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巴菲特教你投资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反应不足

反映不足实际上是过度反应的一种变种,指对最近得到的股票信息认识不足,有点麻木。每个投资者都会或多或少有这种“成见”。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容易错失投资机会,在即将到来的股价波动(大幅度上涨和下跌)面前措手不及。

禀赋效应

投资者对于相同数量的盈利或损失,对放弃损失的厌恶程度会大大高于获得收益的喜悦程度。例如,他们对账面损失10万元的心痛程度,要比账面获利10万元大得多(研究表明,前者相当于后者的倍)。这种心理行为容易导致过于强调短期亏损,而不愿意及时割肉止损。

后悔厌恶

投资者在做出一项错误决定后往往会感到非常后悔,而这种后悔的痛苦比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损失更痛苦。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很容易作出一系列不理性的投资行为来。

羊群行为

这本来是指动物成群移动、觅食的现象,表现在股市投资中,就体现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别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这同样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因为它在追求与别人行为一致的同时,最容易忽略自己享有的独家信息。

代表性偏差

股评家常常会把各种纷杂无序的股市现象归纳为几种代表性类型。受其影响,投资者常常会因此产生偏见。例如,最典型的代表性偏差是“好公司=好股票”。殊不知,“好公司”的股价一旦过高,也就谈不上是什么“好股票”了。

自归因

通俗地说,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要好”: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把失败的原因推给别人。这种心理人人都有,可是应当看到它的最大危害是:当自己的观点符合事实时还能不断强化自信心,而如果一旦不符合却不会等量削弱自信心。

【投资心法】股市是非理性的,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习惯。研究表明,如果无法克服上述几种市场情绪,这样的投资者很容易在股市中亏损。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抗拒诱惑,以静制动

投资人总想要买进太多的股票,却不愿意耐心等待一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每天抢进抢出不是聪明的办法……近乎怠惰地按兵不动,正是我一贯的投资风格。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股市是非理性的,所以在选择买入股票时机时,要能做到抗拒诱惑、以静制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投资机会。

而总观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很难抵抗这种诱惑。结果呢,虽然在股市里不断抢进抢出,忙得焦头烂额,最终却没有什么收获,甚至还要亏损。这就是股市中为什么赚钱的人少、赔钱的人多的真正原因所在。

2003年,巴菲特投资中石油H股的案例,就充分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果断决策能力。

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H股,是巴菲特投资的第一只中国股票,也是截止2007年末公开资料中能查到的他购买过的唯一一只中国股票。

中石油主要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销售,原油及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销售,以及其他相关石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的输送和销售,主要控股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星石化等多家中国A股、H股公司。2002年,中石油收购了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天然气业务;2003年4月24日,又以亿元资本增持印度尼西亚加邦区油田15%的股权。

面对中石油表现出的强劲发展势头,巴菲特分析认为:一方面,中石油所在的中国,正处于全球经济最活跃的亚洲地区经济引擎地位,石化、钢铁、电力等基础性行业受益良多;另一方面,当时正处于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不久,又遭遇全球“非典型性肺炎”危机,困扰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投资者都在犹豫彷徨。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是巴菲特的一贯原则。

巴菲特在对中石油的内外部环境作了详尽考察和分析,认真研读了2001年、2002年财务报告。在此基础上,他迅速抓住时机,于2003年4月主动出击投资中石油。

中石油H股是2000年在香港上市的,当时的发行价是每股港元,上市不久后就跌破发行价,最低到港元。

而2003年4月,当时的中国股市还非常低迷,使得巴菲特能够在股价为~港元之间买进了亿股该股票,然后又以~港元的价格买入亿股该股票,最终持股量达到亿股,成为中石油第三大股东,仅次于第二大股东的英国石油公司。巴菲特对这只股票非常欣赏,认为这只股票比全球其他石油企业的业绩都要好。

仅仅过去半年后的10月,中石油就以83%的涨幅雄踞香港股市涨幅榜第一名。从理论上说,这时候的巴菲特已经在这只股票上赚到了28亿港元。后来,巴菲特亲自写了一封信,感谢中石油公司为股东作出的贡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