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积善坊,五王宅。
裴旻与宁王李宪、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在宁王府中一并吃喝。
此次封禅之行,还未开始,裴旻自身以获得了极大的好处。
这些年他一直在外,京中的关系大多都是原来在担任御史中丞、兵部侍郎时打下的基础。
诸多新晋文武大臣,裴旻有好些不认得。
现今因为《梅花三弄》结识了宁王李宪这位李隆基最敬重的大哥,又凭借文宗的身份与封禅使未来的首相张说打好了关系,结识了聚拢在张说身旁的人才班底,巩固了自己的人脉。
李宪得到《梅花三弄》如获至宝,不住研究练习,每有新的感悟,都会请自己的几位兄弟与裴旻品鉴。
裴旻对于《梅花三弄》已经听了十数遍有余,但是这种经典的纯音乐,每一次听都能给他特别的感受,百听不厌。
“无愧是先辈毕生心得,这《梅花三弄》在下研究了三月,至今亦不敢说完全参透。果然,与先贤笛圣相比,宪远是不及。”李宪一脸神往,似在追忆当年桓伊风采。
李隆业用着小拇指掏着耳朵,道:“这曲子很好听啊!好听就行了,追究细节作甚?”
李家五兄弟,四个都精于音乐,唯独这个老五最是荒唐,独好女色,对于音律一窍不通。
不过即便是不喜音乐,依然能够听出好听的感觉。
只是细节感悟,没有那么深。
李隆范打趣道:“跟五郎说这个,就是对牛弹琴,大哥就不应该叫五郎来。”
李隆业哼道:“我才不是为你们来的呢,我是来找静远玩的。听说洛阳有一名伶,叫水明,静远可有兴趣?”
裴旻正想开口。
李宪已经先道:“要约你自己约去,别在我府上抢我的贵客。再说静远跟你岂会一样,真要有心,将人请到府中便是,再将我等叫上,何必亲往?”
李隆业一脸悻悻,道:“大哥不懂,这去青楼远比在自己家有味道。”
李隆范道:“有胆子,你就去嘛!”
李隆业独自生着闷气。
李隆业是李家五兄弟中最荒唐的一个,常年流连青楼。但是昔年为杀手谢挟持,射了对方一脸之后,心里有了阴影,不敢再去青楼鬼混了。
但是青楼的感觉滋味是自家中比及不上的,李隆业就想叫着裴旻一起去。
也只有裴旻,才能给他安全感。
很显然李隆业的心思早给人看破了。
李宪、李隆范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裴旻也暗暗发笑,李家这几位兄弟确实有意思,一个个都没有王侯的架势,就跟寻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尤其是他们兄弟间更是有种血溶于水的感觉,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点也不像生于帝王家。
若非如此,李隆基未必就弄的过太平公主。
“静远,我这里得到一个好东西,你定会喜欢!”李宪突然让人送上了一物。
裴旻颇感兴趣,李宪显然是还礼。
面对《梅花三弄》这份厚礼,要不不还。要还,礼肯定不轻。
但是《梅花三弄》这样的千古曲谱,可遇不可求,李宪有什么宝贝?
接过下人地上的木盒,裴旻移开木盖,却见盒中躺着一个卷轴,封皮上写着《广陵散》三字。
即便裴旻孤陋寡闻,也从金大侠的《笑傲江湖》里听过《广陵散》这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大名。
裴旻讶然道:“这《广陵散》不是绝于嵇康了,怎么在宁王手中?”他说着,手里却是很老实,迫不及待的收了下来。
李宪笑道:“我也是近来新得,却如世上所说,《广陵散》唯有嵇康知晓琴谱,而且嵇康从不与外人分享,随他一死,广陵绝响。不过有一细节,却是无人在意。当初司马昭杀嵇康之前,兄长嵇喜送来古琴。嵇康临终前,与大庭广众之下弹奏《广陵散》,曲毕长叹‘袁孝尼曾想学《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却不想今绝于此’。”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临终前诸贤接来相送。其中七贤之首的阮籍凭借超凡的记忆,将《广陵散》拓写下来。只是阮籍担心有失,不愿得罪司马昭与钟会,秘而不传。此后这《广陵散》则成了阮家之宝。直到前些日子,在下意外得到。”
“论及琴艺,当今世上无人能出尊夫人之右。这《广陵散》也只有尊夫人有资格获得……只恨不能聆听这千古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