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的《西厢记》自问世以来,长演不衰,成为元曲代表作。苏州梨园的《西厢记》更是正宗保留大剧目,看家戏,为了改变梨园收入减少的情况,梨园班主准备再度推出《西厢记》。
梨园主张九庚一直在紧张准备《西厢记》的排练,这个戏,出场人物不算多,情节却扣人心弦,颇受士人欢迎,可是,这剧中角色,并不是那么好选的。几个重要人物需要经过精心选择才行。
他已物色好了崔莺莺与张生的角色,可是,这红娘的扮演者由谁来演呢?红娘虽是个小旦,但戏却不少:她有纯朴的丫头气,又颇具傲气;虽目不识丁,却颇多心计。她出场表演的好坏,对全剧至关重要。所以选择这个人必需经过思虑再三才可定下来。
其时,园主也知道,最好最满意的人只有一个——陈圆圆,虽然他对陈圆圆苦心栽培,可圆圆毕竟是个新手,是个从未登过大台的女孩子,他不得不考虑到,有些演员在台下道白与唱腔可能都不错,可是,一上场就会失常,闹出些笑话。
这种事是难免的,不光是新手,即使一些老手也时有发生,陈圆圆能不能台上台下如一,能否把这个角色演活?
经过反复考虑,班主终于下了决心,班里只有陈圆圆的能胜此任。于是,他决定让圆圆演红娘这个角色。
圆圆受命之后,心中又激动又不安。
“一定要演好!”这是她自接受任务后,脑子里浮现出的第一句话。
为此,她在师傅的指导下反复理解剧情,背诵,练习动作,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认真去练,一天天过去了,《西厢记》终于在众兄弟姐妹的共同努力下排了出来,班主见时机成熟,便果断地在落凤楼上挂起了上演《西厢记》的招牌。
“去看《西厢记》了,落凤堂主推出新剧《西厢记》了。”
市民口中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本来就对这个戏感兴趣,况且,梨园又是第一次演出,谁不想赶早?所以,戏刚开演即座无虚席。
戏院内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人们互相议论着剧情,更议论着一个人,一个使他们颇感兴趣的新人。
“哎,今日梨园推出这么重要的戏,怎么不让那些老手们露两下子,反而弄上个无名小妓演红娘?”
“是啊!我也在想呢,可能这个小妓有两下子吧。”
“万一弄不好,这可是个砸牌子的买卖啊!”
“管那么多干吗?不好咱就给喊个‘倒好’!”
咚咚咚——,开场的锣鼓打响了,嘈杂声慢慢平息下来,人们的目光一下集中到了那高高的台子上,他们欲看一看这张生、莺莺、红娘到底怎么样。鼓乐声止,老夫人缓缓走上前台:
“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绣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长长道白,夫人演员念得流畅而有韵味,为圆圆上台做了铺垫。
“红娘何在?”
台上老夫人一声呼唤。
陈圆圆缓摆云步,走上台口,开始了她名扬天下的梨园生涯……
一曲婉转清扬的妙词伴着箫声使园中观众骚动起来。人们感到惊诧——苏州落凤堂怎么能有此等丽人歌喉?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也,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余音未绝,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掌声四起,气氛热烈。
第二折,圆圆将红娘的一段唱腔唱得深情而柔媚可爱,只见她便启朱唇,发皓齿,唱道:
“可喜娘的宠儿浅淡妆,穿一套缟素衣裳,胡伶绿老不寻常,偷眼望,眼角里抹张郎……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忍他叠被铺床。
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会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
声音如花坞春晓,好鸟唱叫一般,入耳之后有说不出的妙境。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越唱越高,唱到极高的三四句后,陡然一落,满园的人都屏气凝神,耳朵都有些忙不过来,一曲终了,台下喝采声四起!
只听张生与莺莺结合时,红娘又唱:
“谢当今圣明唐圣主,救赐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圆圆唱到最后一句时,却有一种伤感的音调,她眼中涌满了泪花……
台下人们无不盯着那张艳丽动人的脸,好像颤抖着的花瓣上有点点水汪汪的露珠,他们好像被一阵风吹得飘飘荡荡……
一直站在台侧的班主张九庚满面喜气地叹了口气,说:“真是太妙了!简直是声情并茂,绕梁三日!”
当演员们向台下谢幕时,所有人在欢呼,在叫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