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植”切不可与柳混植,“若桃柳相间,便俗”,其实让我说,桃红柳绿为大俗却也为大雅;玉兰宜种庭前,“对列数株,花时如玉圃琼林”;梅宜植“石岩或庭隙”,“花时坐卧其中,令神骨俱清”; 芭蕉宜植窗下,“绿窗纷映”的趣味盎然,以求:“开窗则一围新绿,万个琅轩,森然在目,宜于朝暾初上,众绿齐晓,觉青翠之气,扑人眉宇间。”这样翠情绿意的风韵,在古诗书中都有许多的描述。”口若悬河不绝于耳说着的余老显得异样的兴奋。
他说着又用手指着色彩与造型各有干秋的四季假山侃侃而谈道:“堆山叠石是一门很要功力的艺术创作和艰辛的劳动,是古典园林的精髓。要求造园前要‘搜尽奇峰打草稿’,作到胸中自有丘壑,又要掌握娴熟的叠石技术,这样堆叠出的假山才会有真山的气韵,又有假山的意趣。而且园林叠石又分有各地方、门户流派,各自创造出迥然不同的叠石艺术风格。扬州八怪中的石涛和尚据说还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园林大家,对叠石、理水、植树造园都有很深造诣,而且专门为造园著书立说,并且他还亲自动手造园,他对扬派盆景和园林艺术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刘晓此时不住地忙碌着,手中的数码相机在不停地拍照,手中的MP3不时地录下余老的话语。此刻他的心情有如五月扬州的天气,晴朗宜人,心境恬静。
离开满园种植着有让刘晓数不清种类竹子的个园,两人又乘车来到位于城内花园巷的何园又称“寄啸山庄”的著名园林建筑内。沿园内环水景观,在花墙游廊中观赏以雄建见长典型扬派园林风格的山水景观。园中的厅堂、廊亭与太湖石构成的假山相互贯穿依附,别具匠心的理水和叠石在各色的树木、花草衬托下景观视野丰富且多变化。四周沿楼阁而建的复廊穿越庭园间,站在高架的复廊观望近景、远景,仰望、俯视,近处的湖石、花草、楼阁,远处的山景、瘦西湖景观尽收眼里。园内彩色卵石铺就的路径叠落蜿蜒,建筑的各种色彩与园林景观变幻无穷,实现着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美学原则:移步易景。二人身临其间,在美景中上上下下走动,时隐时现地穿行其间,用眼,用肢体,用心,感悟与体悟着扬州造园艺术的经典之作。
第一次游览古典园林的刘晓对扬州造园追求极致的作法有了很深的感触,他目不暇接地不时跑到假山上、游廊内、楼堂馆所内四下细细地端详、琢磨一番。时有发现地冲着余老发出,因被美的景致与造景设计和技艺所打动而不时地发出啧啧赞许,余老望着刘晓异常兴奋的样子,不禁笑呵呵地说:“这扬州是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名城,只是后来清未因运河不再通航后才受冷落的,这里不光园林美、盆景美而且历代还出美人呢。”说到这,他望了一下刘晓,当看到刘晓听罢一下扬脸向他回视时的眼球里透出含蓄无邪的目光时,他才接着话题接下讲:“这扬州自古出了无数的著名美女呀,如史册上记载姓名的就有:“和亲公主”赵细君、汉成帝最宠幸的皇后赵飞燕、堪称中国第一女丞相的上官婉儿、戏剧家关汉卿的红颜知己朱帘秀等等还有许多。在文学作品中更是随时可见扬州美女的身影,你看有冯梦龙笔下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琼花仙子、芍药女、最著名的当属曹雪芹《红楼梦》中着墨颇多的扬州姑娘林黛玉了”。 经余老这如数家珍般的一一讲出,刘晓听得是心悦诚服地不住点着头,心中却暗自想,这余老师真真是社里少有的人才呀,知识渊博,连这扬州美女都……想到这,突然他脸上流露出一丝不被人察觉的笑意:听说凡喜欢花草的人,也大多数喜欢女色……刘晓随即用眼瞟了一下,望着余老津津乐道的样子,他一下确定了自己的推测,尽管觉得如此念头有对老师有所不恭,但也无碍,在社里也没听说余老有过什么诽闻呀,刘晓继续面对余老诚然地连连点着头,脸上却有了耐人寻味的狡目笑容。 。 想看书来
