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若欲离间明朝君臣,则我军不可急攻京师,否则我军攻之愈急,明朝国主就愈发倚重袁崇焕。京师城高墙厚,攻取极为不易,大汗既不能取明以得实利,又白白加重了袁崇焕的地位。”
皇太极眼睛一亮,道:
“依先生之见,该如何?”
范之程不慌不忙地说道:
“京郊多富庶之地,我军可分兵四处掳掠粮食、壮丁、金银、一者可以耗明之实力,二者储足粮草,静以待变……”
皇太极听完,极口称赞道:
“好计策!”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皇太极减缓了对京城的围攻,而是派人四处扫荡掳掠,一时间京师周围方圆几百里之地烽烟四起,生灵涂炭。
老百姓家园被毁,牲畜粮食遭抢,哭天抢地,怨声载道。而袁崇焕身负守城之责,不敢分散兵力攻击消灭恣意践踏的满洲精骑。
京师百姓看袁崇焕按兵不动,更是怒不可遏,他们大骂袁军无用,说袁崇焕先找借口杀毛主龙,杀掉后金心腹之患,又放纵后金大举进攻,自己则借勤卫之名,回军反噬……
更糟糕的是,京郊的良田美宅园林庄舍,九成是京城里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产业,这些人可以不理会京郊百姓的死活,但当他们自己的庄园遭到残踏焚毁的时候,却扼腕叹惜,心痛不已。
愤怒与怨气化作一道道弹劾的奏章与私下的埋怨,焦点就是袁崇焕。而这些都以冠冕堂皇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传到崇祯的耳朵里,多疑的皇帝变得更加举棋不定。袁崇焕几次请求入外城修整兵马,都被崇祯矢口拒绝。
种种关于袁崇焕的流言,让崇祯百思不解坐如针毡,一方面他实在想不出袁崇焕有什么理由背叛自己,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京城几百万人众口一辞的传言不像是空穴来风。
10
过了一天,传报明京德胜门外,及永定门外,遗有两封议和书,是太宗写给袁崇焕的。
又过一天,满军捉住明太监二名,太宗不加审问,就令汉人高鸿中监守。又过一天,满军兵退五里。又过一天,高鸿中报太监逃脱,又过一天,高鸿中入见,报明督师袁崇焕下狱,总兵祖大寿奔出关外去了。太宗大笑,道:“范先生果然神机妙算!”
你道怎么回事?原来,这一切的一切,竟全是范文程与太宗的手笔。
明京两门外的议和书,都是范文程捏造的,由人密置。守门的兵士,把此书飞报崇祯,崇祯便命亲近太监出城查访,不想被满兵捉住了两名。这两名太监由汉人高鸿中监守。高鸿中是汉人,与明太监语言相通,渐渐谈得投机,并酒食相待。
半夜,三人饮酒间,有一官兵入内见高鸿中,见二太监在,慌忙退出。高鸿中假装酒醉,忙起身出来,与官兵密谈。二太监偷偷听到那兵官谈袁崇焕已答应议和,明晨清兵后退五里。末后这一句,还特意嘱咐高鸿中别让二太监知道。言毕,匆匆离去。
二太监以目相视,忙回到座上。高鸿中也入门再饮了几杯,说要收拾行装,不再奉陪,竟自去了。二太监趁四处无人,便一溜烟的跑回明京,说禀崇祯帝。崇祯帝大怒,于是收袁崇焕入狱,命满桂为大都督。
祖大寿、吴襄听到主帅被囚,顿时大怒,率兵驰回山海关。太宗得了此信,如何不喜呢?
明军失了主帅,惊惶的了不得。偏这太宗计中有计,下令退驻固安、良乡一带。明廷还以为是满洲兵退去,略略疏于防范,不料满兵复又回转北京,直逼卢沟桥。此时守城大将,只有满桂一人,还靠得住,此外都酒囊饭袋,全不中用。
崇祯慌忙封满桂为武经略,屯西直安定二门,又令保举贤才。满桂听说,愤然说道:“好好一个大将才,缚置狱中,还要人才何用?”
庶吉士金声保荐一名游僧,名叫申甫,想来大概是会念退兵咒吧?
崇祯召见申甫,令他引兵抗敌,哪知这申甫只会造兵车,当下便令工匠造了许多,清兵攻城时,便令士兵推车冲了出去。清军千军万马,呐喊着冲杀过来,明军死伤无数,申甫也被砍死,一道魂灵,到极乐世界去了。
崇祯惶急,忙向群臣问计,翰苑出身的刘之纶进谏,让崇祯召祖大寿等人速进京勤王。崇祯无法,对这些边将也不敢用强,便令狱中的袁崇焕写信规劝祖大寿等人入援京师。
祖大寿接到袁崇焕书信,不由痛哭失声,大叫道:“天可怜见!我帅何罪?”
当初吴三桂也作为祖大寿部将进京助王,忽然袁崇焕被捕,他与祖大寿等人一样震惊,袁崇焕之为人如何,谁人不知?说他通敌叛国,实在匪夷所思。
吴三桂也听说过袁崇焕在辽东时,曾与清太宗书来信往,遗书议和,但吴三桂知道,这绝非是袁崇焕前勇而后怯,卖主求荣,实在是打算以此懈怠满军,挤出时间,把守备尚未完固的辽西一带重加整顿,以防不测。吴三桂对袁崇焕这种深谋远虑,十分敬佩,也曾想自己若为宁远巡抚,也会这样的。然而,袁崇焕竟突然被捕,这实在令他大惑不解。
现在,袁崇焕身在樊笼,却写信令旧部速速入京勤工,足见其忠心了。祖大寿没办法,火速召集吴襄等人,率队进京。
清太宗也恐师劳日久,有前无继,犯了兵家之忌,恐怕祖大寿等人一旦入京,援军四集,反致退守两难,于是也决意退兵。祖大寿等乘势进逼,清太宗率领全军,退至通州。
崇祯见清军已退,龙颜大悦,遂命祖大寿等再度北上。祖大寿、吴襄奉旨北伐,乘胜夺取了长城内外的四城:遵化、永平、迁安、滦州。
清太宗大急,却仍然按兵不动。众贝勒见状,纷纷请战。清太宗道:“你们急,难道我就不急?可是,袁蛮子虽已下狱,终究未死,倘若我军南下,崇祯用人之际,定然赦他无罪,又要与我国做死对头了,所以放心不下。等他死了,再发兵未迟。”众贝勒闻言,全都低头无语,屡次作战,谁没有吃过袁崇焕的亏?又有哪一个是袁崇焕的对手?
祖大寿等人收复四城后,颇为兴奋,商议道:
“收复失地,朝廷必定大悦,你我联名上书,保袁帅出狱,说不定能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