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与精英保持距离的句子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简介

凛冽的毒辣,温厚的坚定

文坛奇“损”黄纪苏:与精英保持距离

《切·格瓦拉》编剧、《中国不高兴》作者黄纪苏首部个人文集

书名:《与精英保持距离》

作者:黄纪苏

书号:978…7…5108…0175…4

出版:九州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1版

定价:元  开本:16开

策划:北京胡杨文化

公司博客:

blog。sina。mhuyangwenhua

支持网站:左岸会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序言

文坛奇“损”黄继苏

文宪之

初读现代史诗剧《切·格瓦拉》,真有一种石破天惊的惊奇之感,我被作者那犀利的文笔震住了。文章惩恶扬善,洞幽烛隐,入木三分,所向披靡,对世之大奸大伪的描摹揭露,淋漓痛快,一下 子剥去其眩人的包装,使其*地晾在世人面前,一点情面不留,简直有点儿“损”。它使人想到王朔……是的,在这一点上颇 为相似,黄纪苏和王朔,真可谓文坛上的两位“奇损”。

对于生活中的虚伪和荒诞,王朔的一支笔是够“损”的。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因为生活中大量存在着荒诞:变了味的严肃、一本正经的无耻、用崇高装饰起来的卑鄙、挂着‘童叟无欺’招牌 的假冒伪劣,它们的大量存在,正是‘调侃’文学产生的土壤。” 然而王朔是从市民和“痞子”的角度去“损”和“调侃”,他不光玩世不恭,在揭露了虚伪的同时也亵渎了真诚,作践了理想和崇高, 揶揄和调侃了一切,而且往往真假、善恶不分,美丑颠倒。“痞子 文学”与荒诞共生,它的走红本身就是一个荒诞。王朔的“损”也是“痞”的产物。

而黄纪苏的“损”却属于另一世界。

我们且来看他的一段文字:

而九十年代浮出水面抢注自由主义商标的精英,他们对资本的信仰,纯粹出于势利上的盘算,无非是看明白扫荡天下的已然是美国,主宰中国的势必为富人,于是极力迎合,争相依偎。在中国,资本和国家的关系有些微妙,自由主义者往来其间,冷暖自知。正 版资本主义属将来时,而唯亲资本主义或官商勾结则为现在时,精英们内部的一些分歧也由此而起:比如有的主张完全投资期货,有的认为还是先做现货生意。现货派和大官的秘书、甥侄们打得火热,为书记向大亨的顺利转型把英法近代史、印尼南韩政治咨询遍了,弄出不少模型、公式和主义来开导老百姓。期货派挟将来自重,仗 着洋人看不起官,认为在一体化的全球,洋人才是祖师,官不过是 收编的邪派,要矮着一辈儿,自己虽然更矮,但与祖师最亲,是精神上的嫡系。他们和官不大融洽,虽然官那里的好处他们诸项诸月领取一文不差,但就是不肯打收条,而且时不时还要玩回反集权蹦 极跳,引得中外观众大呼小叫。官没有办法,只好请最头疼的几位 到他们最想去的国度去做活烈士……(《作品与争鸣》2001第1期)

纪苏之“损”,着眼处大。它不是小市民的牢骚不平和玩世不恭,而是关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大计、劳动大众的疾苦和命运,能从大处抓住根本,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矛头所指,乃世之大奸大 恶,彼等风云际会,居腕当红,长于包装,貌似圣贤,正得意地领着时代的*,惑人甚深。纪苏之文,长于撕破其道貌岸然的外衣,直指其要害处,一针见血,因为一反俗见,故能振聋发聩。举世关注的大事、貌似神圣的扮演、深奥的理论、复杂微妙的关系,往往以时下流行的语汇出之,化抽象为具象,寓大雅于大俗,奇思妙想, 常令人惊叹不已。它看似很损,但毫不油滑调侃,似俗实雅,貌冷心热,疾恶如仇,实出自仁者的胸怀。除了作家个人气质原因之外,对象的象与质的巨大反差:眩人的光环与其历史定位的鄙小,恐怕也是这种“损”出现的原因吧。

黄纪苏真是文坛的一位“奇损”。

图书热点

怀赤子之心,忧国忧民;纵观世态民情,嬉笑怒骂间痛陈弊病。

1。 中国的位置:分析中国在世界的哪里;

2。 政治反思:对*建国以后一系列政治运动走歪路如*的反思;

3。 范跑跑言论:范跑跑发表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言论”;

4。 文怀沙现象:文怀沙适合去精英俱乐部做“妙人”,作者将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下诸种文化现象结合在一起,解读“文怀沙现象”,归结了 “仁人”,“文人”,“学人”,“老人”,“神人”五种类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