十三
在扬州听到不止一人自豪地在讲:瘦西湖有四宝,它们是一屏、一石、一塔、一桥,其中的清代青花瓷屏和白塔及五亭桥己经见过了,算来唯有放置小金山庭院内一座盆形钟乳岩还未曾谋面。于是两人第二天又早早地进园寻觅来了,终在湖畔的一座江南风格庭院里二人目睹了相传为宋时进贡朝廷“生辰纲”遗物的石景。这是块长五尺宽二尺原二尺余,四周呈连绵起伏山峰状,“山峰”呈一面高一面低且中间下凹而成盆状,细细观看盆内景致犹如山峦起伏围拢环抱,山石遍体布有众多的孔、洞、穴,山形精巧别有洞天。山石上苔藓斑斑如绿植曲折锦延,在石中的洞眼中、低洼处植有很具势态的小树桩和不知名的花草,盆中因下雨积水而成一池的“湖面”,池水映出峰峦、树木影绰的倒影,山石自成一件群山环抱中如湖如海的山水盆景。唯有遗憾的据说是在*期间被人在盆中用水泥沿山脉筑了一些蜿蜒起伏长长的城墙,“长城”的标志确也保存下了古物。现如今“城”虽己“坍塌”仍留下可谓败笔的痕迹。余老指着奇石感叹道:“这应该是最早供人们欣赏的天然水旱盆景吧,不过,这是我个人意见,一家之言,纯粹的一家之言没有考证,别录音呀。但它在瘦西湖畔多少年来供这里的人们观赏,应该讲:它的存在促就了扬州盆景人对于山水盆景的认知,也就是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或艺术创意的启蒙吧。有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己有“山水点景”称谓,应当讲山水盆景原创于扬州并具全国第一的地位。近年来扬州山水盆景在国外也享有盛誉,曾有多位盆景大家在海外讲学、制作。扬派山水盆景的长足发展对国内的山水盆景制作很有促进作用,山水盆景发祥于名城扬州,也就是平日人们所说的人杰地灵吧。历史名城独有的景观与历史文化、人文因素涵养了扬州盆景人的灵性,也促使山水盆景近几十年在扬州得到传承而且发扬光大。”余启明滔滔不绝地讲着;看得出扬州的山水盆景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出了瘦西湖公园大门,俩人又来到扬派盆景博物馆,原计划用三天时间的采风计划还未全部完成,为抢时间二人直奔盆景园内的山水盆景展区。扬派山水盆景很注重表现“构图”的诗情画意美,题材广泛往往将“画面”的造景与用诗文、典故的题名二者珠联璧合而成完美的艺术作品;以再现独特天然美景、名家山水绘画和经典园林景观影子的作品,盆中山水造景的精湛可见一斑。面对几架上规格尺寸大小不一,摆设得错落有秩的一件件将浓缩自然山林水景观于一盆钵的艺术品前时,俩人双双被眼前充满自然情趣的艺术所感染,为充满生命力的艺术所震撼。二人完全沉浸在对曾经见过的或曾臆想过美景的回忆与联想中,盆中之景仿佛是将人世间的、画卷里的、想象中的美景在他们眼前定格。
自古以来人们这样比喻:山是大地的脊梁,水是山的依托,山水为孪生兄弟。山是秀丽,水是灵韵,这样的认知自然地成为艺术家眼里的“山水丹青”和“山水盆景”了。细细观赏盆中的石与水,有着一种“石令人古,水令人远”的意境美渗透出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身心。盆中“山”上多姿多态的树桩、绿苔、小草和流动的“清泉”,这些有生命的活的艺术品,时时不断地生长,随着时间的变幻在不断地变化着,这生命的成长过程,正是盆景艺术之所以又被称之为时间艺术的“理论依据”,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美名的原由。
