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陈果夫权势 > 第6部分(第3页)

第6部分(第3页)

沪上讨袁(1)

当陈果夫离开武昌,匆匆东下的时候,南京已在沪军与江苏、浙江等地民军联合进攻下光复,他为没能赶上这一战斗而深为遗憾。

这样,他干脆直抵上海,找到二叔陈其美,希望能参加一些实际的革命工作。

陈其美根据陈果夫的身体状况,便分配他去做接待工作,因为当时汉口、汉阳被清军占领后,很多革命党人纷纷东下,云集上海,这些人来后,需要有人接待并安排适当工作。

陈果夫接受任务后,便在上海望平街租了一间房子,作为招待所,专门接待东下的革命党人。

他态度和蔼,诚恳热情,每当有人来时,先安排住处,发给生活费用,然后弄清每个人的专长并征求其对工作的要求,最后才将他们介绍到军队及革命机关中去工作。

这种接待工作并不如战场上的斗争轰轰烈烈,却十分麻烦、艰苦。

陈果夫的细致工作,使从首义之区东下的革命党人来上海后如坐春风,感到十分温暖,都更加努力地去参加上海的革命,这对上海的光复起了很好的作用。

11月3日,陈其美领导上海的同盟会发动工人、防营、会党举行起义,次日攻克江南制造局,占领上海,起义取得胜利。

在上海影响下,江苏、浙江也宣布独立,这就稳定了全国的形势。

1912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通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也就在这一年,陈果夫第一次见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对于孙中山,陈果夫早就十分景仰,还在当学生时,就总是听他二叔陈其美讲到孙中山是一个伟大人物,说“此刻中国有世界眼光,有建设计划,有坚忍不拔精神的,除了孙中山先生以外,再没有第二人”,但却一直没有见到孙中山,亲睹伟人风采,更没有聆听孙中山的讲话。

民国成立后的一天,陈果夫与一位同志到沪军都督府办事,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

据他回忆:“总理正和一位廖君谈话,用广东话,我听不懂。

但他慈祥而又沉着的态度,使我肃然起敬。”但此时的陈果夫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瘦小青年,孙中山不认识,他也不可能与孙中山谈话,只能是在一旁多看几眼这位伟人。

不久,陈果夫再次见到孙中山,并且有幸聆听了他的讲演。

他说:这次见到孙中山,“是在上海南京路国民党本部。

总理对世界各种社会主义分析批评,至为详尽。

他演讲的姿态、声调,非常动人,那次留下的印象,永远没有淡忘”。

后来陈果夫又多次见到孙中山并聆听训示。

如有一次,听孙中山详细地讲解瑞士的地方自治制度;还有一年元旦,陈果夫和许多同志去给孙中山拜年,总理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恭喜发财”,然后又借题发挥,谈“大家发财”的民生主义,这些都令陈果夫难以忘记。

他从孙中山的演讲中受到教育,也为孙中山的革命意志和人格所感动,因此,陈果夫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也日趋成熟。

民国成立后,整个社会一度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革命党人认为革命已经大功告成,可以刀枪入库了,于是有的去从事实业,有的重新进入学校读书,有的要出国留学,似乎一个建设新中国的时期已经到来了。

这时,陈果夫原来所在的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已恢复正常学习,好多同学都返回学校,继续学业。

陈果夫原也想复学,但经医生检查身体后,认为他肺部有病,不宜再学军事。

他本来对军事兴趣不大,也就放弃了。

不久,又有人建议他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他接受了这一建议。

他向往那产生过卢梭、伏尔泰、拿破仑的地方,那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那美丽的塞纳河,那神秘的巴黎圣母院,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他决定到法国去。

他收拾行装,告别亲友,欣然西行,但还没走出中国,肺病加重,法国之行也只好取消。

这时的陈果夫心情坏极了,国家百废待举,极需人才,而自己却成了个废物。

他认为“这是生平最难过的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