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辽河时,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遣其副将杨坤至清军营乞兵请降。清军与吴三桂部合流后,率精兵18万直逼北京城。四月三十日晚,李自成仓皇撤出北京,多尔衮则率军进入北京。多铎与阿济格率八旗精锐绕过北京尾随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至固关,随即返京。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初一,多铎晋为亲王,恢复了原有的爵位,随即命为定国将军,统领清军南征,连克怀庆、孟津、陕州、灵宝等城。
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豫亲王多铎率军进攻河南。三月初九,出虎牢关,并分兵由龙门、南阳三路合围并攻陷归德后,率其八旗大军横扫河南大半地区,河南诸州县皆为其收降。河南战场,多铎大军捷报频传。清廷获悉中原已定,诏褒多铎功,赐嵌珠佩刀,镀金鞋带,以示嘉奖。四月,江北诸镇先后被多铎所率军队占领,河南将领史可法急速退守扬州。多铎挥师南下,强渡淮河,用了12天的急行军,兵临扬州城下。随即强攻扬州城7日,扬州军民势单力薄,但仍拼死抵抗,使得清军攻城受阻。在此情形下,多铎数次派人,连发信函,企图招降明军统帅史可法,但均遭史可法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五日,多铎下令用红衣大炮攻城,摧毁了城内军民的顽强抵抗,史可法自杀未成,被俘。豫亲王多铎再次劝降,又遭史可法拒绝。史可法表示,自己是败军之将,唯有一死,但扬州的黎民百姓是无辜的,清军理应善待。多铎沉默不答,随后下令斩史可法、屠扬州城。一时间,扬州这一江南名城、昔日繁华的商业都会顿成人间地狱,无辜的扬州百姓尽遭野蛮屠杀,处处断墙残壁,尸横遍地。幸存者寥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大屠杀。攻陷扬州后,多铎的军队出兵攻陷江南各地,一旦遭遇抵抗,便大肆屠戮百姓,残暴无度。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豫亲王府(2)
血洗扬州后,多铎渡过长江,南明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清军一到,便都放弃抵抗,迅速投降。清军继续推进,五月十四日,多铎部队的前锋抵达南京城下,23万守卫的南京军队全部放下武器投降。五月十五日,多铎率军开进南京城,“承制受其降,抚辑遗民。”(《清史稿?列传五?诸王四》),南明弘光临时政府就此覆灭。入南京城之前,多铎的部队事先将安民告示在城中四处张贴,南明的大批官僚早已知道史可法殉节、扬州被血洗十日的恐怖结局,他们在多铎率军进入南京时冒着滂沱大雨跪在道边迎降。第二天,南明临时政府的文武各官员,又簇拥在多铎面前争趋朝贺、媚态百出、气节尽失,他们将官职帖堆成几十座小山,企图在改朝换代后混得一官半职。
随后,多铎在南京实行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缓和矛盾的政策。多铎以定国大将军豫王令旨遍谕各处,称清军平定东南,乃是“奉天伐罪,救民水火”。他去拜谒了明孝陵(朱元璋墓),对刚刚覆灭的前朝以及它的开国皇帝表示尊重。同时,多铎下令优恤史可法的家属,于扬州为史可法建祠堂,谥“忠烈”,称“史忠烈公”,表彰史可法的忠节。他对弘光小皇帝以礼相待,奉若上宾。他命原南明临时政府的各级官员按照原先编制全部留用。此外,多铎还下令将八名抢劫百姓的八旗兵斩首。另外,多铎下令张榜各城门示谕臣民,严禁胡服辫发:“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头来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多铎在江南先以残酷的镇压和屠杀炫耀武力、散播恐惧,随后又以相对宽松的政策笼络人心。江南百姓本就饱受南明临时政府的暴政之苦,对新的统治者在无力抵抗的同时又存有幻想,这一切综合因素使得多铎所率领的军队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全国最富庶的江浙全境,杭州的明潞王、绍兴的明淮王也都投降了清朝。多铎在满清入关后所取得的胜利,可谓空前。多铎率军还京师之际,顺治帝亲自到南苑迎接,后晋封多铎为德豫亲王,晋封册文中称多铎“定鼎中原以来,所建功勋,卓越等伦。”
顺治三年(1646年),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腾机特等叛奔喀尔喀,反出清廷。五月,顺治帝命多铎为扬威大将军,偕同承泽郡王硕塞于克鲁伦河集外藩蒙古兵,北上追剿苏尼特部。于十月大胜回朝,顺治帝出安定门迎接,顺治四年(1647年),多铎被加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多铎患天花,不治而亡,年36岁。多尔衮得知弟弟去世的噩耗,立即由前线返京,为其举行隆重葬礼,立碑记功。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由于多尔衮身后被削爵、掘墓、鞭尸,多铎因是其同母弟之故,被连累追降为郡王。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谥豫郡王为“能”,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昭雪多尔衮,同时命复多铎亲王及封号,配享太庙。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多铎共有八个儿子,有爵位者四人:多尼、董额、察尼、多尔博。另有一子费扬古自三等奉国将军晋封辅国公,坐事,夺爵。
