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滇味小吃 > 第27部分(第1页)

第27部分(第1页)

履锏墓匦摹?br>

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和女婿要回门。这天吃过早餐后,早已经妆扮好的新娘和新郎在朋友和亲属的陪同下,带着茶、糖、肉、饵块等礼物去女方家。新娘在快到自己家时要放声大哭,表示自己急着见到自己的家人。进家门后,新人先拜祖先,再拜父母和长辈,最后向客人敬酒行礼。客人们喝完酒之后,送给新人一些礼物。女方村寨的男女青年会到新郎坐的桌上敬酒,同时想出很多办法戏弄和刁难新郎。当天傍晚,新人不能留宿于女方家,必须返回自己家。在离开之前,岳父和岳母要回赠些酒、糖之类的礼物给自己的女婿。

新婚的第四天,如果新人家离丽江古城比较近,就会一起游丽江的古城街,在路上遇到亲友时还要向他们散发喜糖。在一些纳西族人居住的地区,新娘在这一天会在小姑等女性的陪同下上街买鱼、葱和松明等东西,表示鱼水之情、照亮前程和孩子聪明等含义。第五天,新娘要独自回娘家,同母亲、自家姐妹、女伴谈话。这时,父母会教她怎么待人处事,以及一些生活方面的规矩和礼节,傍晚新娘必须返回夫家。到此,新婚才算完全结束。 。。

第十四章 纳西族文化(4)

四、演变中的中元节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纳西族人都要过传统的节日——中元节。它在纳西语中称“三美波季”,也被称为“鬼节”或“七月半”。纳西族有祖先崇拜的习俗,中元节是他们祭拜祖先的重要节日。在节日期间,他们要把自己家或家族的历代祖宗接回家中供奉,表示对先祖的怀念,祈求先人保佑全家平安。

虔诚祭祖的人们

纳西族的中元节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分为“接祖”和“送祖”两部分,每个家族都有接祖和送祖的固定日期。有的家族是七月初一接祖,直到七月十五才送祖;有的家族则在七月初九或者七月初十接祖,七月十四送祖。

到接祖那天,家里的主妇要先煮好一碗面条,然后主人拿着香火纸钱到自家的大门外点燃香烛,一边烧纸钱,一边嘴里念着请自家的历代祖宗回家过节,这样就算把祖宗请回来了。家里的堂屋还要立一个祖先的牌位,上书“……氏门中历代内外宗亲之位”,并在牌位前供一碗面条、糕点、海棠果、茶水和酒等,供桌上还要点燃长明油灯。在接祖当日的晚饭中,家里的主妇一定会准备一道叫炒芋花的菜,象征着给老祖宗用的拐杖。送祖宗之前,人们要在每天晚饭前先烧香祭祀,并把饭菜在牌位前敬献一会儿,即把每道菜挑上一点,放进一个装有冷水的碗里,再倒到门外,表示请老祖宗吃饭,然后全家人才能坐下来吃饭。在节日期间,大人会告诫孩子们不能在家里哭闹、喧哗、追逐,以免惊扰老祖宗休息。已经出嫁在外的女儿则要在节日期间带上香火纸钱和糕点等供品回娘家祭祖,否则就说明她已忘祖忘本。

送祖这一天,家人要把出嫁的女儿请回家来吃饭。每家每户早早地吃过丰盛的晚饭后,就开始送祖先出门,让他们回到自己安息的地方去。送祖时,人们要把以前供奉的纸牌位烧掉,并给老祖先烧很多纸钱,然后用一个盆把牌位前所有的供品装进去倒到河里,让河水冲走,再在河边烧上几柱香,祝愿祖先一路走好。到了夜晚,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到河边,把一盏盏精致的河灯小心地放入河里,让它们带着自己的祝愿和希望,顺着河水漂向远方。现在,在中元节放河灯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五、纳西族骡马大会

