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商学院曾经给出过“企业公民”的定义: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一个企业公民认为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因此,它会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
在中国,2003年《中国企业家》杂志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00位企业高级管理者中,有%的被访者认为社会责任对本公司具有重要意义。“苏丹红”、奶粉造假导致的“大头娃娃”、屡次发生的煤矿矿难等等事件,说明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依存于社会环境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舍得之间(4)
在这种背景下,王石高举起了“企业公民”的大旗,为万科制订了目标,担当“改革先锋、企业公民”,要坚持做领跑者并承担更多的责任。
当有房地产开发商高调倡导房地产商就该为富人盖房子时,王石却认为,社会和谐是企业应有的责任,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不仅仅是政府分内的事,房地产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万科将责任感落实到了行动上,于2005年末启动了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甚至王石本人还曾与建筑专家同去福建的大山里跑了一个星期,研究客家土楼的大围屋居住文化,试图从中找出有助于廉租房方案设计的适合要素。让王石兴奋的是,他们终于从客家土楼的建筑智慧中汲取到了充分的营养,并从公司在深圳的土地储备中选定合适的地块,计划于2006年中期开始建设适合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
“极点有限,公益无限”,这就是王石的“企业公民”箴言。
当然,万科并不是慈善机构。万科的社会责任感和商机是融合在一起的。王石并不讳言廉租房项目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他说,这样的建筑利用的都是城市边边角角的地块,投入不大,又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需求。但是,要缓解由住房引发的社会矛盾,只有万科一家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所以王石希望这个项目能给政府部门和其他房地产企业带来启示。
万科公司是房地产企业,那么,房地产的价格上涨就是它应该哈哈大笑或者偷着乐的好事情。2005年,房价上涨势头很猛,百姓怨声载道。政府也陆续采取一些措施对过热的房地产投资进行调控。当时,许多有头有脸的房地产大佬纷纷发言,实际上是试图利用自己的行业声望,影响人们对房价的判断。这些大佬几乎无一例外地断言:房价并不高,房地产并不热。
而万科的领军人物董事长王石和总经理郁亮则对房地产的偏热表示忧虑,他们不是想到一时,而是关注长久。因为如果行业出现泡沫,一时是可以挣到暴利,但是泡沫过后,行业自身发展会受到影响,更会带来经济的动荡。同时,他们也不仅仅考虑自身,更是心系整个行业及整个社会。
万科在警示行业偏热的同时,更坦诚地呼吁消费者理性消费。郁亮曾在《中国证券报》撰写文章。他说,一位年轻人,例如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如果要买房,应该购买小一点的住房,或者是二手房。一来符合自己的现实需要,二来免得给自己带来沉重的生活负担。否则,一是造成社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二则使有意开发小户型住房的开发商看不到市场前景而放弃转向,使市场形成恶性循环。
培养行业的理性以及消费者的理性,实际上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应该承担,也必须承担的职责。
在空调大战甚嚣尘上的2001年,我曾采访海尔的张瑞敏。张瑞敏谈到行业的自律,也说到消费者应该在商家的广告轰炸中保持自己的判断。如,“终身免费维修”是一些家电企业,尤其是个别空调企业颇有“杀伤力”的广告辞。但是,我们的消费者在购买时,想到的肯定是这样的承诺如何适合自己,却忽略了,这家空调企业能够生存几年?几年就倒闭关门的企业所做出的终身免费维修承诺,又有多大意义呢?
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我们在前面曾谈起过中国风水理论所讲的“水生财”。实际上,古代的一些有识之士在义理上对此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清朝商人舒遵刚在阐述自己的行商经验时说:“钱,泉也,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今之以狡诈求生财者,自塞其源也;今之吝啬而不肯用财者,与夫奢侈而滥于用财者,皆自竭其流也。人但知奢侈者之过,而不知吝惜者之为过,皆不明于源流之说也。圣人言,以义为利,又言见义不为无勇。则因义而用财,岂徒不竭其流而已,抑且有以裕其源,其所谓大道也。”意思是说,钱财,就像流动的泉水一样。那些靠机巧欺诈获取财富的做法,就好像自己堵塞了泉水的源头;而那些吝啬的做法和奢侈挥霍的做法一样,都会使流动的泉水枯竭。一般人只知道奢侈挥霍是错误,却不知道吝啬也是错误,是因为不了解源流之说的道理。圣人说,应该以义为前提去获取利益,见义不为则没有君子之勇。所以,把钱财用在合乎义理的事情上,不仅不会使水流枯竭,还会扩充源流使其壮大,这才是行商的大道。
利他就是利己,帮人就是帮自己,这就是舍与得之间的辩证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舍得之间(5)
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这是佛教的法。佛法是心法,主张内心不为“得”而舍。舍的大小,不仅在于舍的物质利益的多与少,更在于心念上是否真的舍掉了。舍的当下,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不是为了自己的得,这样的舍才是真舍,才是大舍,从结果上说,必有大得。
波澜不兴(1)
孔子说:仁者近山,智者近水。智者为什么独独钟情于水呢?宋代大儒朱熹解释说: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因为水能够明察外物及环境的事理和规律,而不强求外界改变来适应自己,左阻右行,右阻左行,通过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方向,最终形成自己通畅的河道,一路波澜不兴东流入海。看似无为,实则无不为。智者的境界,亦不过如此。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领导者的经典论述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意思是说,最高明的治理之道,是百姓感觉不到有国君的存在;其次,是百姓爱戴国君并且都称赞他;再其次,是百姓畏惧国君;而最糟糕的国君,则是百姓都在咒骂他……境界最高的国君,悠哉游哉地行事就能胜任了,不需要在治理上讲太多的话,自然社会安定富足。这就是“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无为而为。无为与有为,似乎矛盾,却合在了一起。对无为而为,一般容易有误解,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