多铎的一生取得了军事上的巨大成功,他平定东南,辅助摄政王多尔衮定鼎中原。但他杀戮平民、残害百姓,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历史上的每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都会有英雄与罪犯出现,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许会隐晦难辨。在入侵中原、残酷镇压反抗的时候,多铎等清军将领攻城拔寨的“功勋”被清朝统治者称颂和赞美,而他们对平民百姓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却也永远不会被遗忘。如今这个时代,中华民族已经是一个整体,几个世纪前的满汉斗争已经在血脉交融与文化同化中被淡化,或者正在被淡化——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是,人类对人道主义的追求和对苦难历史的铭记是不会改变的。
史可法像
多铎画像
第四章豫亲王府(3)
多铎入南京图
2。豫亲王府的墙——在降为郡王府后却恩赐加高
在《燕京访古录》中能找到豫亲王府前身的记载,这个地方最早是隋朝的燕王府,北平王罗艺之帅府。后来,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封他为燕王,并赐姓李。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还能见到府前那座遗存千年的大影壁。
元建大都后,规划了北京城。这里紧依皇城,官府衙门众多。此地曾是御史台衙门所在地,明朝初期改为北平按察史司公署。后来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北平即了皇帝位,年号“永乐”,正式定都改北平为北京,这里便成了大明王朝的都察院。景泰三年(1452年),为应付瓦剌军的入侵,兵部尚书于谦建议在这里设立团营,团营总兵武清侯石亨就把都察院改为帅府。由此可见,元明两代,这里一直是皇朝的政治、军事重地,内中活动维系着江山社稷的安危。
到了清代,豫亲王始王多铎在此建府。多铎是清朝的开国元勋,名列“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配享世袭罔替的殊荣。多铎的第二子多尼袭亲王爵,赐号“信”,也一样能征善战,命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兵远征湖南、四川、云南,扫荡南明余政权,迫使永历帝南逃缅甸。他在多尔衮死后被牵连获罪,于顺治九年(1652年)降为郡王,即信郡王,豫亲王府改称信郡王府。因此,《乾隆京城全图》中只有信郡王府,而无豫亲王府。多尼的次子鄂扎袭父爵,鄂扎也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康熙十四年(1675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察哈尔布尔尼,立下战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追述多铎为开国元勋,复豫亲王爵。此后,世代绵延,豫亲王家族一直居住
于此。
根据清代《乾隆京城全图》记载,当时的信郡王府(后来的豫亲王府)坐北朝南,南外垣在今东单三条以南。府门正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五间,前出丹墀,后殿面阔三间,后寝面阔七间,后罩为排房,无楼,格局很严整。豫亲王府的院墙比别的王府高三尺,但按照清代定制,王府的建制都有明文规定,院墙的高低当然也要有限制,绝不会各行其是。逾制,是要受罚的,甚至有被杀头的危险。那么豫王府由亲王降为郡王后,为何府墙反而加高
了呢?
豫亲王府的院墙之高,闻名北京城,它来源于一个年代久远的掌故:乾隆时,那一代的信王好棋,棋艺很高,名扬朝野。乾隆帝也好棋,一日君臣会棋,一比高低。信王请旨,胜负如何奖罚?乾隆说,你赢了,朕赏你,你输了,朕罚你。信王问:“怎么赏罚?”乾隆说,你输一局,朕就抠你一个大门钉,你赢了,朕就赏你。那时王府大门上的金钉依制定数是级别荣誉的明显标志。抠门钉等于降级。君臣下了半日棋,结果各胜五局,胜负对等。怎么奖罚呢?乾隆灵机一动,说:“朕也不赏你,也不抠你门钉。这样吧,朕准你府墙加高三尺。”府墙高低代表了级别,准加高府墙也是赏给荣耀。信王很高兴地接旨加墙。由此北京城就留下了“礼王的房,豫王的墙”之谚语。现在,那里已是高楼林立,昔日的王府旧景已荡然无存。
洛克菲勒基金会建造的协和医院宫殿式楼群
中西合璧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
洛克菲勒基金会建造的协和医院办公楼
洛克菲勒基金会建造的西式楼房
东侧的协和医院别墅群也建于洛克菲勒时期
3。洛克菲勒的协和医院
从现在的东方广场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二楼的凯菲厅里可完整地鸟瞰参差错落、灰砖绿瓦的协和医院全景,今天的协和医院即是昔日豫亲王府的遗址。当年这座气势恢弘的王府历经岁月的沧桑,如今已完全湮没在历史之中,无迹可寻。
1909年,热衷慈善事业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所创立的洛氏慈善基金会派遣了芝加哥大学的伯顿医生和钱伯林医生到中国、日本和印度进行教育考察。这两位医生在每一个国家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作调查,回国后在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是:在北京成立一个自然科学的教育机构大有必要。但经过讨论,初步认为计划不宜过大,宜限于医学事业方面。随即,洛氏基金会成立了一个驻华医社,并任命格林为医社的驻华代表。1915年夏,洛氏基金会第三次派遣了调查团(团员为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韦尔奇医师、洛氏医学研究所的S?弗莱克斯纳医师。医学教育社的秘书巴特里克医师和洛氏医学研究所的盖茨医师)到中国作进一步的考察。这个调查团在出发前详细研究了当年考察的具体情况,建议此行可达成在北京和上海各设一所医学院的目的。最后,洛氏慈善基金会作出了决议,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由驻华医社用原价将该校的房地产购买过来,投资增建新学校和医院房屋,并担负一切维持费用。
