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宋的名人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寇准这宰相当的,难啊。

从暗通款曲到明面的讨价还价(1)

战争是政治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谈判也是一种政治斗争的表现形式,谈谈打打的战争在历史上并不罕见,这次宋辽战争走的正是这样的路数。

最先提出和议的是辽国的萧太后,早在大规模出兵之前,就通过前面说过的那位享受“烈士”待遇的王继忠给宋朝的皇帝赵恒写信,透露了要讲和的意愿,表示出“厌战”的情绪。

这不免令人奇怪,一面是有着和平的愿望,一面却大规模地兴兵,真是很矛盾的现象。

其实就萧太后自己本人来讲,她在治理国家期间大量吸收了中原的汉文化,致力于内部的发展,确实不愿意再开战端,但剽掠成性的契丹贵族可不这么想,他们获得财富的捷径就是发动战争。抢劫,在契丹贵族的眼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抢劫致富是他们传统观念的一部分,已经深深融入到了骨头里。

契丹族此时还是崇尚武力和掠夺的群狼!

面对整个族群渴望战争的压力,萧太后无法去用强力压制,她要敢那么做的话,就是无形之中把自己摆在了全体契丹人的敌人的位置上了。以萧太后这个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的精明,绝对不会去直接挑战全体契丹人的利益,她选择了逼迫宋朝和谈,并在谈判中最大限度榨取好处的做法。

在她的授意下,王继忠给赵恒写了萧太后有意和好的那封信,要求宋朝派遣使者前往议和。他派了四名辽军小校去见莫州部署石普,石普把王继忠的密信上呈给了赵恒。

赵恒得信后和大臣商议,毕士安相信萧太后确有和好之意,而赵恒却不太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对毕士安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辽国让我们派人去议和,等我们去了,他们就会拼命地讲条件要好处。假如只是给些钱财,那还可以考虑,但我最担心的是周世宗夺取契丹的关南地区(即瀛、莫二州),他们一定会让我们归还,这个是坚决不能答应的。我们拒绝了辽的这个要求,仗还是得打,所以现在就要加强备战。”

赵恒还给王继忠写了回信,拒绝先派使者,说如果辽真有和平的诚意,就得先派使者来天朝觐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赵恒也不是昏庸之君,他心里比谁都明白,但他在强调备战的同时,也透露出以金钱买和平的想法,所以说后来给辽“岁币”的事,并不是突然的心血来潮。

再说那个王继忠,他被俘以后,萧太后很赏识他,给了他一个户部使的官职,并送给他一个契丹美女做老婆,王继忠这个“忠”,便从宋朝的身上转到了辽的身上。不过他没有忘记前朝,据说和议的建议最早是他向萧太后提出的,后来两国人民得以安享百年和平,和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萧太后从王继忠那得知宋朝皇帝不肯遣使,就决心扩大战争规模,能通过战争夺取利益就顺势夺取,不行的话也可以战促和。

辽军围攻瀛州的时候,王继忠又给赵恒送来一封信,信中写道:“辽精兵云集瀛州城下,关南之地原来就是契丹的疆土,宋朝想固守恐怕很难,还是早点儿派遣使者来商议的好。”这话说的是柔中有刚,先说辽军已经把瀛州围困住了,意思是瀛州指日可下;再说这是辽国旧地,宋朝不归还给人家是理亏的;最后要求宋朝先遣使(先遣使就有乞和意味了),连恐吓带规劝,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

此时的赵恒已经心生惧意,虽然还嘴硬:“瀛州一向都有防备,辽军的进攻是不足为患的。”其实,他心里小鼓打得“咚咚”直响,所以话也就拐弯儿了。“就算我先派遣使者,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给王继忠写了回信,派右班殿直曹利用去和辽接触谈判。

在此之前的和谈话题都是在暗中进行的,现在终于走出暗箱,大摇大摆地奉诏出使了。

此时双方的交战态势不明,赵恒就急于求和,看来他实在是心中发虚,不想再打下去,想用“和平攻势”来感化侵略者了。

曹利用一路北行,到大名的时候,正赶上辽军大举围城,宋将孙全照看到辽军的攻势很猛,怀疑辽国没有和谈的诚意,就劝主帅王钦若把他留下。其实曹利用也出不去了,大名被辽军围得水泄不通,不仅无法去和辽和谈,连回去向皇帝汇报都不可能了。

辽军虽然围住了城池,却不能攻克,双方对峙起来。萧太后心里着急,就让王继忠再给宋朝皇帝写信,另派使者前来谈判。此时赵恒已经到了澶州,接到信后马上给王继忠回信,说已经派曹利用为使,现被困在大名。双方书信来来往往,很是频繁。

这期间来回传递信件的都是石普,一次他派指挥使张皓去澶州见赵恒,路过辽军防区的时候被辽军抓住,萧太后听说马上和辽圣宗接见了他。辽圣宗和萧太后还保留着契丹的习俗,坐的是车帐,就在车帐前和张皓谈了很久,最后请张皓去大名催促曹利用赶紧来商议和谈的事。

但是王钦若他们还是不相信,就是不放曹利用走,张皓无奈只好独自去见萧太后,告诉她“抱歉了,这事我没办成”。萧太后也没办法,就给了他一些奖赏让他走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萧挞凛在澶州城下中箭身亡,宋军的援军也陆续到达,隐隐已有合击之势。军事行动的不顺利,使萧太后对和谈已经急不可待了,抓住一切机会想促成和谈。

赵恒也急于和谈,他害怕辽军趁天寒地冻黄河冰封之机,绕过澶州直取东京汴梁,那时根本动摇,将危机四起。

宋辽各有所忌,自然是一拍即合,曹利用进入辽军军营,面见萧太后。

然而,辽军的顾忌是现实的,赵恒的顾忌却是怯战使自己疑心生暗鬼、自己吓唬自己,实际上战场上的局势应该是宋军占优,辽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但就是这个几乎能改变历史的大好机会,却被赵恒错失了。

接到宋朝和谈的消息,萧太后一定是在偷着笑:赵恒这个胆小鬼,这么容易就上钩了!

萧太后和老相好大宰相韩德昌坐在一个车帐中,见面的礼节也非常地简约(游牧民族古朴的遗风尚存,不似中原的繁文缛节),招待曹利用品尝“国宴”的时候,连一张桌子都没有,就是在车轭上横放一块木板,摆上些盘子碗的,堪称“餐风”宴席。

第一次接触达不成协议是很正常的,萧太后也没太计较,她知道只要保持接触就会逐渐地深入下去。她和宋朝皇帝的较量,此时才真正开始。

既然宋朝先派遣使者了,萧太后自觉占了上风,也就派左飞龙使韩杞带着国书,和曹利用一起去见赵恒。

和谈,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双方的唇枪舌剑、讨价还价即将开始。

兴冲冲的曹利用(1)

与辽国的简陋相比,大宋无论是在接待礼仪、场所和人员安排上,都显得富丽堂皇。

先是澶州知州何承矩在城外十里长亭给韩杞接风洗尘,然后由翰林学士赵安仁全程陪伴,赏赐给他锦袍、金带、鞍马等等一大堆东西,显示出一派泱泱大国的气度。

这些表面功夫是宋朝文臣的拿手好戏,但实质内容不是靠这些表面功夫能解决的,在接受了韩杞的国书以后,赵恒立即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如何应对辽国提出的议和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