景区内,在石几架放有不同规格、不同风格、不同材料制成的山水盆景,其中的各式盆钵多用高资石盆、宜兴紫砂盆;所用山石多选用黄石、宣石、湖石或灵壁石,山石的设置一般采用偏重式或开合式,也就将山石或放置盆的一侧或中间并左右对称。将精选的各种类山石叠作数寸或尺长小山,形成峰、壑、涧、桥自然之态,并蓄水作池沼、作湖泊、山涧、水畔,其中植木养苔,配置陶瓷件茅屋、渔翁、小船等,充满野趣,很是讨巧地喜人。余老与刘晓二人爱不释手地在作品前久久驻足,从他们被深深打动的表情看出:少了惊喜多了思索。余老从背包中取出速记簿,快速勾勒出一副副盆景草图案。看余老娴熟且有功力的速描稿,刘晓钦佩地赞许道:“您的绘画功底不一般呀。”余老笑笑说:“被逼出来,多年前,那些时候社里美工忙不过来,又要赶任务没办法,就自已买来《介子园画谱》照着自学,后又拜师擅长小写意的画家靳长海先生习画。多年的工作实践倒让我觉得:其实作为一个好的盆景创作者,我说至少要掌握三样工具与技能,那就是花锄、剪刀和相机的使用,这是因为盆景是活的,不断生长随时变化的,只有拍下当时的植物某个瞬间照片才好保留最佳状态,当然会画画更好,可方便了而且会画画有利于盆景创作的构思,对吧?”刘晓连连点头称是。
(扬派山水盆景)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十四
如今的扬州山水盆景,经过多次国际国内的高层次展示己经在全世界各地区久负盛名,每年有不少作品在国内外的盆景艺术交流活动中屡屡获奖。盆景艺术文化史书记载山石盆景较山水盆景而言,它在扬州更有渊源,宋时苏东坡任扬州知府时曾留有咏盆景的诗作《双石》留传在世,成为现如今发掘得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山石盆景并且在当时社会广为流传,这些为日后的扬派山水盆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林业大学中盆景学教材中所记载资料表明:有关扬州的山水盆景在清代的《扬州画舫录》己早有记载,那时被称之为“山水点景”,从书中有关山水盆景如何创作细节的描写可以看出,就很象现今己名扬海内外的扬派山水盆景。
近几十年扬派山水盆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979年10月江苏靖江的山水盆景作品在德国波恩国际园艺博览会获得金牌奖,曾令扬派山水盆景名声名大振。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名气,先后在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举办山水盆景展览和展销。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扬派山水盆景作品《八骏图》,一件汉白玉石浅盆,起伏的山石上用多株颇有姿色的六月雪树桩创造出稀疏有致的丛林景观,在山林中有八匹或立或卧的陶瓷制马分布,共同“绘制”出一幅经典的牧马图。在1985年首次摆上了在首届全国盆景评比会的展台,并且一炮打响荣获了金奖。余老清楚地记得作品与作者当时获殊荣的激动情景,那时他也只是名普通的评委。他还记得当时还有人对作品提出意见:好马一般不是卧姿,故不叫八骏。面对反对意见,评委们的意见是:找来这八匹不同姿势的陶瓷配件己属不易,构不成作品的瑕疵。从那次亮相并获金奖作品以后,大大地提升了扬派山水盆景在国内、国外的知名度与地位。作者也成为了盆景艺术大师,经常应邀去国外传授中国的扬州的山水盆景技艺。
