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不死巨人 枪反 > 第3部分(第2页)

第3部分(第2页)

史玉柱毫不犹豫地说:“打赌吃辣椒!”

辣椒是由一个寝室里的湖南同学带来的。俗话说,四川不怕辣,贵州怕不辣,湖南辣不怕。可见湖南辣椒辣得还是够味的。

上海同学当然不甘示弱,也不肯让步,说:“‘打赌’可以。但有个条件。在吃辣椒期间,我俩不准吃其他的任何东西。”

史玉柱抢着补充说:“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一勺我一勺,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上海同学一拍桌子说:“好!一言为定。”

根据“君子协定”,最先提议的史玉柱撮起一勺咽下去。那时,史玉柱顿觉五脏俱焚,嘴巴火烧火燎得想说话,却不知说什么好。

经过七八个回合的较量,史玉柱以两勺的优势取得了胜利。当那位上海同学奋不顾身冲向水龙头的时候,只见史玉柱兴奋地抖动着双拳,但这时他也已经辣得说不出话来了。

“这不是在比吃辣椒,而是在比意志、比毅力、比韧性。”每当一谈起这件事,史玉柱就说:“只要你豁出去了,那就是不怕辣椒,而是辣椒怕你。于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树立必胜的信念非常重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节  电脑天才(1)

史玉柱疯了,轻易间他放弃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机会;史玉柱没疯,因为“秦失其鹿,惟胜者得而割之”。

放弃大好前程的史玉柱在蓄势待发中,毫不掩饰将来抢夺中国电脑技术市场话语权的勃勃野心。

于是,他叫出了“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

“燕图樊首赵国刀,壮士未还斩秦腰。明晓贯虹白日事,偏从虎穴走一遭。”流传两千余年的荆苛刺秦王的故事在今天已经完全化为集智慧、勇气和胆略为一身的精神图腾。而这种精神恰恰昭示着史玉柱甘于放弃和勇于出击的精神。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辞职就这样代表了史玉柱的决心,“我拿青春赌明天”则更见证了史玉柱对未来的壮志凌云。

1.农村调查统计软件被推向全国

1984年,史玉柱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现在看起来挺荒唐的,因为数学系实际上和加减乘除没多大关系,数学系主要是研究逻辑。但当时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说数学系就是搞数字的,搞加减乘除的,那个统计局就是搞数字的,所以就把史玉柱分到统计局去了。

不过单位还是很重视这个浙大数学系的人才,分到单位没几天,史玉柱就被通知去西安统计学院进修,一去就是几个月。这次进修对史玉柱后来接触计算机影响很大,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当时数学系可以选两个方向,一个是纯数学,一个是计算数学。史玉柱心想,纯数学太枯燥了,计算数学或许还能应用到其他的地方,就选择了计算数学方向。当时还是小型机时代,进机房需要换衣服换拖鞋,自己去编程,编程的结果还需要打纸带。史玉柱只觉得挺罗嗦,没觉得计算机特别有用,对它也没什么特别的兴趣。

但到了西安统计学院之后,进修的老师是一个美国的教授,号称抽样调查之父,他就介绍了最新的国外抽样调查的方法,统计的方法、抽样的方法,没有一样能够离开计算机。

回到单位之后,史玉柱当时负责的工作就是农村抽样调查数据的处理。那时候单位里面用的计算工具还是很原始,是用计算器在那里加来加去的,史玉柱就提出要求,应该买一台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是挺昂贵的设备,但是领导也知道计算机能提高效率,既然有人能用得上,就答应了史玉柱的要求。史玉柱因此南下广州,花5万块钱扛回了一台IBMPC。

有了计算机之后,史玉柱的生活变了个样子。那时候也没有结婚,就是一个人,别人下班了他就一人在计算机机房里面琢磨、研究。

史玉柱的计算数学功底开始发挥作用。因为数学其实就是大脑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计算机编程不是难在语言,而是难在算法,所以一般计算数学出身的人编软件,要比计算机系编软件的人水平要高。过去应该有20、30个人干的统计的活,史玉柱用计算机,找两个录入员,一两天就干完了。

统计局一般是每年秋天做一次统计,汇总一下,以前都是有一批人在做这个工作。被史玉柱这么一弄,一下子很多人就没事儿干了,当然单位也就安排这些人做其他的事儿,史玉柱自己也没事儿干了,闲着也是闲着,既然有这么好的统计数据,史玉柱就开始琢磨能分析到什么。

此时史玉柱就自己开始编写分析软件,这个软件设计得可以分析出很多有用的数据,比如年收入400元以上的农民会买哪些东西,消费特征是什么;年收入400元到500元的农民消费特征又是什么?把这些人的数据抽出来一汇总,然后再和平均数一对比,一分析就能出很多的结论,很多以前的统计人员想象不到的一些东西。

当时,史玉柱所在的部门的人都是学农业的,没料到数学系的人也能分析出农业上的数据、农民的收入、基尼系数等等,而且一瞬间就可以搞出来。

史玉柱的软件不断完善,此时,各地的统计局都纷纷开始使用这套软件。第二年,国家统计局在河北唐山召开的全国统计系统年会上,要求全国各地的农村抽样调查都用史玉柱的软件。史玉柱因此得到了二、三十元奖金和一个技术进步奖。相比当时每月54元的工资,史玉柱很有成就感。当时是1985年,史玉柱年仅23岁。

2.去深圳读研究生

出类拔萃的工作业绩引起了有关领导的关注和重视。编完软件之后,史玉柱就开始基于这些分析出的数据,写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学术文章,需要哪些数据来进行分析的话,就到现成的数据库里面一检索。

文章发表在了学术价值很高的杂志上。碰巧的是,当时的安徽省副省长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看了不少史玉柱的文章,很是欣赏。

副省长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同时也是深圳大学的客座教授,通过这层关系,上级决定将史玉柱作为年轻干部中的“第三梯队”培养,保送到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做这位副省长的进修研究生,并且对他许诺,“只要史玉柱一毕业,马上就可以定为处级干部”。

在“官本位”思想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的价值观念时,年纪轻轻的就可以在省委大院“捞”个处级,谁都会有理由对他的辉煌前景进行美好的想象。未来,在史玉柱面前展现出了一幅极其美好的蓝图。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节  电脑天才(2)

可对于史玉柱来说,能不能“捞”到一官半职并不重要,他珍惜的是这次极难得的学习机会。史玉柱就这样来到深圳读书了。

此时的深圳,正是全国开风气之先的地方。

当时到深圳,需要先到达广州,然后从广州到深圳再坐个大半天的车,路还非常窄,遇到迎面来车,得找一个宽的地方停下来才能过去。

到了深圳大学,一副欣欣向荣的场面,学生的精神面貌跟内省完全不一样。学生和老师的经济头脑都特别活跃。

史玉柱上的专业是软科学,实际上就是数学和经济的结合,把数学应用到经济研究上面去。做为副省长的导师一个学期也就来上几次课,其它时间完全是自己支配。

当时深圳大学里几乎每个学生都在搞勤工俭学,史玉柱当时一共是师兄弟三个,大家都觉得要面子不愿意去,所以就安排在软科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