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真不是白混的。这下子,刘邦真的犯难了。诸将杀敌有余,谋事不足。不能说打就打,必须找一个稳妥的方案方可出兵。可是,方案不是一场会议就能定夺的。
于是,刘邦只得散会,让诸将回家再想想办法。谢天谢地,马上就有人想出一个妙策。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人不是汉朝军事大腕张良,也不是陈平。而是一个不上镜的人物,故楚令尹薛公是也!
楚令尹,也就是楚国宰相。这么一个不错的官,竟然连名字都留传不详,我们只好叫他薛公或者薛先生了。首先是夏侯婴发现这个人才,然后向刘邦推荐。于是,薛公和刘邦摆起龙门阵,提出三个假设:上计、中计、下计。英布如果使用上计,刘邦天下丢大半;如果使用中计,生死胜败未定论;如果使用下计,刘邦可安枕而卧。
此三计,分别如下:
所谓上计,向东取吴,向西取楚,吞并齐国,并取鲁国。号召燕赵两国固守其地,这汉朝大半天下非刘氏所有;
所谓中计,向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占据敖仓粮仓,塞住成皋出口,胜败之数不可知也;
所谓下计,东向吴,西取下蔡(安徽省凤台县),把重要物资运往大后方越国,并与长沙王吴芮结盟。如果真是这样,刘邦就可闷头睡大觉了。
薛公一言,让刘邦听得又惊又怕。刘邦急忙召问薛公:您认为英布会使用哪计?
薛公摇着羽扇说道:陛下不用担心,他肯定会使用下计!
刘邦满脸疑惑,莫名地看着对方。
薛公再笑,答刘邦道:道理很简单嘛,纵观英布一生,无非一句话,只管自己高爵加身,不管别人洪水滔天;只管身前享受,不管死后下地狱。所以说,这种囚徒出身的投机主义者,哪有长远目光看到上计和中计呢?
高!实在高!刘邦一听,心情大悦,如释重负。
孔明未出山沟沟,已知天下三分。薛公未见开战,已见胜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英布,这次不是阎罗向你召唤,是你主动向地狱招手了。
既然英布死局已定,皇帝就不必亲征英布。
那么派谁当主帅呢?
刘邦立即想到了一个人:太子刘盈。
二太子亲征无用论
刘盈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尽管他离加冠还有四年,但必须先让他出去见见世面。不然做室中之花,屋下之草,庭中之树,永远都不会有大出息。
想让刘盈挂帅,刘邦必须把吕雉哄住。于是,刘邦就去跟吕雉商量道:太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身体和斗志似乎不怎么乐观,我想送他上战场锻炼一下。希望他能快速成长,你说中不?
吕雉的回答是:不中!
吕雉说不,并非出自她的主意,而是商山四皓。
当时,商山四皓闻听刘邦要派太子亲征,立即商议,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太子绝不能离开长安。理由是:
第一,太子出征,无非是为立功。然而立功归来,除了皇帝之外,再也没有比太子更高的职位,所以立功无用。
第二,如果战败归来,必受刘邦非议,借无能之名废掉太子之位,更立刘如意。从现实的情况考虑,战败可能性极大,因为刘盈年幼孱弱,驭诸将就如羊将狼,岂有不败之理?
商山四皓这番太子亲征无用论,高瞻远瞩,道出刘邦灵魂最深处的秘密。吕雉一听,不由傻掉:这下怎么办,请问四位神仙爷爷,有办法让太子躲过此劫吗?
商山四皓的回答是:办法当然有,不然商山四皓的名声岂不是白混了。于是,他们给吕雉支了一招,此招正是吕雉乃至女人最善长的,那就是哭诉。
当然,商山四皓已经为吕雉准备好了哭诉词,其内容如下:
皇上,英布是天下猛将,善长用兵,你派太子去征伐他,这跟让羊打狼有什么区别。到时,英布不但不怕太子,还更可能欺负太子孱弱无能。皇上您尽管身体有病,但还是可以躺在战车上指挥作战的,如此这般,诸将也会听话,听话了打起来就顺。所以,为了大汉天下,为了妻子儿女,只好再委屈您亲自再走一趟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