊,还要朕说,自己去找地方坐。”话虽是这么说,李贽也只知道韦应宏不敢擅做主张。不过宫里多的是察言观色之人,夏守忠还不等陛下发话,就已经替韦应宏搬来椅子。

君臣两人虽隔得远,气氛倒是比刚刚还要轻松融洽。

“陛下手中拿的,应该是这次扬州院试的考卷。”韦应宏假装想了想,又道,“若是臣没猜错,应该是案首陈恒的考卷吧。”

“你猜的倒是准。”李贽双眼微亮,似有若无的看着韦应宏。脸上原本的笑意,不自觉间淡去几分。

韦应宏嘿嘿一笑,照实相告:“如海这几日才给我写过信。再说臣对扬州之事,也算有些了解。”

李贽听的有些好玩,不禁探了探头,“那你怎么知道,朕拿的就是陈恒的考卷。”

“陛下,您忘啦?他府试时,还是臣点的案首呢。扬州才子虽多,独他跟杜云京、崔游道可并称为三杰。”

韦应宏开始自吹自擂,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自己当年选拔人才的功劳。

李贽听完又是大笑,拿起手点了点韦应宏,“你啊你,就属你运气最好。”他将陈恒的考卷交给夏守忠,“去,拿给韦大人看看,也让他亲眼看看自己选中的俊才。”

“是。”夏守忠赶紧双手接过。

待韦应宏拿过考卷,从上到下细细看完。李贽已经端起茶浅饮。见对方已经看完,李贽就问起他的感想,“看完感觉怎么样?”

“文辞清雅,文风堂正。这就是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与老凤声吧。”韦应宏作为陈恒的半个座师,朝着李贽恭喜道:“臣为陛下又寻得一佳才,真是可喜可贺。”

李贽也是满意的点头,他虽更喜欢军伍之事,可也不是分不清文章的好坏。

陈恒的这几篇应试之文,以义为题,以义为骨,是少见的一气呵成的连贯之作。其中第一篇,以君子为何群而不党做论述,就叫人看的耳目一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陈恒以太史公的话做起始,阐述了人的本质。又从中加以区分出三类人,君子为大利,普通人为已利,小人为私利。

君子的大利,考虑的是天下之利,百姓之利,只有一心为公。才能做到群而不党,才能矜而不争,视个人荣辱为身外物。

普通人重视己利,是受生活所迫。虽目光短浅些,可不会有碍于周围人。这是人的天性,更不该批评和刁难。只能给予其更好的生活环境,逐步引导教化,才是天下正途。

唯有小人的私利最可恶,为一己之私,视他人如玩物。害人而利己,此为私也。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陈恒又以此话做引,点出一个不言利的君子,必然是个空谈之辈。风骨好做,却不能填饱天下人的肚子。所以君子不可不言利,也不可言小利。

如果事事都能考虑到天下百姓的大利,才是孟子说的大义所在,才是君子的行事作风。文章的最后,陈恒又借用史书上的一个典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