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桃季节己过了三四个月,实在抱歉这季节没桃吃。”
道人淡淡一笑道:
“要吃桃有何难!”
说罢从墙角拣起一颗陈年的桃核,拿过夏国相搁在地上的铲子,在地上挖了一个几寸深的小坑,把桃核种进去,盖上土,然后从炉子上取过一壶夏国相准备泡茶的滚开水浇到坑里。
吴三桂和夏国相在一旁眼眨也不眨一下地看着。只见一会儿有嫩芽冒出,逐渐长大,很快就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桃树。
转眼间桃树开了花,又转眼结了果,大而香甜的桃挂满了枝头。
道士不慌不忙,从树枝上摘下桃来给吴三桂一个,也给夏国相一个,自己又摘了一个,并说道:
“要吃请在树上取,别客气。”
吴三桂和夏国相小心地咬了一口香甜爽脆,十分好吃。
三人围坐在桃树下,边吃桃子边聊天。一直聊到深夜,桃也吃完,道人对吴三桂稽首道:
“贫道该告辞了!”
吴三桂慌道:
“吴某该如何感谢先生?”
道人道:
“借尊驾一盆水。”吴三桂不明白,道人又道:
“我从这里走了,请在我所隐去的地方倒上一盆便是。”
吴三桂依道士之言,他在所隐去之地倒了一盆水。
道士土遁而去。
吴三桂惊叹道士的道力。
吴三桂与夏国相一夜长谈,夏国相对清军多尔衮以及大顺李自成都提出了许多观点,让吴三桂身处这种境况有了新的动向。
吴三桂对夏国相有如当年刘备遇到诸葛亮的感觉。
第二天,吴三桂与夏国相回到城里,众人见他跟去的随从一个没回,也不便多问。
灵堂里一百个僧人,披袈裟,拍动那金铙铜钹,声震天地,五十双道,穿羽衣,吹起来苇管竹笙,响遏云霄。纸糊的大洞仙,这个背宝剑,那个敲渔鼓,竟有些仙风道骨了……
夏国相看到这一切,悄悄走到吴三桂身边,说道:
“元帅,这么多人去恐怕……”
吴三桂明白了夏国相的意思,问道:
“你说该怎么办?”
“我认为此事愈密愈好,知道下葬、知道您父母葬于何处的人愈少愈佳。”顿了顿又道:“道人说下葬时间为丑时,我们可以……”
吴三桂听完夏国相的话,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他给众位僧道部赏了银子让他们散去。到晚上时,他挑选了十六名壮汉抬着父母的尸体俏悄出了城,直向西山而去。没有兵丁,也没有送葬人,领头人是夏国相,他带着一行二十多人的殡葬队,刚踏进西山那松柏林时,忽然狂风大作,一时霎时间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乾坤昏荡荡,日月暗沉沉。
抬丧的人只好放下棺材,就地歇息,等风停了再走。
可风一个劲地卷刮着,夏国相看时辰已经不早了,他命令所有的抬棺人继续前进,可逆着风走,那里走得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出半里地又歇下了。
夏国相只好命令所有的人手都去帮助,这样又向前推了半里路。夏国相又气又急,一路上前蹿后跑,灯也被刮灭了,自己亲自上去动手,一步一步挪到了道人所插木棍的地方,命人挖坑下葬,当棺材落进坑里,风平浪静,天地一片星月照耀着朗朗乾坤。
夏国相再看时辰时按道人所定的丑时下葬已整整晚了二个时辰。夏国相心一凉:“如有什么不测也是老天注定,非我夏国相办事不力。”可他转而又想:“要是吴三桂知道这件事没办好,他一定要责怪我不力。”夏国相心中已有了保全自己的主意。
众位兵丁把坟垒好,夏国相看着一个个困乏不堪的相子,心中顿生几分同情,手中握着的剑又放回了鞘里,从怀中掏出一包银子分赏给每一位,然后说道:
“你们拿着这些银子回家去吧,千万不要回兵营,小心丢了命,今晚的事对谁也不要讲,回家安安生生过日子。”这些兵丁都明白了是怎样回事,都跪下向夏国相磕头道:
“谢谢大人不杀之恩。”
说完了个个都拿着银子消失在了晨光之中。
此时天已大亮,夏国相便回城向吴三桂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