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宋遗梦 > 第75部分(第1页)

第75部分(第1页)

皇上问道:“你说往哪儿挪更合适?”

史志聪说:“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让他做谏官,帮助皇上整顿朝纲,可不比在开封府更合适、更重要吗?”

皇上一听,还真觉着有理。

史志聪见皇上好像并不反感,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了:“朝廷有他这么个言官立在当路,可以以一当十,皇上等于一下多了十双眼睛,比留在开封府可有用多了。再者——”说到这里,志聪到底踌躇,不敢再往下说了。

“再者什么?怎么不说了?”

“奴才怕皇上怪罪!”

“说吧,怪你什么!”

“皇上开恩,奴才就直说了。包拯做了言官,只是眼睛不是手,斩断杀伐在皇上自己,也省了好多事情。为了二国舅,皇后到现在都常常唉声叹气呢!”

可不是吗?既能借重包拯监督整顿朝纲,又免去了阎罗老包带来的许多麻烦,确实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可仁宗并没有当场表态,只说:“再说吧。”

史志聪还以为自己空放了一炮,懊悔不迭。可不久,就发布诏告,任命龙图阁直学士、左司郎中包拯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欧阳修则代替包拯权知开封府。史志聪听了虽然高兴,可也又一次体验了圣心难测的惶恐,往后做事益发小心了。

朝内大臣对于包拯,又爱又怕,在哪儿他们都不能高枕无忧。但比较起来,他们倒更愿他打坐开封府,少来管朝廷的闲事。可既然皇上有旨,他们也只好认了。处处小心吧,不要栽到包阎罗手里就是了!

还好,包拯上任的第一件事,并没挑他们的错,而是首先瞄准了皇上:“皇上,东宫太子一直虚位,普天下都十分不安。这事大臣们早就议论过不知多少次了,可老臣始终没听到有结果。不知道皇上究竟怎么想的,为什么老是悬而不决?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太子就是天下的根本。这根本不立,是最大的祸事!《诗经?大雅》说:‘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皇上要始终固及根本,为天下社稷早作安排啊!”

平民百姓没有儿子都怕人嚷嚷,贵为天子的皇上当然更敏感了;何况,自打早先那一场是非之后,仁宗确实更卖力了,可始终不见效果,心里早烦透了。这种话题,比打他耳光还要叫他难堪!包拯不会察言观色,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仁宗恨不得立马将他掀下殿去,自然又懊悔不该挪他进朝里,自找麻烦。怔怔地瞅了包拯半天,才冷冷问道:“你要立谁?”

包拯不禁打了个寒噤!这是什么话?这也是皇上向臣子说的吗?也就是包拯,搁别人,早吓得连滚带爬地下殿了。包拯重新趴下叩了头,说:“老臣不才,蒙陛下提拔做了谏官,不能见事不说。我之所以请皇上立储,早正东宫,还不是为大宋的江山社稷着想吗?皇上问我想立谁,是怀疑老臣别有用心,老臣怎么担待得起!说来不怕皇上笑话,我已经七十岁的人了,还没个儿子,就有后福,我也受不起!老臣的这一片痴心,还请皇上明察!”说到痛切处,包拯早禁不住满脸泪水了。

仁宗见包拯这样,知道话说得太重,可想挪也没法儿挪了,只好也陪着叹了一口气,幽幽地说:“爱卿的心,为的都是江山社稷,朕还有不知道的吗?朕也着急。只是这事事关重大,容朕慢慢安排吧!”

皇上既这么说,再争就没意思了,包拯叩了头下殿去了。

仁宗皇帝确实没有说假话。不仅没说假话,而且,他还留着一句话没好说出口:他一直在默默安排。自打上次病后,他就一下起用了十位御侍,宫内号称十阁。虽然疲于奔命,却也不是劳而无功:两个御侍董氏、周氏,先后都坐上胎了。

皇上一得到消息,比谁都高兴,男人的自信与自尊又陡然昂扬起来:“我说甭急嘛,想别的没有,想皇子还怕没有!且等着好消息吧!”

说到这里,仁宗突然又想到一件事情。可究竟是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终于笑了,吩咐蓝元震:“我说有什么事忘了,再想不起来,到这会儿才又想起来了,真是老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宋遗事 第四十回(2)

蓝元震见皇上刚刚满面笑容,突然之间又阴了脸,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又不敢问,只好傻愣着。这会儿见皇上又多云转晴,才赔着笑脸道:“皇上是高兴的,哪里是忘事呢!”

