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五十回忆pdf > 第19章 环境之少时家有藏书(第3页)

第19章 环境之少时家有藏书(第3页)

这样,有时候遇到精彩的书而在上学路上又看不完的,就只能临睡前看了。

自然是不能点灯的,一墙之隔的父母会透过门上的玻璃看到灯光的。

至于我是怎么知道这个的,那是一次暑假玩儿疯了的我面对第二天要上学交暑假作业,只能半夜偷偷地爬起来补,之所以选择在晚上自然是因为白天要玩加上反正我觉得也没多少,肯定可以补完。

估计他们睡下的我打开了灯,为了怕灯太亮还用纸做了一个纸筒把台灯圈上了。

结果就是挨过揍的我知道了晚上只要有亮有玻璃就不可能保密。

还好我生在了现在,不用做卧底,否则这么一项项试下去估计很早就暴露身份了。

所以我就只能钻进被子,用赵本山口中戏称的家用电器手电筒照着看,又怕手电筒的光太亮,就把手电筒里的小灯泡拆下来,然后用电线连在电池上(这也是我最初的物理启蒙,当然现在早忘记怎么连的了),然后借着微弱的灯光看书。

这些自然是极为伤眼睛的,只是年少的我并不放在心上,而长大后明白道理了,却发现这么多年眼睛并没近视,所以就更加不放在心上了,照旧走路看书,后来有了公交车后就开始坐车看书,有人劝我就给他们讲歪理,这也造成了我从小时候起就不太相信那些现成的大道理,总是尝试着去撞一下南墙,其中自然有头破血流的时候,也有穿墙而过之时。

那时的我恣意挥霍青春!

那时的我有着可以恣意挥霍的青春!

所以从小到大,书几乎可以说一直没离开我的生活。

那时候的书也是真杂,也是真不白看。

前些时候整理藏书,发现我小的时候读的书杂到了一定程度。

比如有《化学知识智力训练》、《元素周期律》,有全是繁体字的《制造玻璃的故事》这种化学方面的,我现在还记得当年最早有人掌握了做出的玻璃中没有气泡的技术,后来一个国家花了大价钱购得了这个技术,只有两个字“搅拌”,多搅拌就可以了。

当时觉得很有兴趣。

这种兴趣一直保持到我上初三后开始接触化学到文理分班后学文为止,我的化学相比于我的其他学科一直学得很好,还曾经在DQ市化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是第二名,不是二等奖。当时竞赛的时候说题量极大,容易做不完,结果我提前了半小时就做完了(一共才两个小时),如果再多几页也没问题。那样我肯定就第一了,毕竟做对了199道题的我只比第一差了0。5这样一个最小分差。

清楚地记得当时奖励给我一本相册,刚才找了半天,没找到。

还有《天体是怎样演化的》、《星际航行和火箭》等等这种天体方面的书,以至于我现在对天体和宇宙还很感兴趣,前些时候还专门在中国大学mooc里听了专门谈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天文漫谈》。

肯定这种年纪还能对星空如此向往一定就来自当年的阅读。

还有这种《物候学》与《生命的奥秘》这种应该归结到生物类的书!(不知道女儿选择了她喜欢的生物专业有没有当年我看过这些书的因)

此外印象深刻的还有《有趣的数字》、《思索五分钟》、《趣味思考题》、《怎样做辅助线》等等一大批包括部分全是繁体字在内的书,都曾带给年少的我怎么夸大也不过分的帮助。

大量的阅读积累了各种知识,在大庆科技报举行的大庆科学智力有奖征答活动中我还得了奖,奖品就是这本《历代聪明人的故事》,那时可没有百度,那些知识都得自己答,找书能把人累死。

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小时候看的书明知以后不会看了为什么还不淘汰。这个问题我曾在2020年7月25日的朋友圈里专门做了回复。

夫人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不把很多不可能再看的书淘汰了,反而留在家中占地方。这真没法解释……比如第五张图那本残缺的杂志是我一两岁时看的,我一直印象极深,没想到父母竟然为我保留了下来,前些时候看到的时候,心中的感觉无法形容,那是烙印在心底的记忆。当年这些杂志《中国少年报》(可惜没留下一张)、《儿童文学》、《儿童时代》等等陪我度过了丰富多彩的少年时代,长大一些后《读者文摘》、《连环画报》、《美术》、《美术向导》、《科幻世界》、《新体育》等等又成了我手不释之的好友,无论搬到哪里,这些曾陪伴我于灯前月下的书册我是肯定不会放弃的……

这些书肯定会一直陪着我从小田到老田的。

绝对没有问题。

既然如此爱书,那么偶遇回来后仔细回想一下,确实没忙到那个程度。

还是喝水的途中去选碗了。

感谢当年偶遇的这个朋友。

这绝对是柳青先生形容的路口级别的偶遇。

选对了方向的我开始了新的读书读书之旅。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了为自己定下了至少每周读一本书每年至少要读五十四本书的计划。

也是从那时起,我已经连续25年每年读书超过70本以上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继续认真读书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