从不集邮的余老却刻意收藏有1996年4月我国邮电部曾发行过题名分别是:《漓江翠影》、《神峰争晖》、《雪融江溢》、《鹰嘴奇峰》、《岁月峥嵘》和《云山叠彩》等一套6枚精美绝仑的山水盆景纪念邮票,就是采用扬派的靖江山水盆景作品作画面。这些作品都是扬派盆景人经过艺术构思和运用精湛技艺,把大自然的名山大川聚缩于咫尺盆钵中。从中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的山峰挺拔峻峭,呈壁立千仞之势;有的山峦连绵,具景深意长之幽;有的山穴洞天,显玲珑剔透之奇;有的山叠翠水浩瀚,露天水一色之秀;并且作品用石考究丰富,有斧劈石、雪化石、干层石、五彩石、英得石、芦管石、灵壁石、石笋石等多石种,选择其中色泽鲜艳,纹理清晰,形态奇异者,均为石谱中所列的上品。并在山石间缀以各式样多姿植物和亭、阁、桥等摆件,共同置于汉白玉石浅盆中。在当时邮政鼎盛时,邮品发行的受众面很大,这异彩风光的小画面让国内外的人们一下子认识和了解到在中国还有这样的艺术品。这么一来,扬派山水盆景在全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就更大了,近年来欧美、亚洲很多国家盆景组织相续邀扬派艺人前往传授技艺,极大地推动了山水盆景在世界各地的推广,令这个在中国盆景大家族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得到在更大范围的普及发展。它的另一个最直接反馈是在盆景展览会上,特别是国内展会上出现了更多、更美的山水盆景新作和新人。这套邮票据说至今己经增值了二十多倍,余老手头存了一套,一直珍藏在书柜中,但就是再值钱再增值他也舍不得出手的,收藏也是艺术嘛,有艺术就有追求。
盆景园内的各处都有隐蔽包装的音箱,游人所到之处都会传出悠扬、欢快的《菜莉花》乐曲声,一首由各种民乐器伴奏的女声合唱优雅、欢快的歌声,荡漾在这充满古典园林艺术氛围的庭园里显得尤为动听。尽享感官愉悦而如痴如醉般的余老深有感触地说:“《茉莉花》已成为世界名曲,经常在维也那金色大厅演唱。要知道,它的故乡确是扬州,典型的扬州的民歌。这就像中国的盆景现如今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包括美国、加拿大都有身影,己经成为世界文化现象,它的发源地确是中国。但是真正的也就是原创的中国盆景与这首扬州的民乐曲在世上的影响力比较起来还是大有差距,中国盆景在世界上的传播确实留有不少的遗憾……”刘晓听罢已明白其中所指:“您是指盆景称谓吧?”,余启明无言地微微点头又轻摇头地认同,他心中有许多的话要讲,遗憾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称谓呀!盆景的中国风格与气派……望着余老欲说又止的样子,刘晓也一脸的无奈。两人边走边看且谈论着眼前一盆盆活的、绿色雕刻的艺术,耳中听着娓娓悦耳的音乐,人也不由地变得灵动起来,他们时而转身、侧身、俯身一往情深地观赏着眼前一盆盆的山水盆景作品,时而仰首凝神聆听着弥漫在空中的美妙音乐,他们用心、用耳、用眼、用鼻和手,体悟着盆中树桩的典型性格、感受盆中之景的视觉美感、音乐的听觉享受和花草沁人心脾的嗅觉*。
(邮票上的“八骏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五
在扬州驰往苏州的大巴车上,余老与刘晓兴致勃勃地透过车窗观望公路旁一排排挺拔高耸、深绿色的杉木丛、嫩绿的稻田和长满地埂、田边、房前屋后处处是一片片黄色的油菜花;村落中簇新的民居都贴着各色大大小小瓷砖,相同式样的或两层或三层的新楼群;新落成的各式现代化工厂房接连不断,从车窗向外望去一排排、一座座飞速地向后飞移。车上看腻了相同景色的余老依靠着座椅闭目养神,刘晓仍目不暇接地向车窗外张望着。他几次欣喜地欲与余老交谈,望着其憨态入睡的样子欲言欲止。
刘晓经历在扬州采风的几日,他愈发地觉得余老师的了不起。在他敬慕目光中,余启明先生的脑中有那么多的盆景百科知识,不愧为中国盆景界的专家,出版社里的“宝贝”。刘晓知道,近年来随着出自余老之手的各种盆景书籍的渐多,他在出版业内在盆景界圈内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