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曾祖山书画作品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变黄稳温阶段是烟叶主要的变黄阶段,香气前体物质将大量形成,并达到转火要求的变黄与失水程度。此期要求干球温度稳定在34-36℃。维持干湿差2℃。温度高低主要靠烧火控制,干湿球差大小靠排湿窗、热风洞调节。

烟叶变化首先应使叶片适度变软,进而是支脉变软,到转火之前主脉13左右变软不易折断,叶片达到基本全黄。烟叶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应协调同步,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都不宜转火。若发现烟叶失水不足,可开大排湿窗和再打开1-2个热风洞,以降低湿球温度,以此降低炕内湿度,加速烟叶低温脱水,若发现烟叶变黄不足,可持续延长时间,使烟叶达到要求的变黄程度;若发现烟叶脱水过多,变黄不足,应加强保湿,必要时向热风洞口或冷风洞口内适量加水补湿。

在稳温阶段应注意检查烟叶变化情况,若发现装烟过密造成上下气流不通,温差较大,或者上下棚烟叶之间的变黄失水差异过大,可适当开大排湿窗和增开热风洞,促使气流走顺,缩小垂直温湿度差。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充分发挥排湿窗和热风洞的排湿作用,尽量少用冷风洞;又要防止垂直差异过大,适当增开热风洞,甚至起用冷风洞。

B定色阶段:定色阶段的技术要求是加大烧火,加强排湿,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在保持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的前提下,主要靠干球温度升高降低炕内湿度。

定色升温阶段是决定烟叶外观质量的关键阶段,也是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重要阶段。一方面烟叶要在升温过程中最终完全变黄;另一方面,回青、烤青、挂灰、蒸片、糟片等不良现象易于在此阶段出现,而且部分香气物质正在边升温边干燥过程中发生。所以必须精心操作,不能掉以轻心。

此阶段湿球温度依照鲜烟素质,稳定保持在36-38℃,不可过低过高,也不能忽低忽高。在烟叶勾尖卷边即小卷筒(44-46℃)以前,干球温度以平均℃h左右的速度升高,之后以-1℃h的速度升高到52℃。在升温过程中,湿球温度通常按时段来掌握:在干球温度36-40℃时,保持干湿差2-4℃,即湿球温度为34-36℃;在干球温度40-48℃时,保持湿球温度36-38℃;在干球温度48-52℃时,保持湿球温度37-38℃。湿球温度前低后高有利于烟叶烤黄、烤鲜、烤香,且比较安全,不易出现失误。

在干球温度40℃之前,应使叶片充分变黄,二级支脉也大部分变黄,一级支脉也开始变黄。在44℃以前,一级支脉大部分变黄,在46℃以前,一级支脉基本变黄,主脉大部分变黄。与此同时,烟叶的失水程度在40℃达到卷尖,叶边开始干燥卷缩(俗称勾尖卷边)。44℃达到主脉充分发软,不易折断,叶片开始因较多失水而卷缩(俗称软卷筒);48℃时达到叶片23左右干燥,只剩靠近主脉的两侧不干,并近一步失水卷缩(俗称小卷筒)。

只要烟叶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中有一个达不到上述标准,温度都不宜超过相应的范围。

升温阶段要精心操作,既要升温,又要大量排湿,必须做到烧火要稳,升温要准,不能猛升,更不能掉火降温。要保持排湿顺畅,进风均匀,使烟叶顺利脱水,均衡干燥。

升温定色并非越快越好,操作上要确保变黄,但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加速已变黄烟叶的脱水定色。

定色稳温阶段是决定烟叶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键阶段,因为致香物质主要在此阶段形成。此阶段干球温度稳定保持在52℃,湿球温度稳定保持在37-38℃。主要靠充分延长时间确保致香物质的大量形成,以及全炕烟叶的完全定色。

在达到定色稳温阶段时,顶棚烟叶已基本干燥,下棚烟叶的叶尖、叶边已干燥。

定色稳温阶段必须给予较高的湿球温度和较充分的时间,至少应在16h以上。只有保持足够的时间才能使烟叶在干燥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致香物质,提高内在质量。

对多数烟叶而言,湿球温度只有达到38℃左右,才能确保烟叶定色后色泽鲜亮,油份较多。干球温度不可过高,也不能掉火降温;湿球温度不可偏高偏低。偏低时烟叶定色后显得干燥欠油份,色泽欠光泽;偏高时烟叶色深色暗,过高还可能造成烤红或局部烤黑。湿球温度忽高忽低,烟叶烤后色泽不鲜。

C干筋阶段:干筋阶段的技术要领是控制干球,限制湿球,减少通风,适时住火。在保证干球温度不过高,湿球温度不过低的工艺条件下,主要靠时间长短使烟叶实现干筋。基本任务是确保烟叶干筋,防止湿筋湿片,防止烤红,洇筋洇片,香气大量损失等不良现象发生。