第四章豫亲王府(4)
调查团在离开美国之前拜见了美国总统,带着洛氏基金会、美国国务卿和中国驻华盛顿公使的正式介绍信,到北京晋谒总统袁世凯,并受到副总统黎元洪的招待。他们在北京及各省市与政府官员、知名人士、各教会负责人以及教会医院学校的医务人员有过广泛的接触,了解情况并征求意见。他们所撰写的报告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对各种情况作了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新校的方针政策性的建议。在医学教育方面,该报告指出,当时中国的教会医学院以及非教会办的医学院大都是1900年前后新办的,而且有些是由于医院的需要,以带徒弟的方式,经过多年训练,培养了一批助手而逐步发展为正式学校的。他们对于这些学校的经费、教员、毕业人数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调查,反映了优缺点和需要援助改善的情况。
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豫亲王的“铁帽子”爵位也走到了尽头,为了维持家族庞大的开销,1916年末,末代豫亲王懋林将沿用近三百年的豫亲王府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整体出售给了洛氏基金会。基金会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筑,请中美两国的专家设计,建造了中西合璧的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宫殿式
楼群。
传闻,拆除豫亲王府的时候,曾经挖出大量历代豫亲王藏于地下的金银财宝,其金银财宝的价值远远超过洛氏基金会的投资。协和医院也正是用了这些财宝购置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型综合医院。王府改建医院时,洛氏基金会要求新校与医院的建筑质量必须达到最高标准,例如砖、琉璃瓦、木料皆为精选、特制,造价昂贵。整个新校与医院的结构独特,外表采取传统中式装修以求美观和谐,内部则采取西式,使工作方便。当年,医院的外装修为达到中式的工艺水准,洛氏基金会不惜工本,檐下廊上的油画,每平方尺的费用为五个银元,有许多为清宫做过工的老工人参加了此项工程。学院建筑既保存了昔日王府遗风,又营造出当时世界一流的教学环境,容纳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培养出一批批杰出的医学名家,造福世人。
开工5年后,王府被改建为宫殿式楼群,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正式落成,东单三条也从此打通,只有大学门前一对石狮仍为当时王府的遗留。学院与附属医院占地面积约十公顷,与旧校舍毗邻。新旧校址和附属单位(都集中在学校附近)的建筑共占地公顷。
在新校建筑完成之初,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开幕典礼。来宾中有欧、美、亚洲各国的大学校长或教授、美国医学会会长、国际卫生组织和教会的代表、洛氏驻华医社代表、洛氏基金会会长,中国政府的总统、内政部、###。洛克菲勒二世也到场参加了典礼,他既代表自己身在美国的父亲,也是以洛氏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来访。除中国政府官员外,教育和科学界的贵宾共有50名。同时,典礼还收到了洛克菲勒本人从美国发来的贺电。
洛克菲勒二世致辞,他叙述了筹办这所学校的经过和目的。他说,这所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前途的男女学生成为高质量的、将来可以作领导的医师、教员和科学家,但同时也要给来自教会的医师和来自全国的中国医师以短期进修的机会。他说,虽然教学是主要任务,但实验室的设备足供基础和临床研究之用。他强调了科学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他说,一个医学院应怀有科学研究精神,为提高医学知识作好准备,讲究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和医学事业的领导骨干,解决许多疾病的问题,这将对中国做出难以估计的贡献。他说,有充分的经验和事实证明,有了有兴趣和有能力做出科学研究成果的教师,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进行并促进科学研究,在他们周围还会有深造的学生和专门人才,通过他们所作出来的贡献,反过来又为教师、科学和学校增加了名誉。另外,他也提出这个学校要逐步地发展,不可操之过急。应该注意控制经费,若是过高则将妨碍中国再建类似的学校,反而达不到原来的这个重要目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豫亲王府(5)
北京协和医学院灌输西医学术,施诊给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协医年刊》提名,刊中登载了协和医院初办的情形:“收买豫亲王府旧址,计面积六十余亩,建筑新屋十四座,外则画栋雕梁,玉栏碧瓦,集中华建筑术之大观,内则设备周密,器械精良,收集西医医学之精粹,聘请英、美、德、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