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单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的永定门下,阔别了京城九年零八个月的林书岚,终于回来了。
林书岚,也就是韩先生,拍了拍身上的风尘,在停顿了几息之后,迈开步子,牵着马儿跟上了楚王的步伐。
楚王是以进京访友为名进的城,自称是辽王妃娘家杭氏族人,以掩人耳目,低调地住进了辽王府。
不过林书岚没有跟去,而是在城门口就与楚王一行分道扬镳,带着冬砚往后圆胡同去了。
后圆胡同乃是官员的聚集地,不过大都品衔不高,系清流一派。林家,就在后圆胡同。
京都居,大不易。
最初林耀买的宅子还是一个三进的院落,后来长子林书岱也进京为官,家中孙辈更多了起来,便将一侧的两进小院买了下来,打通了住,也算是后圆胡同宅地较大的一家了。
林书岚看着门前林府的牌匾,竟和元姐当初去枣阳二舅家的情形一样,不由地热泪盈眶。他叫回了刚想上前拍门的冬砚,亲自走上前去,叩响了林府的大门。
门房是个双鬓斑白的老头,眯缝着眼看了看林书岚,见是个二十多岁的读书人模样,彬彬有礼的,却是看了半晌也没识出来是谁。
林书岚不敢暴露身份,只好问道:“可是太常寺少卿林耀林大人府上?”
那门房点点头:“正是,敢问阁下是何人?”
“在下乃是林大人旧交好友之子,姓韩,游学京都,特来探望。此有书信一封,还请通传一二。”林书岚说着,掏出一封书信,交与门房手上。
门房一听竟是老爷故人之子,不敢怠慢,请他稍等片刻,传信去了,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跑了回来:“原来是韩少爷,方才怠慢了,老爷有请。”
林耀在书房里背着手来回踱步,他自从知道幺子投靠楚王,而皇上又宾天之后,便料会有今日,只是不曾想,竟来的这样快。
他这里焦急的等着,林书岚也快步走了过来。引路的小厮心里犯嘀咕,这人怎地走得这样急,竟有时候都走到了自己前面去,难不成他识得路?
林书岚自然识得路,他父亲的院子还是原来的院子,宅门里景致都没变,也还是他母亲去世前的模样,他怎么会忘呢?
多少回,他曾在脑海里走过这条小径,多少回,他曾在睡梦中闻过这片花香,又有多少回,他曾在迷茫中听到这阵鸟鸣?
他走得越快了,进了院门,抬眼就瞧见了大开的雕花窗子里父亲微微佝偻的身形。
一句“爹”在口中上下翻腾,最终还是幻化称了一口气息飘没踪影。
“老爷,韩少爷到了。”小厮回禀道。
林耀一下子转过身来,眼中再没了旁人,只有那个让他牵肠挂肚的,十六岁便出了家门的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