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经在旁边不太理解。
唐寅道:“本官不过乃只是大明兵部主事,你们也不必以判书前来相迎。”
“应该的。”
成俊又望着一旁的徐经道,“这位是?”
唐寅指了指徐经道:“此乃随军的副使徐经。”
“见过徐先生。”成俊尽管不知道徐经是什么身份,但能在大明使臣队伍里当副使的,地位自然是不一般。
随后成俊与唐寅各自上马,二人带着队伍一路往汉阳城的方向行进。
大明的骑兵跟成俊带来的朝鲜步兵,也近乎是并排而行。
而大明这边的马匹还驮着火炮,令朝鲜士兵不由侧目观望,他们在行军之上也明显没有大明这边队伍齐整。
成俊道:“唐使节,您一路走来,想必也都看到了,建州卫无视上邦之法度,屡屡侵犯我朝鲜之土,犯边陲后又多掳劫人口,甚至烧毁我边陲田地中的秋粮,抢夺村庄……”
成俊在唐寅面前一顿大倒苦水,好似是要把建州女真说的人神共愤一般。
等用夸张的手法描述完他们的损失之后,他才道:“去年中,我朝的国君,已上表于大明,请求出兵震慑建州蛮夷,其不思大明的教化,实在不该存在于大明辽东的边陲,成为大明与朝鲜之间往来的阻碍。”
唐寅语气平静道:“本官走的是定辽右卫,并未穿过建州卫的领地,也未见你们的损失。”
这就让场面一度很尴尬。
却是在成俊身侧,另外一匹马上,一个好似书记员的人,正在一边听成俊和唐寅的对话,一边把他们的对话用笔记录下来。
连唐寅和徐经都惊叹于这种人的“超能力”,居然能一边骑马一边当书记员……
当此人听到唐寅说这句话时,用惊讶目光看过来,好似很惊讶于大明使节怎么会这么直接?
徐经则笑道:“继续写啊?”
那人也很为难,不知是否应当如实记录。
成俊见徐经态度有些促狭,不由解释道:“两位使节见谅,我朝鲜国君对于迎接大明使臣,非常看重,特地派人记录迎接使臣的一言一行,所记录都乃是用国朝的文字……如今在朝鲜境内,已基本不允许用谚文,如果要查问的话,随时都可以取走以核对。”
朝鲜创造自己的文字,是在十五世纪,但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汉文仍旧是朝鲜的主流文字。
虽然朝鲜也因为民族主义而推行自己的文字,但因他们本身就是仿照汉文的注音而生造的文字,在使用上明显不如汉字辨识度那么高,而且在燕山君时代,因为有人用谚文把他的恶行记录下来,尤其是在弘治十一年的戊午士祸之后,燕山君禁止权贵学习谚文,而谚文只作为翻译汉文使用。
唐寅道:“我希望能尽早见到你们的国君,商议大事。”
成俊试探着问道:“是要出兵建奴是吗?以在下所知,阁下带这么多的火炮,还带来了兵马,是为商议出兵之事。阁下也见谅,在我朝鲜境内,仍旧是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所谓的主和,就是要在平安道等处修建堡垒,防止建奴再往我朝方向进发。”
徐经笑着问道:“那阁下是主战,还是主和?”
成俊本要说什么,但看了看一旁负责记录他言行的书记官,他瞬间好似是有所忌惮道:“在下身为兵曹判书,更多是听命于国君,还有听从于朝议的结果,无权决定是战是和。”
唐寅道:“既然你决定不了,那我就跟你们的国君谈。”
……
……
当晚,一行仍旧是住在近乎于民院的地方。
唐寅早早就进到房间内,谢绝了成俊邀请他喝酒吃饭听曲的邀请,而徐经则是先去应酬了一下,带着刘贵回来。
进门的时候,徐经还在说着:“看那些朝鲜的士兵,都只能露宿在野外,这么个天气不怕把他们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