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度劳累与胡新宇死亡未必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大背景,就是近年来,IT业界与其他业界的白领都一样,英年早逝的现象非常严重。这里面有环境压力的问题,有当事人身体素质的问题,但是对中青年健康的担忧与关注使得这一事件一下子提高了被关注度。
由于这一事件引发了很多深层次的讨论,诸如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生活这一层面上,其影响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有人甚至将胡新宇说成是华为狼性文化的牺牲品)。因此,华为的品牌管理应该采取一套围绕情感公关的组合措施:
一、 表示悲痛歉意。
不论被透支使用的精英人才,还是工厂里超时劳动、过度劳累而倒下的普通职工,都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这种事情的发生,都是令人十分震惊、惋惜的。
无论医院调查的结果如何,员工死亡与加班之间有无直接的联系,都应对死难家属表示真诚的慰问,表示歉意。
二、 必要补偿。
物质补偿,情感慰问。虽然不能挽回丧失亲属的伤痛,但在诚意上能够表现更强。
三、 整改加班制度。
超时加班可以让一些企业得一时之利,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这对企业是得不偿失的。不论是亡羊补牢还是无则加勉,企业都应该对自身系统检查,调整改进原有制度。
令人欣慰的是,华为公司高层已经高度重视对此事的处理,公司也重申了加班政策,晚上十点以后加班要经过批准,不准在公司打地铺过夜;进一步致力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营造“关爱员工、合作双赢”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 倡导理性思考。
通过平面媒体有限传播来实现。客观地说,青年死亡的原因是很多的,可能与身体素质有关,也可能与某些特殊疾病有关。而没有加班的青年,也可能会由于上述因素导致死亡。这件事需要理性对待。
第三章 情感公关策略(8)
五、 阐述加班制度与胡新宇之死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通过网络传播实现。这一应用主要由第三方以讨论的观点展示,呼应第四步骤。此间必须注意,言论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可偏颇。
案例4:富士康诉记者案
另一个2006年8月发生的案例是富士康是否是血汗工厂的报道。显然;这一案例的主角与前面几个案例的当事企业没有可比性:前面几个在大陆有一定的亲和力;城市白领已经耳熟能详;产品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等。但是我们可以比较的是面对类似的品牌危机;如果采取相反的的危机管理策略将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后果!
因不满有关富士康员工超时加班的报道,台湾首富郭台铭所控制的鸿海旗下子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两名记者提出总额3000万元索赔,并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的个人财产。
一时间,事件本身与事件背后的话题在新闻界和法律界犹如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至今余震延续;牵动了各方的关注,牵动了无数业界的神经。
事件回放:
6月15日,《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一文刊发之后,被数十家网站转载。此前一天,国内门户网站转载了英国《星期日邮报》的文章《苹果中国代工厂探秘:女工日工作15小时月薪300》,该文章就是以富士康工厂为背景所撰写的。一些网站将该报的标题加上了“血汗工厂”、“黑幕”等字眼。
事件分析:
从所涉记者的角度来看,记者有报道挖掘新闻的责任,有还原真相追求真理的至高义务。所以才有那样一篇揭露性的报道。
从富士康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首先想到的是“绝对的负面”,要保护自己公司品牌、用法律武器保护公司的形象。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作为富士康企业高层能够有的感受与思考,他们对那样一篇报道,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毫无疑义是感觉受到了“诋毁”,充满极大的愤怒。愤怒之余,便寻求办法,来应对这一品牌危机。
一是起诉媒体记者(曾经采取过的策略)。那一次,他们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局部胜利。2004年,鸿海曾因一篇报道,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请,“假扣押”了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旷文琪的个人财产,同时向其个人索赔3000万元新台币。后在媒体的联合干预下,该集团总裁郭台铭与台湾《工商时报》及记者达成和解。而更直接的结果是,记者在饱受压力之下寻求和解,富士康公司居高临下,占尽优势与记者达成了和解(参见网络关于旷文琪的介绍)。企业认为自己已经研究透了法律程序,这促使他们再来一次,胸有成竹地再来一次。
另一是他们一定意识到,自己的产品,与手机电脑快速消费品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厂商本身的品牌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不是面向终端市场,对媒体的免疫力比较强。大众消费者也不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即使有一定的反应,反正自己是做代工产品的,没什么严重、大不了的后果。不至于影响到主产品的销售与质量,不会影响到上游供应链对自己的看法。
上述两种考虑促使他们采取了众所周知的起诉记者的策略。已经发生的事实证明,他们的策略是错误的,站不住脚。因为所有的企业危机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