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说罢,身旁的张让立刻大喊,“宣!王越、童渊上殿!”
百官闻言,立刻心中大惊,王越是虎贲将军,自然与殿上诸多官僚熟识,而那童渊的神枪散人名号,也是闻名遐迩的。
一旁的何进听到外甥将这功绩给了自己,立刻挺着大肚子站得笔直,满脸的笑意。
原本准备给两位穿的小鞋,也暗暗收了起来。
“臣王越、童渊,叩见陛下。”
“勉礼!两位皆是当时豪杰,朕自是不能独藏明珠的,母后,朕觉得学宫建完尚需时日,不如现在都城内给两位老师开设皇家武馆,好让老师教习天下有志少年!”
“陛下谋划有度,自然照陛下所言!”
何太后立刻点头应允。
“学宫?”
“陛下要建学宫?”
……
殿上百官并未对两位豪杰开设皇家武馆有异议,反倒是对学宫二字抓着不放。
这便是鲁迅所说,要开窗前,最好喊一嗓子要掀屋顶。
这一下,刘辩是开心了,但却让王允、蔡邕、唐瑁、袁滂四位有些不适。
毕竟他们四位已经商定,先把生米煮成熟饭,事前不告知同僚的。
刘辩自然是不以为意,他主要是想看看,朝堂中,世家大族到底有多少根基,又岂是那些想与皇权争斗的世家。
“没错,朕得光武先帝之托,在洛水河畔建立鸿文学宫,广邀天下贤士,诸位爱卿,若有助学之念,或可捐些许家资,送到大司农袁滂处!”
刘辩说罢,张让立刻高喊。
“臣愿助学!愿捐赠钱十万贯!粮一万石!”
张让说罢,百官尽皆失声,刘辩仔细地看着他们的面孔,好在他颍川世族大都在点头,并未有不同意见。
“不知陛下这学宫建完,是否要改换选官制度?”
侍中杨彪如同一头闻见血腥味的鲨鱼,窜了出来。
“的确,时移世易,察举制不再适合如今的乱世了,这也是光武先帝对我说的原话。”
刘辩挑眉说道。
“即使如此,臣代表杨家愿捐钱二十万贯!粮两万石!”
刘辩闻言,心中大惊,他随即看向四个老头,老丈人唐瑁对着他微微点头。
他这才心领神会,有了弘农杨家的助力,颍川世家也不会甘居人后,随即朝堂上捐款助学声此起彼伏,哪里有灵帝时那一派哭穷的景象。
群臣一边兴致勃勃,刘辩一边在想其中关节,想了大半,似乎摸透了老丈人的想法,随即宣布退朝。
“王司徒,蔡大人,袁司农,唐国丈,请诸位留步,陛下在太庙备了午膳,请诸位过去用膳呢。”
张让在殿外拦下四人说道。
“怎的又是太庙?”
四个老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咽了口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