纳西族骡马大会是一种物资交流会,在纳西族居住区具有影响的骡马大会有丽江县骡马会和永胜县骡马会。

丽江县骡马会一年两度,即“三月会”与“七月会”。三月会早期为黑龙潭会,一般在农历三月中旬举行,为期5—7天,会场在丽江黑龙潭边的广场,是清代以来纳西族人祭祀龙王、祈求丰收及进行物资交流的活动。七月会在丽江县城狮子山后的旷野举行,为期7—15天。据当地民间传说,这里的骡马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丽江自古就有“花马国”之称,《明史》中记载:丽江民以马易金。其他一些资料也写到了狮子山的七月骡马会,其中还详细描述了丽江马:体型匀称、四肢有力、头小而灵秀、善跑且耐力好,不但农民喜欢,部队也常常大量购买它。

辛亥革命后,七月骡马会开始声名远播。到了会期,云南各地的农牧民都会前来,陕西、河南、四川、安徽等省区的人也会不远千里地来选购骡马,并带很多货物在这里进行交易,甚至还有尼泊尔的客商,每天上市的骡马可达数万头。另外,这里还出售各种农具、土特产品和民族特需商品。各地各族群众来赶骡马会,除进行买卖交易外,还能吃到很多风味小吃。在举行骡马会期间,当地民间组织会举行许多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如对歌、跳东巴舞、唱滇戏、赛马、杂耍等。20世纪70年代初,七月会的会址改在大研镇东北郊的红星会场,90年代末迁至拉市乡恩宗。

除了丽江县骡马之外,永胜县骡马会在当地也很有名。其发起于1915年,首次举行骡马会是在1919年,当时由商会筹办,时间定于农历初五到十五。在永胜举行的骡马会上,还要举行跑马比赛,在比赛中设一等马一匹、二等马四匹、三等马八匹。

第十五章 佤族文化(1)

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地区。历史上,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1962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佤族”。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巴饶克”、“阿佤”和“佤”三种方言。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佤族人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

一、佤族《司岗里》

《司岗里》是佤族民间的创世纪神话传说,意思就是人类祖先诞生的地方。“司岗”在佤语中指山洞,“里”是出来的意思,“司岗里”的意思就是人类的祖先是从山洞里出来的。《司岗里》的内容十分复杂,而且篇幅很长,讲述的内容大概是:很早以前,利吉神和路安神造了地和天,后来又创造出太阳和月亮,以及水牛、黄牛等很多动物,并在地上种出了树。最后,利吉神和路安神才造出了人,把人放在岩洞里。洞里十分黑,人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十分拥挤。后来,大家一起凿岩洞,最终小米雀把这个洞凿穿了,大家纷纷向外逃。

蜘蛛和佤族先从岩洞里出来,汉族人跟在后面,拉祜族续之,其他民族陆续出来。出来之后,人们搬到各处去住,但是因为找不到食物,人们只能吃土。后来佤族人发现水牛和许多动物的肉可以吃,首先解决了吃的问题。

后来,天逐渐升起,地逐渐下降,天、地开始远离。结果,月亮和太阳在天上,人开始在地上种地种田。慕依古神把谷种分发给每一个人,又分给其他动物。人拿到谷种后就开始耕地、割草、撒种、薅草,可是谷子却不生长,于是人们向雨神祈求。雨神下了一场雨,谷子才开始生长。后来人们又去薅草,等谷子成熟后又接着收割谷子。打谷子、晒谷子、筛谷子之后,人们就把谷子放进铁锅里煮着吃,当时是由汉族人负责煮饭。就这样,人学会了种地。由于土地很好,谷子长得很大,水牛、猴子、野猪等动物都来偷吃,人类开始猎杀动物。

再后来,天神请各雷诺和各利托领导人类。各雷诺领导汉族写字,各利托领导佤族。各利托是专门创造道理的,所以佤族人从此懂得了道理,并明白了什么是兄弟男女。之后,各雷诺欺骗了佤族人,佤族人就打他,可汉族人仍请他去领导。而且汉族人不丢开同伴,仍要跟随着佤族人。后来发了洪水,人们从此分开,佤族人开始单独居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