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特色小吃(8)
鸡豆凉粉不但可以凉食,还可以热吃。凉吃多在暑季,只需要在半透明、灰色的凉粉中拌入醋、红辣椒、韭菜、花椒、酱油和葱花即可,一碗入腹,开胃爽口;热吃多在寒凉季节,可以用香油将粉块炸黄,按不同口味加上麻、辣、酸等不同的调料,再放上一点韭菜和香菜,色香味俱佳,吃到嘴中细腻爽滑,一碗下肚,全身温暖。
鸡豆凉粉以其价廉物美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而其精华凉粉皮更是宾馆饭店用来待客的佳品。
十六、威 宁 荞 酥
自古以来,云南的彝家人就将荞麦当作主要的粮食作物。如今,营养丰富的荞麦制品更是成为当地人必不可少的食物,无论婚丧嫁娶或是年节,人们都离不开荞麦食品。经过彝族人民的精心加工,如今已经有了用荞麦制成的“荞凉粉”、“荞年糕”、“千层荞饼”、“蛇荞饼”、“虫荞饼”等多种食品,而以清香、甜酥著称的威宁荞酥则是荞麦食品中的精品。
关于威宁荞酥的由来,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传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将奢香夫人(据史料记载,奢香夫人是贵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洪武初年代夫承袭贵州宣慰使之职)认为义女。有一年,明太祖做寿,奢香夫人为了表示孝心,便进贡当地的土特产,同时吩咐厨师用当地的荞麦面拌糖做成精美又别致的糕点。可是经过很多次试验,厨师始终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糕点。眼看寿期临近,奢香夫人非常着急,就到处颁布告示,许诺如有人做出此种糕点,将给予重赏。当时,有个叫丁成久的重庆人看到告示后,决定试一试。经过反复琢磨,他在吸取传统糕点长处的基础上,终于制成一种极为精致的糕点,取名为“荞酥”。每块“荞酥”重8斤,中间刻有一个“寿”字,四周是九龙围绕,象征着九龙捧寿。“荞酥”送到皇宫,朱元璋品尝之后大加赞扬,并称其为“南方贵物”,荞酥从此声名在外。如今,“荞酥”经历代人的研究改进,已经不是8斤1块,而是1斤8块了。
“荞酥”制作方法非常特殊,主料是用细筛筛出的荞面、红糖、鸡蛋、菜油、白矾、白碱、苏打等;馅料主要是小豆、芝麻、玫瑰糖和瓜条等。制作时,先将红糖加少量清水煮沸,然后加入菜油,等到再一次煮沸时加入白矾、白碱、苏打等混合均匀,最后放入荞麦面和鸡蛋,拌匀后放到案板上晾一天,直到面团完全凉透;在准备馅料时,先将小豆煮熟,打成粉末,加入适量红糖后继续煮,等水分将要煮干时加入菜油拌匀;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取一块面团,包上馅,放到模具中压型,然后烘烤而成。
“荞酥”有扁圆和扁方两种形状,入口清香甜脆,由于正面刻有清晰的花纹,颜色金黄,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金酥”。
十七、腌酸鱼
腌酸鱼是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传统佳肴。每年春节期间,摩梭人会做各种美食犒劳自己,其中就有腌酸鱼。在摩梭人心目中,腌酸鱼不仅代表年年有余,还记录着摩梭人非常久远的历史。
根据摩梭人的传说和部分古籍记载,在距今约1500年前,摩梭人祖先中的一支从甘肃的内陆迁移到泸沽湖畔居住,并很快学会了织网打鱼。他们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将捕到的鱼腌制,从而出现了腌酸鱼。这种腌制方法经一代代口传身授,如今已经成为摩梭人待客和赠送亲朋的传统佳肴。。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 特色小吃(9)
