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农门福妻会算卦 > 第182章 大功告成(第1页)

第182章 大功告成(第1页)

傅长风这些日子带着人直接住在了官田附近,这里是他们用来种新稻种的地方,傅长风并不想让人知道,所以安排了人一直在这里看守。

如今三年已过,今日正是收成的时节,傅长风带着人正在收割。

“大人,您看,这些稻穗比之前的那种还要多,而且个个都硕大饱满,属下认为一定会比那些的产量还要高。”赵俞平激动地说着,心中有了无限的憧憬。

“是啊,成败与否,端看这一次了,若是再失败,还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有成果。”傅长风心中也是忐忑的,他如今也是年近三十之人,曾兄,谢兄等人也早就高升,唯有自己还在这县城之中。

“一定会成功的,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直到下面的人哆哆嗦嗦来报,两人这才重新收拾了心情。

“大,大人,这里一亩地竟然能产四百八十斤粮,四百斤啊,这,这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傅长风听到这话,也不复平日的稳重,反而有种少年人的精气神。

“是啊,成功了,大人,也只有那些富庶之地的上等田能够勉强够得上这样的数目,若是这稻子种在那些地方,不知能否产量六百斤?”赵俞平兴奋得直搓手。

“好好好,这件事你们先不要传扬出去,一定要好好守着,不能让任何人破坏了,本官这就回去写信。”傅长风看过了收上来的稻子,果真是粒大饱满,比之前的还要大颗。

喜春左等右等终于等到了傅长风回来,看到他脸上的表情就知道这事一定是成了,当下也不去打扰他,让他先忙完这事再告诉他孩子们的消息。

傅长风一直忙活到半夜才回来,喜春已经睡着了。

“你回来啦,怎么样,是不是大功告成了?”喜春早上迷迷糊糊中醒来,见到他正睁着眼睛看向帐子。

“嗯,成功了,我已经连夜写好了情况,今天一早就让人送到距州府去,这次咱们应该能换个地方,好好游山玩水一番。”傅长风这些日子没日没夜地忙活着,已经许久没有和喜春这样说话了。

“那就好,这里也挺好,若是能去其他地方见识见识,倒也是好事,如今阿昭已经考上了秀才,大哥也考上了举人,爹娘只怕高兴坏了。”

“可惜这个关键的时刻咱们不能一起去给大哥庆祝,这是他多年的夙愿。”傅长风想到几年不见的兄长,心里也有些愧疚。

“没关系,只要你能坐稳自己的位置,就已经是给他们最大的依靠了,咱们全家都指望着我们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

距州府的李大人收到了傅长风呈上来的密报,心里咯噔一下,这一次我看还有谁敢阻止这位傅大人升官,这,这可真是太好了,傅大人这些年的功劳他都看在眼里,这些年的曲折也是让他替傅大人意难平。

“来人,研磨,我要亲自给刺史大人送去。”李大人也不是那等小家子气的人,甚至担心被人提前截获,自己要亲自送去。

朝堂之上,皇上看着刺史呈上来的奏折,直接在上朝的时候大笑三声后,才将奏折拿给底下的人看。

<divclass="tentadv">“这下,朕倒是要看看,你们谁还想拦着傅爱卿升官?”这几年,大臣们也发现,这位皇帝陛下已经逐渐脱离了他们的羽翼,能够独当一面,不再需要他们了。

见到黔中道刺史写的内容,户部尚书反应尤为激烈,粮食啊,粮食就是钱,就是民生,有了提高产量的方法,何愁家国不兴?

“陛下,臣认为应当把这等人才马上请到京城,户部需要他。”户部尚书当然知道自己手底下的人做的事,这会儿涉及到了这样的大事,他怎么能不赶紧抢过来呢,那些个小人真以为他们做得天衣无缝吗?

“陛下,臣认为傅大人应该来工部任职,他对水车颇有研究,还对种稻、水利等有见解,应该来工部才对。”

“皇上,臣认为像傅大人这样的人才,应该到司农处任职,毕竟这新型品种的水稻是他研究出来的。”大司农也站出来说话。

“这事再行商议,朕要召见傅爱卿,让其带着家人进京后,再行安排,中书令,你去拟指。”皇上看几位大臣都想抢着要傅爱卿,脸上也出现了与有荣焉的表情,这会儿他可不想直接如他们的愿,还是等见过了人再说。

“是,臣遵旨。”这次的奏报就是由中书令报给皇上的,所以他也早有了心理准备。

傅长风还不知道自己此时的待遇,自从李大人带着刺史大人亲自来查看后,他就带着家人好好出去游玩一番,如今的韶明县和自己几年前来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百姓安居乐业,少有所依,老有所养,日子很是逍遥。

宣宣被自家爹爹抱着,走在路上,一脸好奇地望着附近的稻田。

“大人,夫人,你们出来散心啦?”路过的村民见到是傅大人来了,也忙上前行礼,这位傅大人经常在这些地方转悠,百姓们对他早已熟悉。

而傅夫人,她可是帮了她们这里所有女子大忙的人,如今再没有男人敢打女人了,因为女人也能顶起半边天,能照顾一家老小,也能出门赚钱,不比男人赚得少,底气也是十足的。

“是啊,我们在这附近随便转转。”傅长风也很是温和地和这些村民说着话。

“爹,娘,我听到有人在读书呢。”阿政今日也跟着出来了,听到远处一处茅舍传来的读书声,他心生好奇。

“走,咱们也去看看,这里的学生在读什么书?”傅长风当然知道这个村子里有私塾,不过并没有县里的条件好,听说就连上课的板凳都是孩子们从自家拿来的。

只见一处空地上,一位先生正在带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背书,这些孩子多在七到十岁左右,坐在板凳上,双手背在身后,跟着先生念三字经。

“好了,接下来,咱们就先写一写刚刚背的这几个字,你们拿着树枝,在地上比划,待会儿我要检查。”先生并没有发现他们,还在带着孩子们读书。

“这是咱们大周读书人未来的火种,即便是在简陋的村舍,也能看到人们向学的心,好啊,这样的感觉真好。”傅长风见到此情此情,也不由得感慨一句。

喜春也深有感触,当初这些地方是个什么情况她也是知道的,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甚至有不少人一言不合就要打起来,如今他们一个个面带笑容,说着官话,这都是她们来了此地后的变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