干筋升温阶段,干球温度以1℃h的速度自52℃升到66℃,湿球温度很快自38℃左右上升到40-43℃并保持稳定。

进入干筋稳温阶段,要保持干球温度66℃,湿球温度40-43℃,给以充分而不过量的时间,确保全炕所有烟叶主筋全干,结束炕内调制。

干筋阶段主要在高温低湿条件下加速主筋干燥,要求升温速度不能过快以防没有真正完全定色的烟叶受损。干球温度不能超过66℃,湿球温度不得超过43℃,以防烤红和烟叶香气受损失;不得掉火降温,以防洇筋、洇片;湿球温度不宜低于38℃,以防烟叶烤后色淡、干燥、欠鲜亮和欠油润;通风量不宜过大,湿球温度不宜过低。适当控制热风洞和冷风洞,主要靠排湿窗排湿保主筋干燥。排湿窗的控制程度,以湿球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为准。注意及时停火,以节约燃料。停火前后注意关小进风洞和排湿窗(不能关严,要稍留缝隙)以保持炕温。借以利用余热最终将烟叶炕干。

(二)L-QX烤房烘烤技术要点及操作方法

烘烤过程中烟叶变化及温湿度掌握以烤房第二棚(从下往上数)为准。

A变黄期:此期烟叶变化要求必须达到全黄(充分变黄)。变黄时间:下部烟叶为45-50h,中部和上部烟叶为55-60h。具体操作:装炕后将三个排湿窗大部分关闭,每个排湿窗只留5cm宽的缝,仅留炉膛中部2个对开的热风洞,其余热风洞和冷风洞完全关闭。点火后将温度升到30-33℃(下部和上部烟叶为30℃,中部烟叶为33℃)。保持干球温度为33℃(下部叶和上部烟叶为30℃),湿球温度为32℃,下部烟叶烘烤10-15h,中部烟叶烘烤15-20h,上部烟叶烘烤20-25h。当烟叶变软后,将温度升到36℃(下部烟叶为34℃)。保持干球温度为36℃,湿球温度为34℃(下部烟叶为32℃),直到烟叶完全变黄。烟叶完全变黄后,保持干球温度36℃,打开3个排湿窗各13,再开下部2个对开的热风洞进行少量排湿(6-10h)。

B定色期:此期要求及时通风排湿,将颜色固定。定色期湿球温度应始终稳定在36-38℃。定色期时间以烟叶的干燥程度而定:通常下部叶为20-25h,中部和上部叶为30-35h。具体操作:在变黄期末少量排湿(6-10h)后,以≧1℃h的升温速度将温度由36℃升到43℃。升温的同时逐渐打开三个排湿窗和热风洞(必要时打开冷风洞)。当温度升到43℃时,三个排湿窗应各打开到12,热风洞(必要时冷风洞)也相应逐步打开(以湿球温度稳定在37-38℃为准)。保持干球温度为43℃,湿球温度为37-38℃烘烤10h,然后将温度升到48℃。当温度升到48℃,三个排湿窗,全部热风洞(必要时部分冷风洞)完全打开。保持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7-38℃,直到烟叶叶片干燥程度达90%以上,然后将温度升到52℃。

C干筋期:此期要求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烟叶主筋干燥。烘烤时间根据烟叶主筋干燥程度而定。具体操作:以≧1℃h的升温速度由52℃升到58℃。在58℃温度下烘烤20h左右(从53℃起算),以后将三个排湿窗各关闭一半,湿球温度稳定在38-43℃内。然后将温度升高到66℃条件下烘烤。当烤房下棚烟叶主筋仅剩3cm长未干时,可将三个排湿窗关闭至仅留3cm宽的缝(不可关严,要稍留缝隙),再烘烤10h后即可停火。

二00二年五月十一日

参考资料:

A宫长荣、陈江华等《烤烟三段式烘烤及其配套技术》

B刘好宝等《烟叶调制与分级图册》

C中国烟草总公司《全国烟叶生产技术研讨会会议材料》(2001年中国海南三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曾祖荫烟草论文集 (4)

第三章烟叶科学采收与L-QX烤房烘烤技术

曾祖荫、李碧宽、杨国文、李金美

世界著名烟草专家左天觉博士指出:烟叶质量、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形成,大田管理占13,成熟采收占13,适宜的烘烤占13。

我国知名烟草专家宫长荣说:目前我国烟叶质量最根本的问题是杂色烟和各种各样烤青烟、挂灰烟居高,上等烟比例低、内在香味不足。之所以有这些问题,除了烟草营养平衡和生长均衡程度等制约外,采收烘烤环节是重要影响因素。

显然科学采收、科学烘烤意义重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