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看他心意已决,也生怕被苏家连累,召开了族中会议,请族老们一起见证,将他逐出家族。
意味着他以后跟董家再毫无干系。
那时候他跟丧家之犬一样,全身上下都没多少银子,可他不会回头。
那时候很多世家当地一些有权势的人出来看,得知消息都等着看他笑话。
觉得他疯了,为了一个女人,竟然被除族。
可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
他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才最重要。
那时候他们儿子还小,但很懂事不哭不闹。
后来他做了知县,和妻子儿子住在偏僻的县令宅院。
那时候宛画的身体不太好,他要一边做好县令一边照顾宛画。。
好在儿子懂事知道学习也懂得照顾他娘。
虽然那段时间很辛苦,但一家人心都凝聚在一起。
哪想到峰回路转,他们一家直接起复了。
他们一家跟着苏家都入了皇上的眼。
他做的功绩被皇上知晓,上面再无人敢打压,皇上直接任命他为知府。
就连他们儿子也在殿试排名很靠前,进了翰林院。
更别说宛画的身体越来越好。
现在所有人都说他有先见之明。
那些看笑话的人都感叹说他真是聪明。
很多人都羡慕他可以平步青云路。
还说当初他真是做了明智的选择,如今董家跟他脱离关系不能拿捏他,董家长辈更不能用长辈的身份威胁他做什么。
他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不受掣肘。
背后还有一个苏家。
更别说他儿子在翰林院也是皇上跟前红人,很有出息,前途无量的样子。
那些曾经打压他的人都找关系讨好他,生怕他计较以前的事情。
可以说,董知业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哪怕两个人如今这个年龄,董知业看着苏宛画的时候,眼中也带着深情的光泽。
虽然夜色深深,但夜色下的月光明亮,照进屋内,苏宛画都能看清董知业的眼神。
苏宛画心湖都泛起激荡的涟漪。
她鼻子酸酸的道:“以前辛苦你了。”
“不辛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我心里就觉得踏实。”
董知业摇头。
董知业想到一件事道:“我一直都没有问你一个问题,当年那么多身份比我尊贵的人,你为何选了我?”
当年苏宛画虽然是庶出,但国公府的庶女身份那也不是一般人能高攀的。
更别说当时的苏宛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被国公府精心教导。
再加上她本身性格好,才貌双全,名声在外,求娶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