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明第一位状元 >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攘于外安于内(第2页)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攘于外安于内(第2页)

历史上杨家将的故事,从宋朝到元朝、明初一直都在流传,但故事基本遵循贴近史实的方向,一直到明朝中后期,女真崛起之后,大明百姓对于征虏文化有了极大的市场,才于万历年间编写出较为完善的杨家将故事,诸如纪振伦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

至此,一些并不存在于历史上的杨家人物,诸如穆桂英、杨宗保,还有不存在的事件,才以演义的方式呈现于市井小民眼前。

总的来说。

就是精神可嘉。

一切故事无论真实或者虚假,都是为了烘托这种为朝廷奋不顾身的精神,史实往戏剧性发展。

张周大概让这种精神提前了六七十年。

李荣笑道:“陛下,既是演义,必定不会全都遵照史书,百姓推崇,正因与眼下大明与鞑靼外敌交战,一切都是符合的。若是陛下有空闲,可以亲自去听听。”

朱祐樘点头道:“无论看戏还是听话本,朕都中意,只是这都是秉宽所写的,没有秉宽在旁作陪,总觉得少了什么。便先留一些念相,等秉宽回来之后,与他一同去便是。”

“是。”

李荣心说。

连听戏都要一起去,还真是君臣同心。

“走,再到东安门外去看看,那边是秉宽的老宅,再就是北边秉宽的新居,周围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朱祐樘出来为行宫选址。

这下李荣和牟斌等人也都听明白了。

皇帝要的地址,一定是要靠近张周府宅的,这样皇帝就可以在出宫探望贤妃母子的同时,顺道还能去张周府上做客。

这是为了贤妃吗?

怕不是为以后经常出入宫门找他的秉宽,有更合理的理由吧?

……

……

兵部。

兵部尚书马文升,被一纸调令调去吏部当尚书去了,直接把兵部尚书的位子给空出来。

皇帝大概是觉得,现在兵部有没有一个坐于高堂的尚书也不重要,反而是让朝廷上下尽早知道,张周就是下一任兵部尚书的不二人选,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所以如今兵部的事务,则由两位侍郎打理。

这一年左右时间,大明兵部侍郎的更迭,也很频繁,相继有王宗彝、杨谧、熊翀、张周、李介、许进干过,除了张周之外,好像每一任时间都不长。

如今兵部左侍郎是熊翀,而右侍郎则是地方巡抚出身,服阕刚回朝的熊绣。

二熊组合,在历史上也是弘治十三年到弘治十七年兵部左右侍郎的铁打组合,本身实力还是可以的,但二人也没有京师六部尚书的命,只有熊翀当过不到一年南京户部尚书,熊绣则连个尚书都没混上,只追赠了个刑部尚书。

此时兵部属于尚书开天窗的时期。

没有尚书,大事也没有,但杂事非常多。

却还有一件事发生在东南,二人不得不坐下来商讨……在尚未正式于朝堂公布新尚书就是张周时,二人有什么事也无须对旁人负责,他们俩基本就可以代表兵部。

熊翀年岁大一些,也是左侍郎,可面对魏国公徐俌的上奏,他也整蒙圈了。

熊翀感慨道:“浙江海宁卫,本就只是靖海的卫所,何以会以海船,装载了诸多的火炮和将士,前往南洋?那些爪哇藩国,若是知晓我大明派出海船和士兵,必定会以为我大明有侵吞他们岛屿和土地之意,可那些海外之地有何可图谋的?这事会很麻烦!”

徐俌不过是例行上奏。

所提到,江南造船厂刚建立,连厂房还没建起来呢,就先改造了一条大明的旧船,载着二百将士和一百多名有航海经验的役夫就出海了,因为连第二条船都没有,让老徐也很头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