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县高中的李校长都叹惜,说可惜停止了高考,否则以她的成绩,肯定能考上北大。
因为她一直成绩好,劳动也很好,能吃苦耐劳,七二年部队上招女兵时,李校长得了消息,托了人情让她应招去当兵。
她去参加选拔,在一众关系户中也脱颖而出。虽说最终集训过后分去了内蒙,但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几年,林川(罗忆)学到的最根本的,会受益二辈子的道理,就是年轻时候吃苦受累都是福。
人生途中所经历的,学到的点点滴滴,都是一笔笔珍贵的财富。
林川根据前世总结出的学习方法,事先为自己和林潭做了一个长期的计划表,再做了一个断期的计划表。
长期的计划表就是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一个月背诵多少本书,一年又将要达到什么成绩。
于林川自己则一年内必须背诵完四书之余,要达到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背熟释义的译文。
于林潭则是一年内背诵完五本启蒙读物之余,了解个大概意思。
以后林潭再反复复习,跟随年纪的增长,阅历增加而日益完善对于书中知识的理解,领悟。
短期的计划表则是一日应该背诵多少章节,认识多少新字。若是临时有事耽搁了…
前一日的任务没有完成,那么第二日则要抓紧时间,减少休息时间也一定要完成二日内的学习任务,不许拖沓。
根据计划表来学习,这样就会显得有条不紊,可以时刻督促着自己努力,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好了。
林川现在的年纪还小,骨头脆弱,手骨也未长成,在大伯的点拔下,就决定暂时不练字,都是以背书、记字型为主。
他原来是计划十八岁左右考秀才,现在发现了天赋有进化,改为十二岁左右考秀才。
在昨晚仔细问过大伯后,林川才知道在古代,要考科举,究竟需要背诵多少本书。
如果按照书香门等,以读书考科举、进而入仕的世家士族来说,读书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
三、四岁开始启蒙识字,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篱翁对韵》五本启蒙书。
五本启蒙书读完,识字率也差不多了,则开始读《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学习这几本书是对世界、世事人情伦理的基本认识。而且这四书一经又被人称之为小五经。
如何学习,对于古今的学子来讲都差不多。每天早晨先温习旧知识,能背诵理解串讲则过关。
过关后则学习新知识。一本学完接下一本。
世家士族一般要求孩子在七八岁时就要过小五经关。
过了小五经关,跟着学习大五经,分别为《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春秋》,这五经内容更深奥、更难懂得,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这也就是古人今人常说的四书五经了。
等把这些书都读得差不多了,学子的年龄大概就是十五六岁,可以试着去考考童生试。
林川知道,前世的明清时代,秀才也是被称之为童生。所以有五十少进士,七十老童生之一说。
“所以说,想考上秀才,起码要把这十四本背完。”
昨晚当听完了大伯的科谱,林海、林江两兄弟是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