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靖康国殇纪事电子书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所以军队腐化了,数量再多也没用。可见任何时候,吃苦的老百姓的能量是最大的,组织好之后,它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当然,宋朝的军队战斗力在户籍兵制度被靖康之耻破坏之后,宋高宗渐渐依仗乱世风云的大将们不按照祖宗传统规矩制军,所以战斗力很强,这些后面会讲到。

到了宋徽宗时代就更差了,基层将领不会严格训练管理士兵,因为干得再好,武将的晋升空间也有限,吃力不讨好;如果要求严格,激起了兵变,将领的前途可就完了,说不准还要掉脑袋,所以大家都是得过且过。最重要的是上司都是文官,还经常换,你在张三手下干了一年,刚刚混得一个脸儿熟,他第二年就调走了,换李四来接任,你又要重新讨好李四了,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朝廷经常换岗高级大将也许有好处,可以防止有人培植自己的势力以后造反。坏处呢,是大将连自己手下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哪个军队善于硬攻,哪个军队善于防守,哪个军队善于奔袭。这就叫“将不知兵”,打起仗来,人事安排混乱,拍脑袋决策,士兵的战斗力又差,自然一溃千里了。

后来南宋时期的岳飞、韩世忠的兵都是自己从农民那里挑选的,将领对手下了如指掌。士兵是吃苦长大的,战斗力自然强悍,可以和北方游牧民族对抗。这种队伍的问题是士兵只知道自己的将领,只听将领的命令,其他人没有自己的上头发话,皇帝来了也不理。宋高宗想想就害怕了,只好直接跟他们的上司对话,于是就不由分说把岳飞和韩世忠的兵权收回了。

由于金军推进速度实在迅猛,在几天之内突破燕山府,之后又突破了三镇一线的防御,北宋所能凭借的天堑就只有那道黄河了。在北宋时期,黄河之上只有两座著名的黄河大桥。其中一座是蒲津桥,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此桥连接山西济州与陕西蒲州,桥的两边由四只铁牛牵引,桥身状若长虹。 。 想看书来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5)

小帅在小学的一个暑假作业中见到过这座桥的故事,说是宋朝重新建立这座桥时,四只铁牛已经冲到了河里,官府在下游组织打捞,但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怀丙和尚建议应该在上游打捞,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河水会把东西冲到下游,怎么会跑上游去呢?官府组织在上游打捞,结果真的在上游找到了,原因就是河沙不断往铁牛的上游方向冲刷,推动铁牛在河底不断向上游翻滚,于是铁牛就到了上游。找到了铁牛,怎么捞上来还是大问题,毕竟当时没有大机器。怀丙和尚就找来水手用铁链把铁牛拴住,找来装满泥沙的大船固定铁链,然后把泥沙抛撒进黄河,这样利用浮力原理就把铁牛打捞了上来。这个故事一直留在记忆里,说的就是这座蒲津桥。

另一座大桥便是浚州黄河大桥,这个工程在当时是个大工程,经过十年的建设,该桥在政和五年(1115)完工。在当时,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浚州大桥,为黄河上的要冲,更为京城北方之门户,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黄河上的大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咽喉要道。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黄河南岸的邙山建立了一个登陆场,并且把国民党军队炸毁的黄河铁桥修复了。汤恩伯这个出了名的废物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盟军飞机大炮的支援之下,就是死活拔不去这颗钉子,多次派飞机轰炸也收效甚微,终于在1944年酿成大祸。就是通过这个黄河铁桥,日军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过了黄河,对###无能的国民党军队发起猛攻,最终造成了中国战场可耻的“豫湘桂战场大溃败”。

由于金军进展速度太快,遭到突然袭击的北宋王朝一时间丧失了防卫能力。在当时通信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宋朝君臣几乎失去了对军事上的全面领导,也不知道降临到这个国家头上的灾难到底有多大。

从河东到河北的千里战线上,各个地区只能是凭借着对大宋的忠诚度各自为战。像中山、太原等一些城市就像漂浮在汪洋里面的一条条小船,也不知道这样的坚持还能持续多长时间。而更多的地区已经沦陷在金兵的铁蹄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大量的军队在找不到领导的情况下溃败。

这种局面与1941年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十分相似,苏联没有准备好防御德国的突然袭击,初期也面临如此被动的局面,大批军队被歼灭或者溃散,许多城市被占据,德军快速地向苏联首都挺进。但是经过了列宁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保卫战,苏联经受住了德国的疯狂进攻,挺了下来,最终赢得了苏德战争的胜利。

我们的宋朝能有这样的抗击打能力吗?

金兵入侵的时候,正是汉族节令的腊月,大家都在准备着如何过新年了。在往常的日子里东京城早已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太平娱乐”的盛景。

而此时此刻,当听说金兵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了整个河北、山西地区,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向东京的时候,这座有着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欢乐祥和的气氛,更找不到往日的灯红酒绿、悠然自得了。

老百姓在凛冽寒风中惴惴不安,不知道将来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而惊慌失措的宋朝君臣早已是一片混乱了。宋朝君臣最大的特点就是,关键时刻谁也不愿意做主,在金兵的疯狂攻势面前,他们除了知道金军来势汹汹之外,并不清楚金军的进攻规模到底有多大,也不知道哪个地方能够阻挡得住金军,哪个地方可以抵抗多久。对于这样一个喜欢“太平娱乐”的政府而言,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没有一丁点儿心理准备。 。。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6)

十二月十六日,宦官太尉童贯从太原风尘仆仆地逃回了东京。一路上童大人真的很辛苦,据史料记载,逃回途中童太尉根本就没有坐下来吃饭,所有的饭都是在马背上吃的,乘坐的马也累死了几匹。路上也没有亲近任何女人,当然对于这么一个宦官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总之是跑得非常地快。促使童贯那么快回京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金人的那份宣战诏书,以及他得到了一份金人###宋朝的檄文。这两件东西告诉童贯一个可怕的事实:金人南下,不是为了小打小闹的那些土地和财富,不是来“打抽丰”占便宜的,他们疯狂进攻的背后,是为了废黜北宋天子,占领宋朝的所有土地。

这种天大的事情,绝非小臣敢于上奏。就连跑回到东京的童贯本人也不敢拿着这份狂妄的宣战诏书,轻易地上奏天子。这份宣战诏书里面说的宋朝的种种罪恶,“始作俑者”基本上都是童贯,宋徽宗一看到这份东西,也把童贯像张觉一样“函首安边”了,岂不是就惨了。这辈子女人是没有沾上,但是清清静静地享受一下穷奢极欲的生活还是可以继续追求的事情。

童贯实在下不了决心去给宋徽宗汇报,但是满城的大臣都知道童贯太师从前线回来了,好像形势不太妙,没有去见皇上。童贯于是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态度,硬着头皮去见宋徽宗,其实他本人早就该下地狱了。

在童贯面奏宋徽宗的前几天,宋朝君臣已经知道了金人入侵的消息,并且知道了燕山府、河北河东的很多地方已经沦陷了。面临如此危急的局面,在十二月中旬,在军事上反应迟钝的北宋朝廷,在政策上也总算是做出了一些反应。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