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固定名额,仅有三名。
赵昺的这一场恩科考试其实就是一场“春闱”,即由礼部举办的“省试”。
属于第二档次的考试。
“此次恩科,官家特意下旨不论是举人还是秀才,都可以参加恩科考试。官家不论出身为国朝选才,皇恩浩荡,尔等还不知足?”江钲站在一旁大声呵斥道。
宋朝是没有“秀才”考试的,凡是参加第一阶段解试(乡试)的读书人都可以称为“秀才”。
(明清时期有专门的秀才考试)
赵昺这一次的考试直接把第一阶段“乡试”给省略了,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省试,也就是礼部举行的全国统一考试,故江钲才有此一说。
宋朝的举人和明清时期是不一样的,宋朝的举人是一次性的,明清是终身制,一次考中,一辈子有效。
秀才可不是后世人们想象中和高中文凭一个样,人家考上秀才见官不拜,家里还能免除徭役赋税,有了一定特权的。
后世的高中生有啥特权?
举人就更了不得了,那是要被老百姓尊称一句“老爷”的。
范进中举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宋朝并不是考上了进士那就能直接当官的。
这些人只是获得了一个身份证明,仍然还需要通过朝廷组织的其他考试才可以的。
当然了一甲进士,和二甲第一名是除外的。
赵昺之所以把六经和杂学放在一起,其实也是有堵住悠悠众口的考虑。
你杂学再好,在这个以诗书为主的时代,是要被人鄙视和排斥的。
所以杂学中有六经,六经之中有杂学。
按照各科的总分进行排名。
“尔等从各地前来,何人不知?何人不晓?没有看到朝廷告示的站出来!”站在桌子上的苏刘义也大喝一声!
瞬间,学子们纷纷往后退了一两步。
是啊,一月之前的朝廷诏令就已经发布到琼州各地,大家都是慕名而来参加考试的,又有谁没有看到告示?
这么一想,学子们瞬间怂了。
你都不知道考啥内容,你来海口做什么?
凡事是要讲理的。
李秀才和张秀才两人对视一眼,赶紧从地上捡起那本已经被踩了好几个大脚印的“葵花宝典”。
用手拍了拍上面的印记,再次翻开之后仔细看着。
“母猪的生产与护理?”
“奶牛如何提高产奶量?”
“水稻育种方法及选育过程?”
“纸和石头哪个先落地?”
“铁为何不能浮于水面?”
“孔明灯为何能飞上天?”
“烧水壶热气为何能顶开壶盖?”
“格物科学与民族兴衰?”
……
这,这都是什么啊?
在往后翻,赫然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