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辽国皇宫内。
耶律隆绪还在为不久后的战斗而苦恼。
从前两次战役来看,宋国兵力虽然和辽国差不多,但装备上的差距完全没法弥补。
“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辽?”
耶律隆绪抬头望向天边挂着的太阳,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只是五十来岁的年纪,脸上已经满是皱纹。
“陛下!大相公觐见。”
“快快请进来。”
不久,耶律德昌快步走进了太和殿。
“拜见陛下!”
耶律隆绪仿佛握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上前,扶起耶律德昌。
“皇弟,莫要多礼。今日前来,是否有什么好消息?”
也不怪耶律隆绪焦虑,消息传来,宋军现在就在宁城县驻扎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攻上临潢府,重点是,依赖骑兵军团打仗的辽国,在自家门口作战,完全没有把握。
想到这些,耶律隆绪就寝食难安。
耶律德昌是个逍遥王爷,虽然是大丞相,但久不理朝政,要不是现在是危难时刻,他根本不会出现在朝堂上。
“陛下,臣弟此次前来并不是献策。只是来和陛下分析时局。”
听到耶律德昌的话,耶律隆绪刚想斟茶的手,停顿在了半空。
他听出了耶律德昌的言下之意。
目前态势下,只能议和。
这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再不议和,按照目前的情况,怕是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要亡国。
耶律隆绪只是看着自己的皇弟,没有言语。
但耶律德昌仿佛没事人一样,自顾自地说了起来。
“自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定国号为辽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事,连年不断,早已将大辽折腾得精疲力尽。陛下励精图治,想要联合各部,打造一个多文化共通的国家。可是,陛下,你真正了解过底层百姓的生活吗?特别是汉人,还有那女真族。”
耶律隆绪听完,皱起了眉头,和议可以,但听耶律德昌的话,好像远远不止和议那么简单。
他继续斟茶,倒上一杯,推到了耶律德昌面前。
“皇弟,你难道是想让朕投降?作为宋国的附属国不成?”
耶律德昌张了张嘴,本有更多的话想说,但到嘴也没有说出来,毕竟一直以来,都是他国向辽国低头,按照契丹人的脾气,怎么会轻易投降。
他只能点了点头。
“没办法,臣弟实在想不到其他。。。。”
“莫要说了!”
耶律德昌话还没说完,就被耶律隆绪打断。
“想让高贵的契丹人投降,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