在当地,腌酸鱼虽然十里不同风,各家有各家的风味,但都采用高原冷水鱼进行腌制。最早的时候,人们都用沪沽湖里特产的半斤左右的活裂腹鱼。裂腹鱼是原始的鲃亚科鱼类,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生活环境的变化,其排泄生殖孔和臀鳍两侧鳞片像裂开的口子,人们便将其叫作裂腹鱼。这种鱼肉多刺少,味道非常鲜美。后来,由于裂腹鱼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摩梭人就不再用这种鱼作腌酸鱼了,而是改用湖中的其他鱼。
人们在湖中捕鱼时,凡捞到半斤重的鱼,便小心地放在装有水的木盆里养着。回家后,主妇会马上进行制作,先剖开鱼腹,取出鱼肚、鱼杂,去鳞,用清水洗尽血迹后,再将尾巴还在扭动的鱼放进土坛中。每摆放一层鱼,就撒上一层由烧酒、糌粑、花椒、食盐等调合成的佐料。当坛中摆满后,便封好坛口,将其放在阴凉处发酵。大约10天左右,就可打开坛子,取出食用。
制作好的腌酸鱼酸咸可口,既能生吃又能熟吃,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十八、琵琶肉
琵琶肉又叫猪膘肉,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腌腊制品。云南部分地区气候寒冷,人们将猪(造型似琵琶,称琵琶猪)宰杀后,便趁着隆冬时节气温较低时进行腌制,腌制好的成品红白相映,香气扑鼻。全猪腌制后能够保存2年不变味、不变质,在云南的腌制品中,其工艺是最为精细的。
美味的琵琶肉
当地怒族人过大年时,三十晚上的餐桌上必须有一道肉色油亮鲜红、香气浓郁的腌肉。如果当天有贵客光临,端到桌子上的琵琶肉可能就不是一块,而是一头腌全猪。主人从上面割下的第一块肉会放在客人面前,请客人品尝。
在怒族,人们将琵琶肉的腌制方法看成是神仙教的,只是不同的地区故事情节不太一样。有人说:很久以前,有位美丽善良的仙女来到人间,她非常喜欢怒族人的忠厚善良,便教他们耕地养畜。当人们都学会了之后,她又把腌制肉食的绝活传给了大家。另一些地方的人们则说:从前,有位经验丰富的老猎手射得一手好箭,只要上山,从没有空手而回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的好运都是神仙给的,因此经常祭献山神、猎神。但老猎人也常常遇到难题,就是一次打到的猎物太多,还没等吃完就坏了。一天晚上,他在睡梦中得到神仙的指点,从而懂得腌制之法,于是做出了能够存放很长时间的琵琶肉。
在现实生活中,琶琵肉的腌制还是非常复杂的。人们先将猪宰杀,然后刮毛、洗净,留头尾,开膛取出内脏,剔除骨头、板油,去除头部的软骨、下颌骨和脑髓,从膝关节处切去后腿,从肘关节处切去前腿。让全猪晾2小时,再撒上用花椒、胡椒、盐、草果等调制的调味料,并抹上烧酒,再用调味料和烧酒反复搓揉猪身,还要用竹针在猪身上戳洞,以便汁液渗入猪肉内;用线将腹部、四肢、嘴和肛门等处缝严实,针线缝合处还要涂上核桃油;两只猪耳朵里各塞一个核桃,猪鼻孔里也要各插一根能够塞严鼻孔的小木棍,以防虫蛀。
把处理好的猪(腹面向上)放在木板上,腹部上盖上木板,板上压石头,存放几天之后将猪鼻孔里的木棍取出,灌入少量盐水,再用木棍塞严,需要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用石头压满20天时,抽去木板等,使猪架空,以便将汁液盐分等吸干,1个月后就可以将其放在火塘的篾笆上进行熏制或者晾在房头上,等到肉完全干了之后就成为一具非常完整的琵琶肉了。
食用时,需要从头部一圈一圈地往下割,并将肉放到火上烤,等到肉皮烧黄时放到温水中刮洗干净,然后放到清水中浸泡片刻,以漂去部分盐味,捞出后切成4厘米见方的肉块;锅置旺火上,加入菜籽油,等到烧至八成热时放入少量白糖速炒,下肉块略炒后加入草果面、八角面、胡椒面等炒拌均匀,随即倒入杂骨汤,烧沸后改用小火炖2小时,等到肉烂汁浓时出锅即可食用。
一般情况下,腌制好的琵琶肉若不切开,可保存数年而不变味,而且味道鲜美,色彩透明,令人垂涎欲滴,《滇南新语》中就有琵琶肉“薄腻若明珀,形类琵琶”的赞语。
第四章 种类繁多的茶(1)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的少数民族,如彝族、佤族、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等,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