仁宗笑道:“说高兴也不假。可竟想着高兴,倒忘了该做的实事了,岂不荒唐!喏,两件事。吩咐内侍省,多多准备金帛、器皿、杂物,好作赏赐。皇子一出世,马上就要用的。另外,你替朕想想,小家伙出来也得有个宫邸啊,哪儿合适呢?”

蓝元震一听是这两件事,放心了,笑道:“还是皇上想得周到,我们这些奴才全都该死。内侍省准备赏赐不难,我马上去打个招呼就行了。这宫邸的事,哪儿合适呢?一般房子不行,新盖也仓促,哪儿好呢?”

皇上笑道:“你是问谁呢?我要你出主意,你倒来问我?”他今天心情特别好,笑嘻嘻的,并没有一点儿责备的意思。

蓝元震笑道:“皇上骂得对,是奴才不对。不过,我正想着呢!对,有了,先皇当过开封府尹,后来那府邸不是一直空着吗?就将它修一下,作为潜龙宫,叫小皇子住,岂不又方便,又合适?”

仁宗一听,果然是个好主意,当时就拍了板:“好,是个好主意!不仅现成的房舍,也吉祥,先皇的神灵正好护着他。好!就这么办。你立刻传旨,安排人去办。”

蓝元震当时就传旨差人去办了。

消息一传开,自然人人高兴。有那通经博古的又赶着上了一道书,说是请求朝廷仿效东汉章帝刘炟,也下一道《养胎令》。原来,汉章帝当年为了向天下所有的孕妇借福,曾下过一道《养胎令》:所有孕妇每人赐粮三斛养胎,丈夫免服劳役一年。普天下的孕妇也真知道感恩,全都慷慨送福。结果,章帝果然福祚绵长,一共生了八个儿子,且个个有出息。长子刘肇继承大统做了汉和帝,后来的安帝刘祜、质帝刘缵也都是章帝的直系子孙。皇上接到奏章,就像看到皇子正向自己蹒跚走来,当时就批复中书:“此是千秋佳话,朕不欲章帝独擅史册,请中书会同三司立办。”

话虽只有一句,办起来可不是小数,大宋朝已没有那么大能耐了!何况,全国那么大地方,逐一登记、逐一发放,坐胎又根本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勾当,谈何容易!可君命难违,又是事关皇嗣的大交关,弄不好就要脑袋搬家,谁也不敢不办。既办不了,又不能不办,只好偷工减料了:只在京畿或显眼的地方打发了一些人家,其余只好瞒上不瞒下了。好歹相关大臣意见大体一致,只瞒着仁宗一个人,倒也并不难应付。事后也没出什么岔子,总算糊弄过去了。

这些事包拯当然不会不知道,还是要说,想来该还是直性子的缘故:只重事实,不重想像,一切只从眼见为实打算。

也许包阎罗早已料到人好糊弄,老天却不好糊弄,事情到底没了下梢。尽管赏赐准备得非常丰厚,潜龙宫也修得富丽堂皇,董氏、周氏还是都生了女儿!排行已经排到第九、第十了!

仁宗虽然失望,并不灰心:既能生女,就能生男。潜龙宫暂时用不着了,将来总是要用的。照着皇子准备的赏赐,还是如数发吧。虽有些不伦不类,催生图个吉利,也是好的。生了女儿的董氏、周氏,也多少有些扫兴,但很快也过去了:皇宫里那么多人,有能耐生儿育女的有几个?何况,生育能力本身还孕育着希望呢!两个人理直气壮地接受了合宫的庆贺,也理直气壮地接受了仁宗皇帝的晋封:两个人都被晋封为美人了。

十阁封了两个,还有八个不愿意了:她们不过先走一步而已,官家也不能这样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没准后来居上,咱们还能真抱个小金龙呢!皇上也正充满希望,又是宠信的人,时不时耳鬓厮磨,爱还爱不过来,还能狠心拂她们的意思,叫怀中人躺着也不痛快吗?皇上当时就让内侍传令中书,将那剩下的八阁全都晋封为才人。

没想到中书却不买账,说是不合制度。御史们也上书较劲,说董氏、周氏因为诞育公主,理该升迁,其他人不能无功受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