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他把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告诉了崇祯,并且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招抚,毫无力量对这些“刁民”实施围剿。
崇祯皇帝同意了,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根本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刁民”在陕西境内的状况。首先是,作为皇帝的他一上台就铲除魏忠贤一党,然后就把所有精力都对准了崛起的后金。
他对陕西境内的“刁民”叛乱情况只能从陕西地方官员的奏疏中得到那么一点点信息。不过,他知道的一点是,这些造反的“刁民”实在是迫不得已。其主要成员就是陕西境内的农民,这些人已经吃不上饭了,并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他们才起来造反。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崇祯皇帝认为他们不足以威胁到自己的帝国,因为只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能安静下来。
。。
书生杨鹤(2)
可是,杨鹤在实地,他知道根本就不是崇祯皇帝所想的那么简单。当崇祯皇帝将十万两银子送到陕西,希望他能让“刁民”们安静下来后,杨鹤苦笑着梳理了一遍近几年来民变的情况。
从天启末年起,陕西就不安静,首先是一批饥民、难民,他们充当了造反大军的基础,而他们并不能真的把民变推到让朝廷注意的程度。真正起作用的是叛兵、逃兵、驿卒还有落草多年的强盗。
也是天灾难料,仅在万历一朝,陕西就接连二十五年发生灾荒,天启皇帝在位六年,陕西境内几乎活不成人。这些人不造反根本不可能,他们无非是想填饱肚子。
崇祯皇帝想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把剩下的其实是反叛大军最主要的力量给忽略了。这最主要的力量就是哗变的士兵,辽东战事巨变以来,士兵逃跑已成了稀松平常的事。这些士兵中自然也有吃不饱饭的,但大部分是因为对屡战屡败的自己的军队失去了信心。当这些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参加到反叛大军中来的时候,反叛大军就不仅仅是扛着锄头闭着双眼冲锋的农民了,他们有了组织,有了战役策略,有了进攻手段。
可崇祯不知道,他同意了杨鹤的招抚主张。并且跟大臣们讲,这些人再怎么闹,也是朕的子民,朕实在不忍心杀他们。
如果说崇祯皇帝这样认为是因为皇恩浩荡的话,那么,杨鹤主张招抚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只能这样做。
他先招抚了在陕西战斗力最强的民变首领神一魁,为了表示朝廷的真诚和对这些“刁民”士兵的尊重,杨鹤居然屈尊在宁州城举行了招安庆典,场面极为壮观。庆典后,杨鹤又下令官军安营休息,不许枉杀降兵,神一魁的士兵居然可以四处横行。在中国历史上,“刁民”叛乱后就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而杨鹤给了他们这种待遇,可换来的是什么呢?
不久,这批人再度叛变,与明朝为敌。事实上,这只是个案,在杨鹤的招抚过程中,“刁民”土兵们大多都采取先投降,吃饱后又叛乱的路子。他们把杨鹤当成了一个小孩子,认为杨鹤可以随便欺负。
但杨鹤却不知道这些“刁民”想的是什么,大批一小股一小股的“刁民”来投,杨鹤忙得不亦乐乎,不久又走了,杨鹤收拾残局,又忙得不亦乐乎。
陕西境内仍旧是一锅粥,杨鹤搅来搅去,仍旧搅不开这锅粥。因为他忽略了一个问题,或者说,他自己无法解决一个问题。
那就是,被招安后的“刁民”士兵们根本无法安置,皇上无法拿出钱来给他们买牛买犁,要他们老老实实地去种地。这些人被招安后忽然发现自己的日子并不比以前好出很多,因为朝廷实在拿不出太多的米来给他们吃。人的本性就是这样,一旦他们觉得获得了自由,再要他们返回到不自由的境地去,他们肯定不干。另外,民变中的士兵本来就不善于生产,若要当兵的清闲下来,这是天方夜谭。于是,他们又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杨鹤的软弱可欺也为他们去投靠找到了最好的理由和机会。
当朝臣们得知陕西再度“刁民”四起时,立即上疏弹劾杨鹤。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瞪着眼睛只看结果,靠了一张嘴信口胡说。崇祯皇帝自然也很是恼火,他觉得杨鹤辜负了他的好意,就像当初袁崇焕辜负他一样。
而在陕西的杨鹤似乎就要死了,他被这些“刁民”折磨得求死不能。他在这个时候居然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向崇祯辞职。
崇祯回答了一句,过几天看圣旨吧。果然,几天后圣旨到达。崇祯皇帝本没有打算把他发配,但见杨鹤抱怨声不断,还要把责任推到皇帝的头上,怒不可遏,立即将其发配江西袁州,把陕西平叛事宜交给了一向以屠杀百姓闻名的洪承畴。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我们已经确定了一件事:杨鹤对“刁民”的招抚策略失败了。但为什么会失败,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反叛大军并没有崇祯想得那么简单,于是,他派出了不懂军事的书生杨鹤。当杨鹤毫无信心地到达陕西后,所有该由他调动镇压“刁民”的军队又被崇祯调到北京勤王。本就不想打仗的他,当然顺水推舟,认为事情应该和平解决。他经常提到的“以静处事”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但是,当他成功地招抚“刁民”后,却发现无法安置这些人,因为朝廷没有钱。“刁民”们在大明子民和造反军队之间游走,最终又回归到了造反军队里。
书生杨鹤(3)
事实上,杨鹤的招抚政策本身就有问题,更为可笑的是崇祯居然认可了这个有问题的策略。我们来看,从崇祯元年(1628年)开始的百姓暴动就不下数起。首先是士兵王加印的暴动,然后是马贼高迎祥的造反,接着是张献忠、王子爵、张存孟、王大梁、赵四、神一元等等的揭竿而起。这些人开始造反时的力量并不大,有一些人造反完全是凑热闹,所以,一小股一小股的如张三李四王五的“刁民”名字充斥着陕西山西的贫瘠的土地。
在杨鹤到陕西的那段时间里,最有武装力量可与明军正面接触的只有神一魁,而杨鹤将他招抚了。
我们现在想问的就是,杨鹤为什么不屠杀这些“刁民”,而让他们翻来覆去地耍弄自己?是因为自己是书生,还是的确没有兵可用?
杨鹤所谓的崇祯把兵调走是事实,但这不能成为他总以招抚而养盗的借口。明朝末期参与民变的人的成分很复杂,你对他好,他以为你可欺负。时人就说,盗贼们以杨总督为戏尔。
我们也没有必要为杨鹤出主意,要他当时该怎么做。历史已经过去了,就在他拼命招抚的时候,陕西粮道参议洪承畴却痛下杀手大力杀戮“刁民”。且不说他以后做出的混蛋事,单就在镇压陕西造反百姓,对朝廷而言比杨鹤有成效。
杨鹤招抚失败对明帝国所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近三年的时间,陕西“刁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增越多。辽东战局也在恶化,而陕西这片大地上的“刁民”正举着火把准备冲出陕西,走向中原。
杨嗣昌的英明(1)
杨鹤被崇祯拿下后,洪承畴与卢象升开始负责陕西剿贼事宜。两人虽然以杀人盈野闻名天下,但“流寇”四起,杀了一个,又冒出了十个。两个人虽然殚精竭虑,但也只是稍稍稳住陕西形势而已。过不久,河南“盗贼”蜂起,接着就是山西,总之,各地纷纷以“起义”的名义开始与大明帝国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