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敏为了解救潼关被围的局势,也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冲锋,但也被多铎挫败了。
次年正月初二日,小将刘芳亮也要求去杀破重围,刘宗敏点头,刘芳亮跨马提枪,率八千精兵冲出潼关,杀向了清兵。
多铎见有人冲出来,急忙组织人拦阻,刘芳亮虽然英勇无敌,然清军人多势众,刘芳亮等人被清军团团围住,冲不出去了,刘宗敏在城头看得真切,忙命李牟率兵一万,接应刘芳亮,刘芳亮这才脱身而回。
李自成见形势危急,就亲自率马步兵出征,但这次他又遭到了多铎八旗兵的全力反击,李自成的步兵损失惨重,李自成只好收兵回城,再不出战。
多铎见大顺军连败,就于初五、初六两日晚间,向潼关连连发动攻势,但均被大顺军击退,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初九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被运来了,这种大炮威力其大,李自成对此素有忌惮,所以半夜时,他率军冲出城来,在城外挖了许多深深的壕沟,立了很多障碍,以阻止红衣大炮的通过。
十一日时,红衣大炮全被运到,炮口都遥遥指向了潼关城墙,多铎一声令下,数炮齐发,墙被炸开了几个缺口,清军呐喊一声,冲了进去。
刘宗敏见状不妙,忙率三千精骑横冲清军,但却被贝勒尼堪等击败了,刘芳亮率军攻清军的后路,但也被蒙古固山额真恩格图的殿后军阻住了。
李自成见状,只好放弃了潼关,退回了西安。
而此时,北路的吴三桂会同阿济格大军也已沿山西一路冲杀过来。
对于吴三桂来说,他和陈圆圆并没有在北京过上几天甜蜜的日子。当多尔衮发动山陕战役并敦促吴三桂出征的时候,他是那样的矛盾,他多想在北京多呆些时日,多想和他那心爱的女人厮守在一起。
不仅于此,他那灵魂中不时震撼着他的复明之念也似乎在召唤着他留在北京。
他无时不在审视着时局的发展。
他无日不在和心腹要将们商讨着对策。
于是,吴三桂也就无时不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是的,吴三桂是矛盾的。
他的一生都是矛盾的。
矛盾使他错过了不少政治机遇。
矛盾也导致了他终生的悲剧。
因此,当多尔衮又一次敦请他去为其攻城掠地时,他是痛苦的。
他想留在北京,伺机恢复大明王朝,然而那却绝无可能。
他想和清廷翻脸,然而,他又不敢,他只有区区四万多军队,而且还没有粮草等后勤基地。如果他还想让大明皇朝死灰复燃,那他就还得为其保存这一支力量,自然,他也就还得听从多尔衮的命令。他为清廷攻城掠地的征战生涯也就还得继续下去。
吴三桂是聪明的。
他也是清醒的。
他十分清楚,清朝倚重他那能征惯战的关宁铁骑去对付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是自然的,因为他绝不会和李自成妥协,因为他和李自成有着血海深仇。
于是,吴三桂只拔营而起,挥师西下,开拔前,顺治、多尔衮接见了他,而且还赏银一万两,赐御马三匹,对其款待有加。
吴三桂大军自山西绕渡黄河,进逼绥德。
李自成部下大将李锦迎战,力不能支,放弃绥德,向南撤退。
李自成立即派大将李过与高一功率大军增援,与吴三桂周旋。
此时,阿济格也已率军渡过黄河,与吴三桂一起作战。
十一月十四日,吴三桂的关宁军攻占了米脂县城。
这晚,吴三桂围着火炉饮茶,忽有人报,说边大绶求见,边大绶曾是米脂县县令,他见吴三桂赶跑了大顺军,忙跑来求见吴三桂,好博个一官半职的。
边大缓见了吴三桂,忙上前行礼,吴三桂给他让了个座。
边大绶陪着笑,说道:
“王爷神勇善战,此番入陕,定能击败闯贼,以快民心。”
“我是为解民于水火才出兵来此,今后的治安,还有待你等去维持。”
边大绶听此,喜出望外,谢道: